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無才便是德前一句是什麼知道嗎?現代人都曲解這句話本意了

作者∣蓼蕭

隨著古今女性向宅鬥文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小說不再看重女主人公的才華橫溢、善良聰穎,反而掀起一股“好古”之風,推崇女主人公的高貴出身,守規矩,對於一般大眾所推崇的才女,反而加以鄙薄。

女子無才便是德前一句是什麼知道嗎?現代人都曲解這句話本意了

這一類宅鬥小說認為,我們既然選擇了古代背景,那麼一切就得還原古代生活,古人就是不推崇才女,大家閨秀最要緊的是出身高貴、守規矩、能管家、善女紅,什麼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那都是秦樓楚館的妓女才學的才藝,培養揚州瘦馬才需要教這些東西。古人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便是德,學這些詩書反而會被古代主流譏笑不夠端莊。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要知道,中國古代是很長的一段時期,各個時期風俗並不一致,中國古代並不等於明清,“古代只有妓女才看重詩書才華”才是謠言。

女子無才便是德前一句是什麼知道嗎?現代人都曲解這句話本意了

明清時期,由於程朱理學的影響,封建社會對於女子的壓迫越發深重,女性的存在意義,不過是男性的附屬品,是男性洩慾以及繁殖的工具,詩書什麼的,都是雜書,女性既不該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移了性情,更不應該展露自己的才華,顯得輕浮而不端莊,安心待在深宅大院相夫教子才是正經,一旦丈夫不行早逝,按照那些老學究的觀念,最好殉了丈夫而去,這方才是古代模式女性。而當時的才女,主要還是見於秦樓楚館,比如秦淮八豔之一的柳如是。

女子無才便是德前一句是什麼知道嗎?現代人都曲解這句話本意了

但是,明清時期並不是中國古代的主要時期,在此之前,幾乎歷朝歷代,對於“才女”都相當推崇,比如西漢時期的卓文君、班婕妤,東漢時期的蔡文姬,東晉時期的謝道韞、衛夫人,唐朝的上官婉兒、薛濤、魚玄機、李冶,宋時的李清照、朱淑真,元朝的管夫人,即使是正統文人墨客,對此也是大加讚頌,社會主流並不因她們是女子之身而有所鄙薄。此前有人質疑,李清照如今在文學界獲得如此地位,是不是佔了女子地位的紅利。事實上,李清照不但沒有佔到女子身份的紅利,反而被女子身份拖累,哪怕是在重男輕女的中國古代,李清照的才華依然無可置疑,若是男兒身,反而成就還有上升空間。

女子無才便是德前一句是什麼知道嗎?現代人都曲解這句話本意了

看到這,有些人可能會好奇,古人為什麼要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呢?其實大家只知道“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無才便是德前一句是什麼你知道嗎?現代人都曲解這句話本意了。這句話出自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子先有了德行,再看重才華,女子如果沒有才華,便看重女子的德行,其實中心都是強調德行的重要性。只可惜,被多少人誤解原意,當成剝奪女子受教育權利的藉口。

女子無才便是德前一句是什麼知道嗎?現代人都曲解這句話本意了

古代男尊女卑,有如此想法尚可以理解,但不知受過現代教育的現代女性,反而鄙薄才女強調賢良是何原因?休說古代背景一切遵古,作者在寫作之時,寫作內容不能代表作者的觀念,但寫作傾向可以反映作者的價值取向。同樣是反映現實,魯迅先生在《祝福》中寫祥林嫂的毀滅,我們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對祥林嫂的悲憫,至於某些宅鬥小說,只能看出一些作者藉著古代背景推崇封建道德了,封建惡臭直溢出字裡行間。

長期堅持創作不易,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大家點個贊,以示鼓勵。喜歡我就關注一下哦,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