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紫砂傳世鉅作供春到大師黃玉麟 匠心獨運

今日,偶然得見以前製作的一把供春,不禁想起了一位清代大師。

如今我們談到紫砂壺中的供春壺,都會想到以樹癭為形,褶皺自然天成的這樣一把紫砂壺,而供春壺正式走進大家的視野,還要從1928年說起。

其年,儲南強先生在蘇州的一個地攤上發現了一把紫砂壺,發現壺柄旁有「供春」二字的刻劃。

注:儲南強先生為宜興有名的文人,致力於家鄉建設,珍愛文物。

從紫砂傳世鉅作供春到大師黃玉麟 匠心獨運

▲莫逐陶社陳軍制 靈芝供春

最早造壺,並沒有在壺底刻年號或印章的習慣,一般都只是用尖竹片戳刻制壺者姓名於壺柄,直到制壺名家時大彬,才開始將姓名刻在壺底,但仍不用印章,不記年號,此壺壺柄有姓名刻劃,壺底卻無年號,很可能真的是把古壺。

觀之壺身是樹癭形,而壺蓋卻為瓜鈕,原蓋上的印款為「玉麟」篆書。

到這裡,也因此牽扯出一位紫砂大師——黃玉麟

黃玉麟,清末制壺名家,為邵大亨之後又一重要的制壺大家,他所制的壺選泥講究,作品瑩潔圓潤,精巧而不失古意,靈妙天然。

其中最經典的便是掇球、供春壺、魚化龍三式,其後受聘於大收藏家吳大澂,遍覽吳府收藏的鐘鼎及古陶器,視野開闊。

加之其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技藝很快便達到了質的飛躍。

從紫砂傳世鉅作供春到大師黃玉麟 匠心獨運

▲黃玉麟制 供春

此壺為黃玉麟所作,段泥為胎,形似樹癭,取瓜蒂為蓋,做莖瓣於蓋身。壺身通體細紋繚繞,並隨形輕微凹凸,好似天成,看似無章,卻寄獨具之匠心於其中,拙中見精,巧奪天工。整器飽滿豐腴,大氣沉穩,持握手感極佳。

黃玉麟身材高大,性格不拘小節,無子女。其壺每把售二兩銀子,非到窮乏之時而不為。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黃玉麟不幸中風,病癒後雙手顫抖不能再製茶壺,以製作紫砂假山盆景餬口,利用雙手顫抖時的自然動作,或褶皺,或構造,反而造成一種奇妙的效果,為常人所不能為。

民國三年(1914年),黃玉麟病逝於宜興蜀山豫豐陶器廠廠房中,享年71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