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 在躁动中理性

——2018年法治评论周刊深度报道回顾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发表于

2018年1月17日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报道)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给个人信息保护漏洞打上补丁

回放:2018年1月3日,支付宝公布了一年一度的用户“个人账单”。在账单首页,有一行特别小的字——“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并且已经提前点选了“同意”。这份协议的内容,涉及“你允许芝麻信用收集你的信息,并向第三方提供”。这一情况经一位律师在微博上披露后,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感言:“支付宝账单”事件,引发全民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在采访过程中,蚂蚁金服工作人员坦诚“默认勾选”做法伤害了用户感情,引发轩然大波始料不及。而此事给包括支付宝在内的整个互联网企业的教训深刻——用户合法权益的保障永远不能忽视。

如何从法律上回应支付宝事件,让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能扎实地落在明天的立法和执法中?报道在挖掘事件真相的同时,也将视角引向未来。专家的解读,告诉我们法律有解,个人信息安全可控,欣慰之际,也期待这些法律上的升级“补丁”能尽快在现实中起效。(王心禾)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发表于

2018年4月25日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报道)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公交乘务管理员大有可为

回放:为保证公共交通安全,北京率先推出公交乘务管理员,有关部门表示,自配备公交乘务管理员以来,已妥善处置运营车辆上的各类突发事件总计2万余起,并多次受到公安机关表彰和乘客表扬。记者调查发现,这支由政府出资设立的队伍在履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岗位职责规范难以贯彻、乘务管理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监管等,一些线路的公交乘务管理员甚至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

感言:北京的公交乘务管理员上岗后,其他地方紧随其后,纷纷推出公交乘务管理员。政府斥巨资保障公众安全,当然值得肯定,尤其是在今年出现多起乘客干扰公交驾驶员导致恶性安全事故的背景下,如果有公交乘务管理员在场,悲剧或许可以避免。既然如此,公交乘务管理员理应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有关部门也要肩负起监管职责,别辜负公众的信任。保障公共交通安全,公交乘务管理员大有可为。(高扬)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发表于

2018年6月27日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报道)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愿快递小哥的权益得到保障

回放:每天,全国大约有300多万名快递员奔走在路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多。因为大多数快递员并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在事故中受到伤害,他们往往面临维权困境:一旦发生事故,他们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成为其能否获赔的关键,但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劳动关系的认定并没有标准答案。专家建议,应允许快递行业单独缴纳工伤保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感言:快递小哥是电商时代的产物,他们在为电商跑腿、为买家送货上门、为国家贡献GDP时,自身的权益保障却步履维艰。这样的遭遇,难免让人心疼。300万,这个数字不容小觑。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为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劳动力,他们的权益不该就这么被忽视。诚如专家所言,如果单独缴纳工伤保险是保护他们合法权益的一条出路,有关部门不妨一试?(高扬)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发表于

2018年7月11日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报道)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手误”转错账并非无解

回放:“自助”协商被“拉黑”,平台拒绝提供收款方信息,相关部门以无对方真实姓名、账号为由不予立案……这是转账失误操作人转错账后面对的一些“无解难题”。专家表示,应最大可能地维护当事人权益,同时从多种视角给出建议,包括在转账者和收账者之间临时设立一个资金池、提高转账“门槛”完善安全机制等。

感言:转错账是民众最常遇到的生活问题,对此,移动支付平台是否需要承担责任?记者就此深入采访了有关法律、财经等方面专家以及支付宝和腾讯公关部相关负责人。

一个小事件可以引出一个共性话题,而最常发生的共性事件也最有可能产生好的选题。作为一名记者,不可或缺的是细致入微、深入生活的观察能力,加上思路清晰、深入挖掘的决心,才有可能写出引发共鸣的稿件。(史兆琨)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发表于

2018年7月25日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报道)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宁波骚扰电话已得到遏制

回放:今年4月至5月,宁波120急救电话遭受楼盘推销电话的频繁骚扰,正常的工作秩序受到严重影响,而相关部门却以对骚扰电话处罚尚无法律依据推诿责任。当地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调查,向通信管理局送达检察建议书,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骚扰电话乱象。

感言:记者近日从当地检察机关了解到,通信管理局收到检察建议书后,督促电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技术手段,全面实施语音主叫号码鉴权,加大了网内和网间虚假主叫发现与拦截的力度,目前当地骚扰电话已得到基本遏制。

“现在宁波号段的骚扰电话已得到基本遏制,但今年取消国内长途漫游后,外地号段的骚扰电话又进来了。其实各地只要下决心治理,骚扰电话还是能管得住的。”检察官说。(刘文晖)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发表于

2018年9月5日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报道)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长租公寓甲醛超标,不该!

回放:2018年9月,阿里员工王先生入住甲醛超标的自如公寓后,不久患白血病去世。呼吸困难、起红疹、患病,这不是长租公寓第一次因为甲醛超标被消费者曝光,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除了被戏谑为“人体过滤器”默默隐忍外,需要有人为他们的权益受损买单。

感言:整个2018年,“甲醛超标”“甲醛致癌”不时成为微博的热搜词汇。前几天,不少同行还守在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外,等候26位租客起诉自如甲醛超标第一案的审理结果。甲醛超标关系到上千万租房客的身体健康,消费者不能在花钱购买服务之后,还埋下健康隐患。长租公寓经营者更不能在“跑马圈地”似的抢占市场、提升议价能力后,压缩消费者的权益。

也许,在反对长租公寓租赁甲醛超标房屋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有人维权,社会不断关注,问题还是会有解决的一天。(于潇 崔晓丽)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发表于

2018年10月17日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报道)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应尽快叫停银行卡“免密免签”

回放:2015年,中国银联推出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今年6月,又将小额免密免签单笔限额由300元提升至1000元。据记者调查,很多持卡人对此并不知情,持卡人在担心账户安全的同时,也对银行是否有权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这一业务提出质疑:默认开通小额免密免签是否合法?开通此功能银行是否有效告知持卡人?

感言:小额免密免签实施的后果很快显现。近期,多地警方破获了利用POS机闪付功能作案的犯罪团伙,犯罪分子将装在手包内的POS机靠近他人,即可对他人的银行卡进行“隔空盗刷”。这种作案手段之所以能得逞,根本原因就在于银行为持卡人默认开通小额“免密免签”功能,使具有闪付的POS机在感应到银行卡的芯片后就可以自动消费。银联这种为抢占支付市场,将持卡人无端置于财务风险的行为应尽快叫停。(刘文晖)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发表于

2018年10月24日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报道)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生育,是不容讨价还价的权利

回放:“二胎”政策放开后,为破解女职工扎堆生育的“困局”,某大型集团公司创办的幼儿园出台“排队怀孕”办法,对申请生育二胎的女职工进行综合考评打分,并根据得分的高低排队,确定怀孕顺序,违反规定者按自动辞职处理。一名女职工“插队”怀孕,被单位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为此,这名女职工要求单位支付两倍工资差额并对其进行赔偿。最终,法院支持了女职工的维权诉求。

感言:怀孕要考评打分、按顺序排队,“插队”按自动辞职处理——这不免让人怀疑:生育,究竟是谁的权利?这个问题引起了读者的热议,在报道见报当天,“插队怀孕被辞退”就登上了微博话题榜和热搜榜。

“插队怀孕被辞退”的荒唐事,提醒我们:放开生育政策,首先要让全社会都意识到,生育是公民不容讨价还价的权利;其次,生育配套权利保障措施也得跟上。如此,方能让权利兑现不打折扣。(李国民)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发表于

2018年12月12日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报道)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打顺风车受伤,平台并非完全无责

回放:乘客打顺风车意外受伤,司机联系不上,平台也以与司机没有雇佣关系而推责,打车人的合法权益如何保障?专家认为,司机与合乘人发生侵权纠纷,由侵权方担责,但平台未尽到审核义务或者未及时提供车主信息的,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感言:顺风车上路伊始,就有学者和业内人士对其存在的安全风险与相应的责任划分提出担忧,但在共享经济的理念和巨大的利益诱引下,人们还是选择了“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即便是在接连发生河南郑州空姐、浙江乐清女孩遭顺风车司机奸杀两起恶性案件后,在北京打顺风车,还是会打到外地车牌的车辆,这明显违反北京市要求申请顺风车的车辆必须是北京车牌的规定。

张女士父亲的遭遇并非偶然事件。实践证明,脱离法治轨道,“互联网+”也会变成“互联网-”。(刘文晖)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发表于

2018年12月19日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报道)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不能放任在线教育野蛮生长

回放:2018年10月,在线培训机构理优教育“1对1”宣布停课停运,消息一出,让提前预付了巨额学费的家长慌了神儿。一个多月以来,他们通过多种渠道维权申请退款,但效果却微乎其微。其实,这不是偶然,纵观整个在线教育市场,这样的现象经常发生。

感言:作为“互联网+”下的产物,相较于传统模式,在线教育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其方兴未艾、大行其道时,其实更需要法治的引导:在线教育机构该如何监管?预付的巨额学费谁来监管?学员权益如何维护?这些都是行业良性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正如业内专家所言,不能放任在线教育野蛮生长,法律约束、市场竞争、市场监管等多种措施应该及时到位。

一篇小稿,或许不能成就什么。但文章终究要合为时而著,这也算得上我们媒体人对社会的一丝贡献与关切。(于潇 崔晓丽)

更多精彩资讯请查看

↓↓↓

检察日报新闻客户端

在喧嚣中冷静,在躁动中理性!2018法治热点事件盘点

检察日报社全媒体采编中心出品

联系邮箱丨[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