【訂閱頭條號“直說”,乾貨穩準送達↑↑↑】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國外交戰線的傑出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原國務委員,國務院原副總理錢其琛同志,因病於2017年5月9日22時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錢其琛是上海嘉定人,早年曾任職上海《大公報》,並在上海從事地下黨的工作,後來成為中國著名外交家。他的外交生涯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1954年至1974年,他一直同蘇聯打交道,其中有10年是在蘇聯度過。1977年至1982年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期間,錢其琛提出了外交部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議,並擔任了外交部第一任新聞發言人。1988年到1998年,錢其琛擔任外交部部長。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制度由他開始
事情要從1982年3月24日說起,錢其琛在著作《外交十記》中寫道,那天,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發表長篇講話,雖然仍充滿對中國的攻擊,但明確承認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強調中國對臺灣主權,表示願意改善對華關係並建議雙方磋商。鄧小平注意到蘇聯傳遞的信息,“他打電話到外交部,指示立即做出反應!”。3月26日,在老外交部主樓門廳處,七八十名記者圍站一圈,時任新聞司司長錢其琛發表著名的3句話聲明:“我們注意到了3月24日蘇聯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發表的關於中蘇關係的講話……”聲明引起國際社會極大關注,這也成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制度正式建立的開端。
從此,中國外交家的聲音越來越洪亮。
開創中國領導人撰寫回憶錄先河
錢其琛曾經說過:“我遵從周恩來總理為我國外交人員提出的四句話,十六個字,即‘站穩立場,掌握政策,鑽研業務,嚴守紀律’。”他工作中的座右銘是,“決策時多思多謀,執行時高速高效”。
錢其琛不吸菸,不喝酒,最大的業餘愛好是讀書和散步。即使在談判時遇到很惱火的事,他也不會大聲與人爭吵。1988年,錢其琛從副外長成為外長的時候,他曾這樣表示,“任重道遠,不敢懈怠”。
退下來之後,錢其琛於2003年出版了《外交十記》,當時開了先河。據報道,他成為第一位退休後出版親身經歷的歷史事件回憶錄的中國領導人。
在自序中,錢其琛寫到:“我從不記日記,這是年輕時七年地下黨工作養成的習慣,不留片紙隻字,一切只憑記憶。”
中蘇關係回暖的契機是從喪禮開始的
1982年至1985年短短的不到五年內,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這三位蘇聯重要領導人相繼去世。歷史上也將這一連續發生的不幸事件視為蘇聯“國運不濟”的標誌。然而正是這三位蘇聯領導人的接連辭世,讓中蘇關係正常化迎來了契機。在錢其琛的《外交十記》裡有這樣一段十分值得回味的記憶:
“當勃列日涅夫去世的消息傳來後,小平同志立即指示派黃華外長作為政府特使趕赴莫斯科參加葬禮。這是在中蘇高級接觸中斷多年後所採取的非同尋常的舉措。旨在抓住時機做蘇方工作,試探新領導的對華政策走向,推動中蘇關係正常化進程。黃華啟程以後,小平同志又指示,要發表一個簡明的談話,對勃列日涅夫既不要簡單批一頓,也不能光說好話。按照小平同志的意思,胡喬木同志起草了談話稿...”
“中蘇交惡”的日子漸漸成為過去。
親歷“東歐劇變”開創中俄新局面
蘇聯解體期間,錢其琛擔任外交部部長,也見證了歷史的轉折時刻。1991年12月27日,他致電俄羅斯外長科濟列夫,正式通知他:中國政府決定承認俄羅斯聯邦政府,並決定中國原駐蘇聯大使王藎卿改任駐俄羅斯大使。
1992年11月,時任中國外長錢其琛訪問俄羅斯,在克里姆林宮與葉利欽見面。他對葉利欽表示,這次來訪,就是為葉利欽訪華做進一步的準備。葉利欽興致一直挺高,談話進行了一個小時。在回國前,錢其琛接受記者採訪。他表示,意識形態、社會制度,以及價值觀念、文化傳統等方面的異同,都不應該成為發展國家關係的障礙。
親赴火線當面勸解薩達姆
海灣戰爭爆發前,1990年的9月下旬至10月初,錢其琛赴紐約出席聯合國第四十五屆大會。在此期間,中國代表團借用不結盟運動國家的一間不足30平方米的磋商室作為會議室,那裡成為了一個多邊外交磋商和對話的中心場所。中國外長錢其琛在那間小屋裡川流不息地分別會見了60多個國家的外長或領導人,海灣危機是主要話題。
當年10月15日,約旦國王提出希望中國派高級特使訪問伊拉克和海灣地區,此前阿曼、巴勒斯坦也提出過類似建議。後來,中央決定由錢其琛在當年11月6日至12日以特使身份訪問埃及、沙特、約旦和伊拉克。
錢其琛成為海灣危機期間惟一訪問過巴格達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外長。
1990年11月11日中午,錢其琛飛抵巴格達,由於實行制裁,當時的巴格達機場看不到一架飛機,於半年前他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12日上午大約11時左右,錢其琛見到了薩達姆,他一身戎裝,腰上還別了一把手槍。在兩個小時的會談中,中間曾有片刻休息。那時薩達姆才把手槍取下,放在桌旁。
薩達姆表示,科威特自古以來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就如同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他還說,中東地區的根本問題是巴勒斯坦問題,處理中東地區問題,應採取同一個標準而不是雙重標準。
錢其琛嚴肅地指出,香港問題完全不同於伊、科關係。香港一直是中國領土,只是被英國霸佔了一百多年。即便如此,中國仍是採取和平方式與英國談判,最終達成了相關協議。而伊拉克與科威特有外交關係,互設使館,都是聯合國成員,無論如何,伊拉克軍事佔領科威特是不能接受的。
薩達姆還問錢其琛,美國是否真的要打仗?錢其琛表示,一個大國,集結了幾十萬大軍,如果沒有達到目的,是不會不戰而退的。談話中,薩達姆沒有表示出任何願意撤軍的意思。但陪同會面的伊拉克外長告訴錢其琛,這次薩達姆的表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靈活了。
後來在表決第678號決議案的聯合國安理會部長級會議上,儘管此前美方一直勸說中方投贊成票,但錢其琛在做了解釋性發言之後,投下了棄權票。
海灣戰爭爆發前 中國的最後斡旋
錢其琛在《外交十記》中,回憶起海灣戰爭爆發前的最後時刻,中國仍然沒有放棄做最後的外交努力。當聯合國安理會第678號決議通過後,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希望中國方面能夠為和平解決海灣衝突做最後努力。消息傳來時,錢其琛正在海南出差,他當即指示外交部駐伊大使鄭達庸約見伊拉克外長阿齊茲,並完整轉達了聯合國秘書長的和平意願。伊拉克方面同意了德奎利亞爾的訪問請求,而這位聯合國秘書長的外交努力最終沒能換來和平。
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爆發。
更多分析請關注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每晚10點30分首播。
同時關注微信號“直播港澳臺”,手機看直播、找往期視頻。
參與互動話題請@新浪微博“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
閱讀更多 直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