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爭議的金庸《俠客行》,為什麼沒人敢翻拍或者用熒幕的形式?

飽受爭議的金庸《俠客行》,為什麼沒人敢翻拍?

看不懂的說,金庸的《俠客行》沒有宏大的背景,沒有跌巖起伏的劇情,沒有家仇國恨的武俠觀念,所以沒什麼可挖掘的翻拍點。

看懂的人說,《俠客行》乃真武俠精神,貼切武林背景觀,運用哲學理念,娓娓道來一部真實武俠世界。

為什麼金庸的《俠客行》小說備受爭議?

一、這部武俠小說與金庸最出名的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等寫作方式完全不一樣。金庸借鑑李白的《俠客行》,卻寫出超脫原著詩歌的俠之意境。

二、《俠客行》中的主角“狗雜種”,名字俗不可耐卻又奠定這部武俠意境,“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他不是郭靖這樣的愛國責任,也不是楊過這樣的隨心所欲,更不是張無忌的奇遇幻想。

三、從頭到尾,《俠客行》講的是一個主角“狗雜種”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誤入江湖,一邊捲入江湖陰謀中,一邊解都解不開的身世之謎中徘徊,就算結局都不知道自己是誰?看似沒有可讀性卻又讀不懂的哲學。

飽受爭議的金庸《俠客行》,為什麼沒人敢翻拍或者用熒幕的形式?


為什麼沒人敢翻拍?

已經翻拍過的作品,都失敗了

《俠客行》被翻拍過電影,由梁朝偉主演,至今為止,豆瓣評分7.7分,也是飽受爭議的電影,再加上評論人數也不多,姑且暫定為失敗的作品。

飽受爭議的金庸《俠客行》,為什麼沒人敢翻拍或者用熒幕的形式?

吳健版本的《俠客行》被多數人認為是童年的經典,多數人都認為這部作品是翻拍《俠客行》中經典之作,但是豆瓣評分6.7分,而且評論人數不過萬,也暫定為失敗的作品。

飽受爭議的金庸《俠客行》,為什麼沒人敢翻拍或者用熒幕的形式?

2017年,張紀中翻拍《俠客行》,結果是口碑收視率都極低,公認的失敗的作品,而這部作品存在的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人重新想到了吳健版的《俠客行》已經算經典之作。

飽受爭議的金庸《俠客行》,為什麼沒人敢翻拍或者用熒幕的形式?

為什麼拍不出來《俠客行》的武俠意境

吳健版本的《俠客行》被人勉強稱為經典翻拍劇,原因是這部劇不管是片頭曲《縱橫江湖》還是片尾曲《天仙子》至今為止都是經典歌曲,特別符合江湖的氣息,也非常符合俠客的意境,但是綜合整部劇,少了武俠意境。

飽受爭議的金庸《俠客行》,為什麼沒人敢翻拍或者用熒幕的形式?


什麼才算是武俠意境?從李白的俠客行中講述到“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俠客是應當瀟灑,不留名,不做作,看似有追求,實則沒有追求的境界,但是吳健版或者梁朝偉版本的都沒有做到,找不出這樣的感覺,自然拍不出這樣的意境。

再加上李白的“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說明武俠的大義是為民為國,但是金庸借鑑之後的構造是要超脫這個意境,所以本來就難呈現的意境,在電視電影中更加拍不出來。

飽受爭議的金庸《俠客行》,為什麼沒人敢翻拍或者用熒幕的形式?


綜上,飽受爭議的金庸《俠客行》,為什麼沒人敢翻拍?

一、《俠客行》小說意境太高,現在的電視電影或者演員拍不出效果。

二、小說本身就有爭議,翻拍的電視或電影更有爭議。

最後,推薦喜歡金庸《俠客行》小說的,可以重溫吳健版的《俠客行》,在作者個人看來,這部電視是被低估的作品,不論是從小說還原度、影視選角、背景歌曲等都算得上是精品。而最讓人念念不忘的當屬片頭曲《縱橫江湖》,網絡上無數版本,只有洪勇版本的最貼切。

縱馬江湖道

今生任逍遙

英雄不為紅顏折腰

願有生之年能看到拍出真正意境的《俠客行》,讓金庸的這部巔峰武俠意境小說,不再蒙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