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運動”,田園綜合體之殤!

“圈地運動”,田園綜合體之殤!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 首次提出了“田園綜合體”這一新概念,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範。

文件一出,田園綜合體這一新名詞引起社會各界廣泛討論,各類有關田園綜合體認知、理念、模式研究討論層出不窮。在田園綜合體實踐探索初期,業界已出現相關網絡媒體、策劃機構將田園綜合體歸納為“農業+旅遊+地產”模式,地產在田園綜合體中似乎已經上升到一個和農業並駕齊驅的全新高度。

在政策的驅動下,社會各界的渲染下,多股力量開始躁動,以創造美好生活為旗幟,掀起了新一輪資本“下鄉運動”。以田園綜合體為名的“圈地運動”正式在全國各省拉開序幕,地產行業似乎又迎來了一個春天。據相關調研,不少開發商以延伸農業產業鏈之名圈地,行地產開發之實,套取政府補助,忽略農業產業的培育,三五年通過地產快速獲益後,開發商便無後續發展農業產業的動力。最後最大受益者為開發商,農民、農業不過是噱頭,田園綜合體實淪為地產做嫁衣。更有甚者出現“排農”“脫農”情況,明面上建設田園綜合體,以經濟或住房補貼形式將農民悉數趕出去。農民僅獲得短期利益,後續世世代代卻喪失了可延續的農業經濟根基,農業失去了造血功能,農村的可持續產業、可持續生產力將永遠不復存在,無異於“殺雞取卵”。

如今,田園綜合體已然成為繼特色小鎮後的另一個風口,全國各地大量田園綜合體項目蜂擁而上,遍地開花,真真假假,參差不齊,這種跟風而上的投資開發行為在缺乏政策約束、行業監管的情況下,極易步入前幾年火熱一時的特色小鎮後塵。不僅不能實現循環農業,造福農民,實現鄉村振興,反而可能出現比空心村更嚴重的“鬼村鬼鎮”,造成鄉村土地資源浪費,傳統鄉村肌理、文化、經濟結構受損,農業產業發展路徑受阻,城鄉二元結構矛盾加劇,不利於鄉村經濟、文化等可持續發展。

田園綜合體絕非城市郊區化與都市農業組合而成的又一特色小鎮,而是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加新型社區或田園社區四位一體,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一種前瞻性的綜合發展模式。田園綜合體的終極目標是在結合現代技術、創意、藝術、體驗等多方式多渠道融合創新條件下,解決傳統農業的小、散、多、弱的先天不足,帶動農業向產業化、市場化、現代化邁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生活,改變農村衰敗與落後,為農村注入產業經濟活力、現代物質精神文明,實現原住民原住地的美好生活;同時在鄉村自然生態、田園風光、農耕文化、質樸情懷等傳統農村文明得以保護傳承的前提下,吸引城市休閒、觀光、度假、療養等新農人,帶來新理念、新文明、新生活方式,實現城鄉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融合發展。

國家倡導田園綜合體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質量,構建美好生活、美好家園,不僅是物質上的家園,隱匿於背後的是縮小農村城市文化差異,提升農民精神層面的美好生活質量,農村精神家園的建設,更是十幾億中國人鄉愁的依託,四千年農耕文明的復興。在田園綜合體尚未大規模成型前,我們迫切需要回歸田園綜合體本質,重歸國家發展田園綜合體的初衷,理性分析、科學規劃、專業操盤,以鄉村復興和再造為使命,吸引資源與凝聚人心,給日漸衰落的鄉村注入新的活力,重新激活價值、信仰、靈感與認同的歸屬。

返鄉的青年、中年、企業家,鄉村歡迎你們回村,父母親等待你們回家,“返鄉互助” 助你一臂之力。你們回家了,鄉村才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