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論大唐與華電不宜合併的三大理由

中國華電集團(下稱華電集團)於10月31日召開會議,宣佈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趙建國退休,總經理溫樞剛暫時主持工作。

2018年12月13日上午,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中共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佈了中央關於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任職的決定:陳飛虎同志任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免去其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職務。上述職務任免按有關法律和章程辦理。

至此,中國五大電力集團的高層職位中,空缺一位董事長,一位總經理。

今年7月,中國華能集團(下稱華能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黃永達年滿60歲退休。8月,中國大唐集團(下稱大唐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陳進行年滿63歲退休,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陳飛虎暫時主持工作。

數月過去,這兩大職位的接任者遲遲未公佈。曾讓業內有猜測稱,華能集團和大唐集團是否有重組的可能。

此次華電集團董事長趙建國退休,業內關於電力央企重組的傳聞再起,並有消息稱華電集團將和大唐集團合併。

對此,界面新聞記者聯繫大唐集團相關負責人,未獲得回應。華電集團一內部人士則表示,並未聽到該消息。

江湖話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幾年中央企業的合併潮正在上演上述規律。北京領航智庫諮詢公司總裁/《能源》雜誌副總編輯王高峰分析認為,且不說這次謠言出自哪裡,單憑常識判斷,這兩家發電央企合併的價值就令人質疑,除非決策者頭腦發熱,強制拉郎配,否則很難符合正常的商業邏輯,也有悖於當前的改革精神。

王高峰分析指出,大唐與華電不宜合併,至少有以下三個理由。

第一,兩企業資產幾乎雷同,合併後難以形成產業鏈協同效應,不符合中央企業整合的初衷。

第二,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明確要求引入多個競爭主體,幾乎完全相同的兩個發電企業簡單合併,有違改革精神。

第三,其他類似企業合併效果有待檢驗,此時間節點顯然不合時宜。

近幾年來,中央企業合併重組掀起一輪輪高潮,2003年國務院國資委成立之初,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達196家之多,而截至目前,中央企業數量已經減少至96家。

整合過程中,既存在上下游企業合併重組方案,也存在減少同業競爭的“大吃小”模式,但截至今日,絕大多數新組建企業的整合效果還有待檢驗。

在央企重組的大背景下,關於五大電力集團的合併,坊間有各種版本。

此前,據澎湃新聞報道,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下稱國家電投)與華能集團就重組正在接觸。時任國家電投董事長王炳華稱,“還在推進當中”,大戲在後頭,靜觀其變。

界面新聞報道稱,中國五大電力集團始於2002年的中國第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而成了五家特大型發電企業集團。

彼時的五大電力集團,分別為華能集團、中國國電集團(下稱國電集團)、中國電力投資集團、華電集團以及大唐集團。

2015年6月,原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重組,成立了國家電投。

2017年11月20日,國電集團公司與中國神華集團在京召開重組大會,宣佈兩家公司合併重組,正式成立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下稱國家能源集團)。新集團涉及資產超過1.8萬億元,成為中國第四大能源央企,僅次於國家電網、中石油和中石化之後。

因此,新中國五大電力集團變更為國家能源、華能集團、國家電投、華電集團和大唐集團。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國家能源集團裝機容量2.3億千瓦,居新五大發電之首,其中,火電裝機1.75億千瓦,佔全國15.8%;風電裝機3589萬千瓦,居世界第一,佔全國21.9%。

華能集團裝機容量為1.72億千瓦,同比增長3.79%,位居第二。華電集團、大唐集團分列第三、第四,裝機容量分別為1.48億千瓦和1.38億千瓦。國家電投以1.26億千瓦的累計裝機,位於最末。

若以總資產看,國家能源集團依然排在榜首,再依次則分別為華能集團、國家電投、華電集團和大唐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