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办结 成都青白江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跑出”新速度

央广网成都12月26日消息(记者 贾宜超 通讯员 罗冬梅)一个项目从落地开工到竣工投用,必须取得“准生证”。这个“准生证”就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下的各种“许可”。一家企业从办理用地手续到取得施工许可全流程,需要多久?根据成都市数据统计,答案是:平均219日。

“谁在改革上赢得先机,就能取得发展的主动权。”在这场政务服务“无声的战场”中,青白江区主动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着力打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进行全流程、全覆盖的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60日办结,极大地改善投资、营商环境,释放出生产力。


60天办结 成都青白江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跑出”新速度


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时33个工作日的大同峰荟人才公寓项目(效果图)

审批“瘦身”

“马拉松”变“马上办”

“今年以来,在‘放管服’改革中,青白江区进行了探索实践,比如实施产业园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一窗式+专员制’企业服务模式等等。但一跟企业聊起来,他们反映企业开业容易了,但是开工难,制度性交易成本高。”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坦言,“那么,滞阻企业开工建设的堵点何在?”

“在工作的第一阶段,我们首先进行自我‘诊断’,分阶段、分类型、分区域,对近年来取得施工许可的100余个建设项目开展调查,直面问题。”经分析,造成办理时间长的主要原因包括:环节多、收费多、中介多、材料多等。有的项目因为中介时间过长,或者“卡壳”在考古勘探和文物影响评估等阶段,项目就“黄”了。

摸清问题之后,经12次专题研究,15个区级部门共同研讨,易稿20余次,按照10余条修改建议完善后,制定了青白江区试点方案,分类绘制了审批流程图,在全市率先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三个阶段,探索实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进一步简化涉企审批。同时,将涉及安全的强制性评估、中介服务、水电气等公用服务方面全部纳入相关阶段办理或与相关阶段同步办理。

取消施工合同备案、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等审批事项。将办理施工许可的申请材料减少到10项,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一举将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并联审批由原来的20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60个工作日,这让青白江区涉企审批大“瘦身”,“马拉松”变“马上办”,加速项目生成落地。

“这次改革,青白江拿出来十足的诚意。”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举例来说,我们将考古勘探和文物影响评估、交通影响评价等评估评审事项,调整至土地出让前完成,就有效地压缩了企业开工时限;创新实施企业开办证照联办,企业注册、印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申购等事项实现3个工作日办结等等。

“信用”监管

“放得下”更“管得好”

“上午提交相关资料,到下午两点多就已正式出证啦。”日前,前来政务服务大厅为公司——大同峰荟人才公寓项目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成都人居兴青置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切实感受了一把行政审批“瘦身”之后的办事速度。

这样的速度,受益于青白江区从今年探索推动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该项目属于人才安居工程,走的是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的流程,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证,共办理15项行政审批事项,仅用时33个工作日,如今大同峰荟人才公寓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

“一纸承诺书,可后置14项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是本次改革的一个亮点,能够有效加快审批速度,让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对产业园区企业投资项目,继续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建设单位按照要求作出书面承诺的,监管部门提前介入、全程服务。对设计施工阶段的农民工工资担保手续、农民工工资支付专用账户开立证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实名登记、农民工工资卡和权益卡手续、视频监控系统安装、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条件勘验、工伤保险参保证明等7个事项,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签订承诺书,实行告知承诺制和证后监管。

“但告知承诺制不是一诺了之,也不是轻诺寡信。我们在接受企业承诺之后,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监管审查建设单位是否按照承诺的内容、要求和标准进行建设。”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简政不是减政,放权更不是放任。既要放得下,也要接得住、管得好。将失信企业晒到网上,不失为监管的一招杀手锏。与此同时,青白江区加强网上审批监管以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充分运用国家省市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对企业守信践诺的约束作用,实现“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