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型巡航導彈核潛艇欲拔頭籌乎?

美新型巡航导弹核潜艇欲拔头筹乎?

從2007年起,美國海軍陸續服役了曾經過“大卸八塊”般改裝而成的4艘巡航導彈核潛艇(“俄亥俄”號、“密歇根”號、“佛羅里達”號和“佐治亞”號)。

這幾艘巡航導彈核潛艇由最初的“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華麗轉身”變為裝設巡航導彈的“水下戰艦”後,把原有艇上的24具“三叉戟IID5”潛射導彈發射管中的22具,改造為7管垂直髮射系統,主要用來攜帶154枚“戰斧”式巡航導彈;另外2具發射管改造為特種作戰艙,用以攜帶66名特戰隊員。

雖然該級核潛艇不再具備戰略核威懾與第二次核打擊能力,但其打擊陸上縱深重要目標的和實施特種作戰,以及完成滲透任務等能力大幅增強;這無疑等於美國海軍創新發展了一種全新型武器,並開闢了一種嶄新的作戰樣式。

不過,當初美海軍當局就十分清楚:這幾艘巡航導彈核潛艇的原艇體服役年限都在25年以上,均超過整個服役期壽命的一半以上;而到現如今,它們又在水下游弋巡航了十多年,日顯“老態龍鍾”之勢。對此,美國海軍自然十分著急,因為再過十年左右光景,這4艘巡航導彈核潛艇就該“壽終正寢”,全部退出現役了。於是,美海軍水下戰場的當務之急是儘快推出一款專門設計,而非改裝的巡航導彈核潛艇。

美新型巡航导弹核潜艇欲拔头筹乎?

“大比目魚”號核潛艇

傳統上,美國海軍十分重視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的研發與使用,但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海軍就曾研製過“大比目魚”號巡航導彈潛艇。不過,“大比目魚”號巡航導彈核潛艇其實也是在設計後期才決定由常規潛艇改為核潛艇的;因此該艇的長度基本等於原來常規動力潛艇的長度再加上一段反應堆艙的長度。

從外形上來看,“大比目魚”號巡航導彈核潛艇的最大特點是其艏柱為垂直形狀,上甲板與水線平行,指揮台圍殼位於整艘潛艇中間靠艉的位置。在“大比目魚”號巡航導彈核潛艇的指揮台圍殼與導彈庫之間的上甲板段,佈置有2枚“天獅星”型巡航導彈發射裝置。

實際上,這種巡航導彈是“天獅星”-I的改進型,正式稱呼為“天獅星”-Ⅱ型巡航導彈,為超音速巡航導彈。1959年正式服役,產量僅70枚,主要裝備美國海軍大型戰艦和核潛艇。彈上主發動機採用通用電氣公司的J39-GE-3A高空超音速渦輪噴氣發動機,最大推力6900公斤;助推器為固體火箭助推器,最大推力5.1萬公斤。

導彈的制導系統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加慣性制導。導彈的最大射程1600公里 最大巡航速度2馬赫,最大起飛重量158噸。此外,在該艇還有4具533 毫米魚雷發射管,艏艉各佈置2具,主要用於海上自衛。

美新型巡航导弹核潜艇欲拔头筹乎?

美國俄亥俄級導彈核潛艇,是世界上配備巡航導彈最多的核潛艇。

近十多年來,由於4艘改裝的“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的入役使用,使得美海軍深刻感到:儘管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戰略威懾、洲際打擊和第二次核報復,以及攻擊型核潛艇的反艦、反潛和為大型戰艦保駕護航等功能固然重要,但是巡航導彈核潛艇強大的對陸打擊,尤其對陸地縱深主要戰略目標和主要軍事設施的精確打擊,特別是大範圍、高強度、全密集的空中急速打擊,將是上述兩種核潛艇無法比擬、無法替代的(將來一旦新型巡航導彈核潛艇入役,其威力將更上一乘)。

首先,美國海軍將會更進一步看好或更重視運用新型巡航導彈核潛艇,因其出動、巡航和作戰時遠沒有戰略核潛艇那麼聲勢浩大、容易“招搖惑眾”,其出航或行動不易使作戰對象過度警惕或及早覺察,從而確保其擁有足夠的隱蔽性、安靜性,使其能更加神出鬼沒、率先制敵或隱蔽逃遁;不僅如此巡航導彈的費用成本要比彈道導彈便宜得多,而且體積小,搭載數量多。

其次,新型巡航核潛艇因主要搭載和發射個頭相對較小的巡航導彈,發射方式也較彈道導彈發射方式簡單,艇體“脊背”不必隆起過高,所以建造工藝相對簡單,維護保養更為方便。

再次,新型巡航核潛艇雖然搭載的巡航導彈的數量比之“俄亥俄”巡航導彈核潛艇的搭載量要少(前者約為120枚左右,後者則擁有154枚),但最新設計的巡航導彈不僅具有更強的威力、更高的火力持續性,且具有更優的精度,所以命中概率更高,打擊效果也更加顯著。

第四,新型巡航導彈核潛艇有著更優異的淺水海域活動性能,能夠更抵近對方前沿,能夠更可靠地打擊對方陸上更大戰略範圍內的目標。此外,它也非常適合在深水海域活動和作戰行動。

美新型巡航导弹核潜艇欲拔头筹乎?

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核潛艇導彈發射艙

美新型巡航导弹核潜艇欲拔头筹乎?

出品:科普中國

監製: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美新型巡航导弹核潜艇欲拔头筹乎?

精彩推薦

軍事科技前沿微平臺

Military2016

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