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馬路殺手,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才能上路

據悉,今年11月1日起,《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電動自行車需登記掛牌後方可上路。根據此要求,在11月1日前已購、未登記的合格電動自行車,應於明年4月30日前登記上牌;不合格的超標電動自行車,也應於同樣時間前申領臨時標識。

告別馬路殺手,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才能上路

電動自行車在為人們的日常出行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許多人在紅綠燈前的熟視無睹,隨意進入機動車道行駛等,都嚴重影響著整個城市的交通環境,對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都造成了不小的威脅。

告別馬路殺手,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才能上路

"輕摩化"頻繁出沒、擾亂交通秩序

按照國家標準規定,電動自行車設計時速不大於20公里/小時,整車重量不大於40公斤,必須具有良好的腳踏騎行功能。但一些廠商卻在利益的驅使下生產超標電動自行車,這些"輕摩化"電動自行車雖然具有機動車的行駛性能,但卻並不符合機動車的安全技術標準。作為一種邊緣性產品,打著"電動自行車"的幌子,為消費者帶來了安全隱患。

告別馬路殺手,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才能上路

安全防護薄弱、關鍵時刻難以保護

電動自行車區別於機動車的"鐵包皮",人們愛戲稱電動自行車為"皮包鐵"。很多電動自行車在綜合安全性能、制動性能等方面的表現都並不如意。很多車主往往只有在發生事故時,才能意識到自己電動自行車的安全防護薄弱,但為時已晚。

告別馬路殺手,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才能上路

準駕門檻很低 出現"兩化"趨勢

電動自行車憑藉著簡單易上手的優勢,加之迷你的身材讓其方便穿梭於城市之中。用戶群體呈現出"老齡化"和"低齡化"兩大趨勢。而這兩大群體往往都對行駛速度、周邊情況的綜合判斷能力較差,遭遇突發情況時,難以快速採取有效措施,從而成為事故高發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中還明確規定,駕駛電動自行車和殘疾人機動輪椅車必須年滿16週歲,但知曉該規定的人卻並不多。

告別馬路殺手,電動自行車登記掛牌才能上路

這次北京管理條例的實施,可以說是為電動自行車安裝上了"身份證",將有效減少電動自行車無牌上路帶來的危害,也可以督促每個人都正視交通規則,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從而共同營造良好的安全出行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