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總要有點溫度


1

人到中年,總是越來越害怕漂泊。

這種害怕並不是因為對前途茫茫的擔憂,也不是因為對未來無知的恐懼,而是來自於稚子年幼的聲聲呼喊和父母斑白無聲的守望,是來自於家的挽留和眷戀。

但是,漂泊又是當下大多數中國人在人生的考卷上不得不打鉤的必選項。為了生活,人們不得不像飛鳥一般飛南走北,無枝可依,只得四處飄零。

春去秋來,寒暑易節。大雁飛過,只帶回了漂泊者的隻言片語,而離人的身影卻始終未見村頭門前!

漂泊註定是一場看不見盡頭的遠行,家,成了漂泊者帶不走又留不住的痛,我們80後這一代人是如此,90後一代人也是如此。

也許有一天,當時空和地域的距離完全沒有了隔閡,當生活不平等的藩籬被徹底的推翻了以後,漂泊者才不會再有流浪,家也才不會再遙遠---但,那應該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了。

家,總要有點溫度



2

葉落歸根,倦鳥歸巢穴,中國人對於家庭的眷戀總是有著一種天

基因和情愫在裡面。這也不難理解,一艘帆船在大海上航行久了總

要靠岸停泊的,而停泊的港灣不是在此岸就是在彼岸。

只是,家,這個我們在這裡和世界見面又將要在這裡和世界告別的地方,我們真的明白她對於我們的意義嗎?

被林肯譽為“美國孔子”的愛默生曾經說過:“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這句話至少包含了兩層意思:1.除了自己和愛人以外,有父母子女的存在才是一個完整的家;2.父母的安樂和子女的快樂才是一個幸福的家!父母、子女、愛人,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個家庭的守護者、組成者、建設者,沒有他們,家是註定不完整的,沒有他們,家也註定是不完美的。

3

道理或許人人都懂,但卻未必人人都是這樣對待家庭。尤其是在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在追逐金錢的跑道上傾注了大量的熱情,卻唯獨對家庭喪失了該有的溫度!

2014年大年三十,當家家戶戶都沉浸在過年歡樂祥和的氣氛之中的時候,家住重慶萬州的85歲謝長英老人卻老淚縱橫,她已經記不清自己什麼時候吃過一頓安穩的年夜飯了。

老人家一生孤苦,好不容易將四男三女拉扯長大,到今天也算得上是兒孫滿堂了。按理說,她也早到了該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了,但是,她卻沒有。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老人家雖然子女眾多,但是除了女兒,兒子們卻一個都不願意贍養她,為她養老送終。兒子們的理由很簡單:都認為母親對其他人好,但就是對自己不好,不公平。

但是,兒子們又不同意由老人跟女兒住,理由也同樣簡單:有兒子在為什麼需要女兒養?

兒子不願養又不給女兒養,於是他們把老母親當作一個皮球一樣在四兄弟之間踢來踢去。

人家悲憤、無助,她曾無數次想過一死了之,但為了守住曾經那個她歷盡艱辛創建的家,她放棄了,妥協了,她選擇在四個兒子之間卑微地活著,沒有尊嚴,沒有快樂。

這一天早上,她一邊抹著眼角邊上的淚痕,一邊用顫抖的手艱難地將碗裡最後一顆米飯放進嘴裡,隨即,她便被趕出了家門---原因是四兒子贍養她的時間到了,該輪到大兒子了。

可是,當老人拄著柺杖,顫顫巍巍地來到老大家的時候卻發現,老大跑了,家門鎖了,在苦等了兩個多小時無果之後,老人只好又返回了四兒子家中。但此時,四兒子卻以贍養時間到期拒絕老人進門!

老人無奈,只好到二兒子,和三兒子家碰碰運氣,期待這兩個兒子能收留自己一晚。老人的要求不高,只要一小塊能避風雪的地方就行,哪怕是在門角旮旯也好!然而,任憑母親在黑夜和寒風中如何有氣無力地一聲一聲呼喚自己的小名,這兩個裝睡了的兒子的家門卻始終都沒有為老人敞開。。。。。。

就這樣,老人在二兒子的家門口竟整整熬過了一夜!

更令人髮指的是,第二天一早,當二兒子看見老母親癱坐在自己家門口,口鼻上流著血的時候,竟然也沒有理睬,而是徑直送自己的兒子去上學,等他再回來的時候老人家早已沒有了氣息。。。。。。

我們無法理解,四個兒子何以對自己的生身母親冷漠到如此滅絕人性的田地?我們同樣也無法想象,一個癟癟之年衣衫襤褸的老人在一個寒風刺骨的黑夜裡,一聲一聲呼喊自己子女名字時的內心是多麼的絕望、無助和心如刀割!

老人走了,在新年的鞭炮聲中帶著絕望和悲憤離開了這個令她寒透了心的世界!

四個至親之家竟然容不下一個至親的人,四個家庭的人性冰冷至此與禽獸何異?!

家,總要有點溫度

4

這讓我想起了魯迅筆下的那個祥林嫂,同樣是女人,同樣在一個應該被祝福的日子裡死去,不同的是,祥林嫂是因為無家可歸而慘死,而謝長英卻是因為有家不能回而離世,誰比誰又更幸運一點?恐怕已經沒人能說得清楚了!

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事件都在表明同一個冰冷的現實:我們的家庭觀正變得越 來越狹隘,我們活得也越來越自私!對待父母如此,對待子女也是如此!

2016年3月年僅5歲的通遼女孩因為尿溼了褲子而被生父踹死,2017年3月廣州番禺一女子將5歲的親生兒子推下樓去摔死,同年12月,湖南長沙一六歲女童遭生母拔光頭髮虐打得遍體鱗傷。。。。。。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越是親近的人越容易受到最親近的人的傷害,這似乎已經成了一個人們無法逃避的魔咒。

可是,老人和稚子何辜,竟要遭最親近的人如此這般的遺棄和虐待?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木村久一曾經說過: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沒有親情溫度的家不過是一片沒有生命的荒漠!

家,總要有點溫度

5

以前,很多人都喜歡拿中國人的家庭觀同老外尤其是美國人相比,總是鄙夷人家現實、勢利,眼裡除了錢還是錢,他們的心裡沒有一塊地方是用來裝錢以外的東西的,包括家庭。

但是,最近一份來自美國著名民調機構皮尤中心的最新調查報告的結論卻徹底地打臉了我們以往錯誤的認知!調查報告顯示,多數美國人認為,生活中最大的滿足來自於他們的家庭。近七成的成年受訪者將家庭列在首位,比例遠遠超出了把事業、金錢列為首項的美國人!

而這與現階段的我們則正好相反!

誠然,倉稟實而知禮儀,衣食足則知榮辱。你也可以認為那是美國人有錢了,所以才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家庭的溫暖,感受家庭的意義。

然而,一個家庭的溫度真的跟金錢和事業有關係嗎?答案似乎也並不是這樣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