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争议的金庸《侠客行》,为什么没人敢翻拍或者用荧幕的形式?

饱受争议的金庸《侠客行》,为什么没人敢翻拍?

看不懂的说,金庸的《侠客行》没有宏大的背景,没有跌岩起伏的剧情,没有家仇国恨的武侠观念,所以没什么可挖掘的翻拍点。

看懂的人说,《侠客行》乃真武侠精神,贴切武林背景观,运用哲学理念,娓娓道来一部真实武侠世界。

为什么金庸的《侠客行》小说备受争议?

一、这部武侠小说与金庸最出名的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写作方式完全不一样。金庸借鉴李白的《侠客行》,却写出超脱原著诗歌的侠之意境。

二、《侠客行》中的主角“狗杂种”,名字俗不可耐却又奠定这部武侠意境,“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不是郭靖这样的爱国责任,也不是杨过这样的随心所欲,更不是张无忌的奇遇幻想。

三、从头到尾,《侠客行》讲的是一个主角“狗杂种”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误入江湖,一边卷入江湖阴谋中,一边解都解不开的身世之谜中徘徊,就算结局都不知道自己是谁?看似没有可读性却又读不懂的哲学。

饱受争议的金庸《侠客行》,为什么没人敢翻拍或者用荧幕的形式?


为什么没人敢翻拍?

已经翻拍过的作品,都失败了

《侠客行》被翻拍过电影,由梁朝伟主演,至今为止,豆瓣评分7.7分,也是饱受争议的电影,再加上评论人数也不多,姑且暂定为失败的作品。

饱受争议的金庸《侠客行》,为什么没人敢翻拍或者用荧幕的形式?

吴健版本的《侠客行》被多数人认为是童年的经典,多数人都认为这部作品是翻拍《侠客行》中经典之作,但是豆瓣评分6.7分,而且评论人数不过万,也暂定为失败的作品。

饱受争议的金庸《侠客行》,为什么没人敢翻拍或者用荧幕的形式?

2017年,张纪中翻拍《侠客行》,结果是口碑收视率都极低,公认的失败的作品,而这部作品存在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人重新想到了吴健版的《侠客行》已经算经典之作。

饱受争议的金庸《侠客行》,为什么没人敢翻拍或者用荧幕的形式?

为什么拍不出来《侠客行》的武侠意境

吴健版本的《侠客行》被人勉强称为经典翻拍剧,原因是这部剧不管是片头曲《纵横江湖》还是片尾曲《天仙子》至今为止都是经典歌曲,特别符合江湖的气息,也非常符合侠客的意境,但是综合整部剧,少了武侠意境。

饱受争议的金庸《侠客行》,为什么没人敢翻拍或者用荧幕的形式?


什么才算是武侠意境?从李白的侠客行中讲述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是应当潇洒,不留名,不做作,看似有追求,实则没有追求的境界,但是吴健版或者梁朝伟版本的都没有做到,找不出这样的感觉,自然拍不出这样的意境。

再加上李白的“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说明武侠的大义是为民为国,但是金庸借鉴之后的构造是要超脱这个意境,所以本来就难呈现的意境,在电视电影中更加拍不出来。

饱受争议的金庸《侠客行》,为什么没人敢翻拍或者用荧幕的形式?


综上,饱受争议的金庸《侠客行》,为什么没人敢翻拍?

一、《侠客行》小说意境太高,现在的电视电影或者演员拍不出效果。

二、小说本身就有争议,翻拍的电视或电影更有争议。

最后,推荐喜欢金庸《侠客行》小说的,可以重温吴健版的《侠客行》,在作者个人看来,这部电视是被低估的作品,不论是从小说还原度、影视选角、背景歌曲等都算得上是精品。而最让人念念不忘的当属片头曲《纵横江湖》,网络上无数版本,只有洪勇版本的最贴切。

纵马江湖道

今生任逍遥

英雄不为红颜折腰

愿有生之年能看到拍出真正意境的《侠客行》,让金庸的这部巅峰武侠意境小说,不再蒙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