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耕牛

我是位農民的子女,從小在農村的生活讓我既體會到生活的艱辛也對那片熱土產生了真摯的情感。一年四季的忙礙,春耕秋收,讓人過得充實,也獲得了簡單的幸福和快樂!

小時候,還沒有鐵牛這種耕作神器,都是靠畜力來實現。家鄉每家每戶都飼養耕牛,來實現田間地裡的耕種。因此當地又有“一頭牛頂半邊家”的說法。

我家飼養的是一頭母水牛,年齡屬於中上的,相當於人類年齡的四十歲左右。灰黑色的體毛,體型中等偏瘦,有一對像括號形狀的牛角,脾氣不太好。有幾次突然用牛角頂我,嚇得當時腦子一片空白。從那以後,我心裡就對它產生了畏懼感,既使它不聽使喚時也不敢放肆抽打它,而只會使勁拉曳系在牛鼻洞上的牛繩。母牛的性格任勞任怨,幹起活來也不偷奸耍滑,算是一頭好水牛。

童年趣事——耕牛

念小學時,每到放暑假期間,中午吃過飯後便是放牛時間了。由於牛吃的青草百分之九十的成分為纖維素,獲取營養的效率比較低,所以牛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進食。

在人類眼裡各類草本植物都是差不多的,但在牛的眼裡,這些草中也有美食,當吃到可口的食物時,它會迫不及待地用廉刀般的舌頭將青草捲入嘴裡,喉嚨裡發出滿意的咕嚕聲,偶爾還抬起頭來露出潔白的下門牙,彷彿是滿足的笑容。

童年趣事——耕牛

水牛由於皮厚,汗腺極不發達,在夏天裡很怕熱,經常需要泡在水裡散熱,故而得名水牛。我們村傍河而建,遇上雨水充沛的年間,洪水可以漫延到房前屋後,田野也變成一片汪洋。那種情景小孩子最高興了,因為在田裡就可以捉到魚了。

夏天中午正是最炎熱的時候,水牛從村口沿著公路吃草一直到達江邊,通常這個過程水牛都是心不在焉的,只想快點到達目的地。但是我們是不能讓它們如願的,因為江邊是沙質泥土,生長的草比較少,這樣水牛很容易貪圖一時的涼快而餓肚子。

水牛也是群居類動物。因此,大家都統一放牛時間,它們成群結隊地一起進食。要是哪頭牛落隊了,它會尋著聲音或者動物特有的靈敏嗅覺找尋過去,直到找到牛群才會安心下來吃草。牛群裡也分關係好壞,關係不好的碰見了會互相挑釁,這種爭鬥一般發生在同性之間,母牛一般都是小打小鬧,但是公牛之間的打鬥場面就比較激烈,打紅眼的水牛非得分個勝負,主人都不敢靠近,只能任其打鬥完自動散開。村裡水牛打架最激烈的一次是我五伯家的和別人家的公牛,這兩頭牛天生是冤家,我五伯家公牛比較霸道,每次見著那頭牛就上前挑釁,那次一直打到了村外,跑了十幾公里,人們拿著火把也沒把鬥紅眼的牛隔開,最後打到天黑雙方沒力氣了才散開。俗話說:“倔的十頭牛都拉不回來”,形容的就是這股勁!可見牛是一種情感很強烈的一種動物。

童年趣事——耕牛

牛群在主人的約束下沿著公路吃草,到達江邊時肚子也吃了個半飽了。江邊有個停靠渡船的碼頭,河對面有個集市,逢三天趕一次集,我們本地話叫“圩日”。“趕圩”都得到碼頭坐渡船,所以每次人們看坐渡船的人多不多,就知道這個集市熱不熱鬧了。碼頭是個30度夾角的斜長坡,大概有百米長度,牛群每次到達這個坡時,都會興奮地撒開蹄子往下衝,那場面彷彿戰士們聽到衝鋒號後熱血地往上衝的情景。只聽到江面一陣“撲通撲通”的聲音,像是下水的餃子般,浸在河水裡的水牛頃刻露出了愜意的神情,或把頭悶到水裡,幾秒鐘後再探出水面;或整個身體潛入水底游出幾米遠,使全身都涼快下來。那種暢快的感覺,讓我們恨不得也到河裡暢遊一番。

童年趣事——耕牛

水牛一旦呆在水裡沒有一兩個水時都不起來吃草,好在淺水區也會有些茂盛的水草,水牛就會把頭悶到水中用舌頭捲上一把水草,然後再把頭探出水裡,邊咀嚼邊享受這愜意的時刻。而我們則躲在榕樹底下也樂得自在。

家鄉是屬於亞熱帶氣候,一年種兩季水稻,到秋收之後,田地還能閒置半年時間,這個時候還要補種上其他經濟作物,例如四季豆就是大部分人都種植的冬季農作物,所以水牛一年至少有三次農忙時間。每次耕作回來,農人很累牛也很累。要是聽到牛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看到肚子兩邊一起一伏地扇動著,這就是剛耕作回來了。這個時候水牛要是看見池塘或水溝,就會條件反射般想躺到水裡。但是主人是萬萬不能由著它的,因為剛耕作完水牛的血管擴張,這時突然遇到涼水,血管會劇烈收縮,使得水牛容易心臟猝死。這個道理就跟人劇烈運動後不能馬上衝涼水澡是一個道理的。所以只能讓它在樹蔭底下慢慢地把體溫降下來。

童年趣事——耕牛

都說牛是多愁善感的動物,人們對牛的評價向來都是正面的,例如“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魯訊的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在印度,視牛為聖物。印度百分之八十五的人信奉的印度教,教條明確規定,禁止殺牛及食用牛肉。認為牛是最具有奉獻精神的,對牛崇拜有加。

童年趣事——耕牛

我們中華民族也有些美好品質是和牛相似的,例如“勤懇懇懇”“任勞任怨”,“默默無聞”,這些形容的是牛辛勤耕作精神,也泛指勞動人民的本色!所以,耕牛不僅是一種食草動物,它還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

現在,隨著機械化的發展,農機逐漸替代了耕牛,它也逐漸退出了農耕文明的舞臺,耕牛在農耕文明留下的精神和作出的重要貢獻,我想農民不會忘記,永遠都會懷念它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