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总要有点温度


1

人到中年,总是越来越害怕漂泊。

这种害怕并不是因为对前途茫茫的担忧,也不是因为对未来无知的恐惧,而是来自于稚子年幼的声声呼喊和父母斑白无声的守望,是来自于家的挽留和眷恋。

但是,漂泊又是当下大多数中国人在人生的考卷上不得不打钩的必选项。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像飞鸟一般飞南走北,无枝可依,只得四处飘零。

春去秋来,寒暑易节。大雁飞过,只带回了漂泊者的只言片语,而离人的身影却始终未见村头门前!

漂泊注定是一场看不见尽头的远行,家,成了漂泊者带不走又留不住的痛,我们80后这一代人是如此,90后一代人也是如此。

也许有一天,当时空和地域的距离完全没有了隔阂,当生活不平等的藩篱被彻底的推翻了以后,漂泊者才不会再有流浪,家也才不会再遥远---但,那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

家,总要有点温度



2

叶落归根,倦鸟归巢穴,中国人对于家庭的眷恋总是有着一种天

基因和情愫在里面。这也不难理解,一艘帆船在大海上航行久了总

要靠岸停泊的,而停泊的港湾不是在此岸就是在彼岸。

只是,家,这个我们在这里和世界见面又将要在这里和世界告别的地方,我们真的明白她对于我们的意义吗?

被林肯誉为“美国孔子”的爱默生曾经说过:“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这句话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1.除了自己和爱人以外,有父母子女的存在才是一个完整的家;2.父母的安乐和子女的快乐才是一个幸福的家!父母、子女、爱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个家庭的守护者、组成者、建设者,没有他们,家是注定不完整的,没有他们,家也注定是不完美的。

3

道理或许人人都懂,但却未必人人都是这样对待家庭。尤其是在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在追逐金钱的跑道上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却唯独对家庭丧失了该有的温度!

2014年大年三十,当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过年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的时候,家住重庆万州的85岁谢长英老人却老泪纵横,她已经记不清自己什么时候吃过一顿安稳的年夜饭了。

老人家一生孤苦,好不容易将四男三女拉扯长大,到今天也算得上是儿孙满堂了。按理说,她也早到了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了,但是,她却没有。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老人家虽然子女众多,但是除了女儿,儿子们却一个都不愿意赡养她,为她养老送终。儿子们的理由很简单:都认为母亲对其他人好,但就是对自己不好,不公平。

但是,儿子们又不同意由老人跟女儿住,理由也同样简单:有儿子在为什么需要女儿养?

儿子不愿养又不给女儿养,于是他们把老母亲当作一个皮球一样在四兄弟之间踢来踢去。

人家悲愤、无助,她曾无数次想过一死了之,但为了守住曾经那个她历尽艰辛创建的家,她放弃了,妥协了,她选择在四个儿子之间卑微地活着,没有尊严,没有快乐。

这一天早上,她一边抹着眼角边上的泪痕,一边用颤抖的手艰难地将碗里最后一颗米饭放进嘴里,随即,她便被赶出了家门---原因是四儿子赡养她的时间到了,该轮到大儿子了。

可是,当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来到老大家的时候却发现,老大跑了,家门锁了,在苦等了两个多小时无果之后,老人只好又返回了四儿子家中。但此时,四儿子却以赡养时间到期拒绝老人进门!

老人无奈,只好到二儿子,和三儿子家碰碰运气,期待这两个儿子能收留自己一晚。老人的要求不高,只要一小块能避风雪的地方就行,哪怕是在门角旮旯也好!然而,任凭母亲在黑夜和寒风中如何有气无力地一声一声呼唤自己的小名,这两个装睡了的儿子的家门却始终都没有为老人敞开。。。。。。

就这样,老人在二儿子的家门口竟整整熬过了一夜!

更令人发指的是,第二天一早,当二儿子看见老母亲瘫坐在自己家门口,口鼻上流着血的时候,竟然也没有理睬,而是径直送自己的儿子去上学,等他再回来的时候老人家早已没有了气息。。。。。。

我们无法理解,四个儿子何以对自己的生身母亲冷漠到如此灭绝人性的田地?我们同样也无法想象,一个瘪瘪之年衣衫褴褛的老人在一个寒风刺骨的黑夜里,一声一声呼喊自己子女名字时的内心是多么的绝望、无助和心如刀割!

老人走了,在新年的鞭炮声中带着绝望和悲愤离开了这个令她寒透了心的世界!

四个至亲之家竟然容不下一个至亲的人,四个家庭的人性冰冷至此与禽兽何异?!

家,总要有点温度

4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那个祥林嫂,同样是女人,同样在一个应该被祝福的日子里死去,不同的是,祥林嫂是因为无家可归而惨死,而谢长英却是因为有家不能回而离世,谁比谁又更幸运一点?恐怕已经没人能说得清楚了!

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件都在表明同一个冰冷的现实:我们的家庭观正变得越 来越狭隘,我们活得也越来越自私!对待父母如此,对待子女也是如此!

2016年3月年仅5岁的通辽女孩因为尿湿了裤子而被生父踹死,2017年3月广州番禺一女子将5岁的亲生儿子推下楼去摔死,同年12月,湖南长沙一六岁女童遭生母拔光头发虐打得遍体鳞伤。。。。。。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受到最亲近的人的伤害,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人们无法逃避的魔咒。

可是,老人和稚子何辜,竟要遭最亲近的人如此这般的遗弃和虐待?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木村久一曾经说过: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没有亲情温度的家不过是一片没有生命的荒漠!

家,总要有点温度

5

以前,很多人都喜欢拿中国人的家庭观同老外尤其是美国人相比,总是鄙夷人家现实、势利,眼里除了钱还是钱,他们的心里没有一块地方是用来装钱以外的东西的,包括家庭。

但是,最近一份来自美国著名民调机构皮尤中心的最新调查报告的结论却彻底地打脸了我们以往错误的认知!调查报告显示,多数美国人认为,生活中最大的满足来自于他们的家庭。近七成的成年受访者将家庭列在首位,比例远远超出了把事业、金钱列为首项的美国人!

而这与现阶段的我们则正好相反!

诚然,仓禀实而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你也可以认为那是美国人有钱了,所以才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家庭的温暖,感受家庭的意义。

然而,一个家庭的温度真的跟金钱和事业有关系吗?答案似乎也并不是这样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