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話的辦公室小野,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不說話的辦公室小野,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文 | 蔡小霞

一條六分鐘的短視頻裡:“辦公室的小白領'爆改'了同事吃剩的饅頭、空的礦泉水瓶和巧克力。巧克力變成了電腦鍵盤;饅頭變成了隱藏的鼠標;蘋果也“偽裝”成了桌上的紅色玫瑰;棉花糖裡塞了燈芯,變成日光燈,明晃晃地掛在工位上方。當同事的零食被老闆一一沒收,靠著這些辦公室道具,這個女孩卻在工位上愜意地吃上了巧克力、棉花糖。”

辦公室偷吃大作戰視頻

這段近期播出的“辦公室偷吃大作戰”創意視頻,在網絡上的播放量已超千萬。

視頻中的女生原名周曉慧。如今,更為大家所熟知的名字是“小野”。就是那個《辦公室小野》系列中從不講話的女生。

2017年,在今日頭條上,“辦公室小野”獲得短視頻金秒獎。她成了那一年的“第一網紅” 。

靠著一系列創意美食短視頻的傳播,只用了兩個月時間,周曉慧就完成了從辦公室普通職員到國際超級網紅的身份轉變。

兩年入淘史,千萬粉絲傍身。

1

大學四年,周曉慧學的是編導專業。為了心裡的影視夢,她曾經在電視臺實習過一段時間。幹了兩三個月,周曉慧實在覺得“沒有挑戰”。畢業後,又給一家電商公司投了簡歷。

不說話的辦公室小野,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讓她沒想到的是,正是這人生中的第一封OFFER,讓她在接下來的8個月,迅速站上了互聯網短視頻的風口上。從電視熒幕到手機屏。這一次,她不在幕後,而被推到了臺前。

16年秋天,成都姑娘周曉慧跟長沙人聶陽德的人生軌跡,產生了交集。

9月1日,是聶陽德來到成都開始創業的日子。在此之前,這個地道的長沙人在廣州、深圳工作了13年。

兩年前,聶陽德在淘寶經營的四川滷味店“微滷”,方興未艾。店鋪需要擴充人手,周曉慧被招入,安排到了“微滷”的電商策劃崗位。

為了給店鋪導流,負責策劃執行的周曉慧做了許多嘗試:在店鋪的微淘賬號上,發佈“三分鐘說電影”,用變聲器配音做搞笑短視頻等內容,收效甚微。直到《電熨斗烤肥牛》短視頻的出世,打破了這一僵局。

不說話的辦公室小野,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熨斗烤肥牛

“那時候看到有辦公室同事在用電熨斗,就瞬間聯想到,電熨斗可不可以用來製作美食呢?”周曉慧所在的小分隊只有兩個人,她們花了98.5元買了肥牛、錫紙等用具,在洋蔥視頻員工所在的真實辦公室裡,開始了“電熨斗烤肥牛”的短視頻拍攝。

周曉慧喜歡名噪一時的“網紅鼻祖”沉珂。周曉慧自己是那種“冷靜理性、想法很多,但羞於表達”的人。因為覺得出鏡尷尬,周曉慧在視頻裡就索性不講話。後期剪輯時,還給自己的臉打上了馬賽克。

沒想到,這意外成了《辦公室小野》的特色——視頻中鮮少出現對話的場景,觀眾更容易專注在美食創意上。即使後來視頻“出了海”,只依靠動作和場景,國外的粉絲也很容易理解視頻中的“小野”在幹什麼。

為了視頻得到更大的曝光量,老闆聶陽德干脆刪減了視頻裡有關淘寶店鋪的鏡頭,並且把這期視頻放到了全網的各個平臺上。讓聶陽德沒想到的是,視頻居然火了!很多人都跟風討論這期視頻。

於是,他乾脆把視頻部門獨立出來,並且成立了《辦公室小野》的賬號,“電熨斗烤肥牛”順理成章成為小野的第一個短視頻作品。

這段時間前後,洋蔥視頻成立了。聶陽德擔任聯合創始人。

2

沒多久,小野發佈的一條“飲水機煮火鍋”視頻,全網播放量超過了一億,霸佔熱搜榜。

這讓《辦公室小野》真正火了起來。

那天晚上小野還在外面跟朋友玩狼人殺,放在桌上的手機突然開始不斷震動。“當時都懵了,僅微博上,就漲了十幾萬的粉絲。上萬條的私信和評論。”

不說話的辦公室小野,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飲水機煮火鍋

其實創意來源很簡單:“大學住宿舍的時候,就想到過要把飲水機打開煮麵,不過因為用電限制和宿管阿姨,一直沒去做而已。”春節期間正值流量高峰期,小野團隊想著得製造一個爆款才行,就把這個想法落地了。

“辦公室小野”的團隊內部,有一個“腦洞雲數據庫”。按照規定,團隊成員需要不斷往資源庫裡輸入素材,不僅要分門別類地整理好,還要寫上可應用的點,這樣搜索起來方便快捷。

“視頻內容通常由一個主創意,若干個小創意,以及若干個梗組成。”比如“用椰子做美食”、“熨斗燙肥牛”等,都是先確定大創意後再確定小創意,比如開椰子的方式、點火方式、手機反向加熱等,在過程中再加入一些梗錦上添花。

走紅之後,“辦公室小野”開始嘗試在Youtube和Facebook在發一些自己的視頻,竟然也意外地頗受好評。“國際野”也隨之發力。

不說話的辦公室小野,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如今辦公室小野已成為Facebook官方認證的大中華區粉絲量第一的博主,也是YouTube上粉絲增長速度最快的creator之一。目前,她的海外總粉絲量超過1200萬,甚至高於周杰倫和阿信,全球播放量超120億。

聶陽德告訴記者:“國外平臺的流量分成高於國內,Facebook和Youtube會將廣告和流量收入的70%分給視頻創作者,以保證其生態的繁榮。辦公室小野這個賬號,海外流量分成每月平均是幾十萬人民幣。”

然而,隨著短視頻內容製作成本不斷提升,商業化路徑變窄,大部分短視頻機構都面臨著運營和變現的困境。

3

這已經不是聶陽德遇到的第一次挑戰。

在2000年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計算機專業背景的聶陽德,一直是中山大學《現代計算機》雜誌的一名記者。

然而,2006年左右,紙媒開始下滑。聶陽德很快意識到紙媒在互聯網階段難以存活。

2007年,聶陽德離職轉行去做電商。在經歷了一次淘寶女裝店鋪的失敗創業後,聶陽德意識到,互聯網時代,僅僅依靠流量紅利和價格優勢的一錘子買賣遠遠不夠 。

經歷了孵化超級IP和流量變現之後的聶陽德,又開始主動創造和擁抱變化。

這一次,他的重心在淘寶。那個“內容”離“變現”最近的地方。

“辦公室小野”不再簡單地把存量視頻搬到淘寶。團隊更想打造一個跟淘寶生態高度結合的IP。

去年雙12期間,《辦公室小野》依託小野這個人格化IP,在淘寶上線了全新的娛樂輕訪談節目《哈里路野》。小野擔任主持人,採訪了張辛苑、張沫凡、張大奕、沉珂等8位淘寶紅人,探秘網紅生活的同時給消費者種草。這檔節目連續8天霸佔了淘寶頭條,站外播放量超過2億,掀起了一陣互動熱潮。

“消費者種草的場景可以發生在淘內,也可以發生在淘外。我們可以把微博、小紅書、抖音等渠道的流量全部導入淘內,引導快速成交。我們也可以針對淘寶這個特殊場景,制定不一樣的視頻內容。當然,這對於內容製作能力、對電商的瞭解程度要求更高。”對於“辦公室小野”的未來發展,聶陽德認為有多種可能。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如今消費者的心態不是“我買不起”,而是“我不知道要買什麼”。所以,需要KOL或者說商家給他們種草,潛移默化地影響消費者的心智。

以前可能更多人會在大眾點評、美食文章或者抖音中被‘種草’。現在種草場景更加豐富,淘寶也可以成為一個種草的場景,而不僅僅只是快速成交的平臺。這就是“辦公室小野”要在淘內做的事情:建立豐富的內容電商生態,最後實現快速成交。

為了幫助紅人變現,平臺還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千咖登淘,在認證、流量和商業化變現等方面,為紅人提供扶持。目前,通過千咖登淘的達人賬號數量已達2000多家。

《賣家》記者調查發現,淘內達人的商業化變現模式還有很多種:以內容植入商品,引導商品轉化,達人賬號可以拿到分傭;根據服務粉絲能力、用戶質量、用戶在內容上停留的時長等數據,達人也能得到相應獎勵;在“有好貨”的頻道中利用CPC模式(每次點擊付費廣告)提升內容溢價能力;通過“V任務”平臺,跟商家合作,達人就能獲得匹配的曝光和推薦等。

不說話的辦公室小野,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辦公室小野”的野心還不止於此。在節目《哈里路野》中,小野問淘寶網紅張林超:“如果辦公室小野要做淘寶店,你有哪些建議?”

張林超說,“做你喜歡的美食啊。”

KOL開店,正是“辦公室小野”接下來要探索的其中一個變現路徑。

就像賣爆款牛肉醬的李子柒,賣葡萄酒IP醉鵝娘和賣豬肉渣的野食小哥一樣。

《辦公室小野》對短視頻

創作者的兩點建議

不說話的辦公室小野,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1、怎麼持續產出優質內容?

@小野:

這句話老生常談,但也最重要:找到自己最擅長和熱愛的賽道。“我們團隊9點上班,工作到晚上12點是常事,好的團隊就是一直朝同一個目標努力。辦公室小野之所以可以做到TOP級,就是一直持續不斷的投入和熱愛。每發佈一期,帶來的都是巨大的成就感。我們是真的熱愛這個工作,這個行業,當然還有美食。”

@聶陽德:

1.靠模仿別人不可能做出真正的IP;

2.“有用、有趣、有性格、有價值觀”。

2、怎麼快速增粉?

切忌自嗨,要和粉絲互動。《辦公室小野》完整的生產閉環是這樣的:策劃、拍攝、剪輯、發佈、收集粉絲意見和粉絲互動、覆盤、調整下一期製作方向。

團隊非常注重粉絲的反饋,發完視頻之後週末會進行復盤:粉絲最關注的點是什麼?根據粉絲的喜好去調整方向,以及接受粉絲對於做菜的建議。

比如有一期“用椰子製作美食”視頻發佈後,有大量的粉絲留言想要椰子做的碗,小野就發了一條新消息,直接抽取粉絲送椰子碗,互動率特別高,增粉也很快。

“再舉個例子,我很喜歡的一個美妝博主,有2000多萬粉絲。她不僅會分享專業的美妝視頻,還會分享男朋友、狗等很生活化的視頻,感覺她把粉絲當成朋友,就會讓人想要追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