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了!大家

我來了!大家


我來了!大家



哎呀,放錯圖了

我來了!大家



我來了!大家



嗯,這回對了

我來了!大家


低空通場,彈倉大亮。殲-20只是一個普通的亮劍就把新晉網紅殲-10TVC的風頭給搶了過來。短短數秒,軍迷大飽眼福,瞧這身段,這顏值,老蔣早已血脈噴張,看完熱鬧,按照慣例該是博士來說門道的時候了。


我來了!大家


風子:殲-20的彈倉設計屬於彎道超車,但不足之處仍要加倍努力。

校長:那個不足在哪裡?

風子:

掛彈量。

校長:你別撿著軍迷愛聽的說哈。現階段4+2已經是高配了,掛多了不代表就一定牛逼,同樣,掛少了也不代表戰鬥力就一定差。如果掛反艦彈可能只有一枚呢。4+2保家衛國打三架左右的飛機這戰鬥力可以了。

風子:……好吧,咱們說道說道。


我來了!大家


F-22的6+2掛彈

要是拿著皮尺說話,殲-20的彈倉比F-22的要大,而且更深。坑爹的是,中國空軍巨大的中距空空導彈限制了這個大彈倉的容量。霹靂12翼展674mm,而AIM120A/B翼展僅526mm,兩者相差148mm,也就是說,如果殲-20要像F-22那麼掛彈,至少比人家寬大約300mm以上。

這是個非常要命的數字,因為殲-20是尖端精密設備,不是想改就能改的,你得從導彈上邊入手!美帝早年也是同樣的困境。F-22掛AIM120A/B的時候和殲-20一樣也是4枚!後來為了能塞下6枚AIM-120,美帝對彈翼進行了切尖處理,搞出了短翼版的AIM-120C。當然,這樣做必然是有代價的,那就是控制舵面積減小,末端機動更加困難。美帝倚仗自己強悍的計算機控制技術,搞出了一套控制軟件和全動翼面。大家看圖


我來了!大家


全動翼面和安裝在導彈上的效果


我來了!大家


偏轉力矩不小,不過在超音速的情況下這麼偏轉必然帶來巨大的阻力,肯定對末端性能有影響。不過增加2枚導彈的優勢誘惑實在太大

,這種又要馬兒跑還要馬兒不吃草的事情,相當考驗設計加工水平。

殲-20這方面就吃了自己人的虧。

按理說這是導彈設計製造部門的鍋,最後扣在殲-20頭上。可你要怪人家也不太合適,畢竟中距空空導彈這個東西中國之前是一片空白,沒有什麼參照,為了保證性能,粗壯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總比你沒得掛要強對吧?

現在我們只能寄希望於霹靂-15可以給力一點。風博士實話實說,可以希望但不要太大,我又把圖片找到了。

下面是早期掛模擬彈的照片:


我來了!大家


霹靂-15的彈翼是摺疊的(或者使用燃氣舵),就像一根鉛筆一樣,這樣就能在導彈直徑比美國人粗的情況下,塞進去6枚霹靂-15中距空空導彈,保證戰術優勢!實話說還是有點懸乎,因為PL-15就算沒有彈翼,尺寸也是不小。彎道超車的思想沒什麼問題,但那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如果差得太多,神仙也救不了你。這裡多說一句,圖中殲-20的彈倉一看就是舊款的,少了一處超音速洩壓結構,新版的對比如下:


我來了!大家


嘿嘿,彎道超車!

F-22由於彈倉比較淺,導致在彈倉開放時氣流紊亂,超音速情況下強大的氣流會把導彈吹向飛機,一頭扎進自己肚子裡。這個問題把F-22搞得焦頭爛額!

我來了!大家


F-22的彈倉氣流圖,很明顯,如果導彈脫離速度不夠快,就會被風吹回來。

其實如果美國佬的統籌能力過關,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只要稍稍加深彈倉即可。

我來了!大家


校長注:戰機高空高速下發射導彈或釋放炸彈,和想象中自然掉落不一樣。


我來了!大家


簡單的伯努利效應,速度快壓強小,就往上吸,麻煩的問題在於實際流體模型很複雜,考慮空氣擾動、機身表面的滯速層、還有溫度等等很難保證100%避免這種情況。所以飛機無論發射導彈還是投彈都有風險。

當然,加深彈倉會帶來一系列系統問題,這裡就不展開了。這也是為什麼風博士敢肯定殲-20彈倉比F-22大的重要實錘。以中國獨步全球的風洞群和空氣動力學造詣,應該在設計階段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掛彈之後彈體會影響彈倉氣流,於是改進型又增加了紅箭頭處的超音速洩壓結構,改善超音速下導彈發射的條件。


我來了!大家


楊總師用一個很巧妙的方法繞過了F-22的彈倉氣流問題。

但這並不是結束,因為主彈倉可以通過加深繞過,但側彈倉你是沒有辦法的,總不可能這裡也挖吧?如果大家

注意觀察F-22的側彈倉,你會發現那枚近距格鬥的AIM-9X是斜著叉出去的。


我來了!大家


原因前邊說了,如果不這麼做非插了自己不可。風博士不知道美國人在這個彈倉裡做了什麼防火措施,因為如果導彈這麼飛出去,尾焰肯定會把彈倉燒的面目全非。

而我們的殲-20側彈倉又用一個高超的設計繞過了這個難題!


我來了!大家


額……

美國人估計頭大了,還有這種操作?!

殲-20通過導軌將整個發射架和導彈都伸出機體外,關閉了艙門。這樣一來就不存在什麼“超音速氣流把導彈吹回來”的事情!而且導彈發射時,艙門是關閉的,更不會發生尾焰燒蝕的事。

如果說前面那些主彈倉的技術細節處理還屬於見仁見智的取捨,這個側彈倉的設計絕對能讓美帝飛機設計師把大腿都拍青了。

有時候人就是會掉進這樣的思維陷阱。要發射導彈必須打開彈倉,打開彈倉意味著氣流會把導彈往裡邊吹,後面引發了一系列的技術問題。他恰恰沒想到彈倉門是可以關閉的!


我來了!大家


一個逆天設計解決所有的問題!

美帝赫然發現,當雙方進入近距格鬥之後,殲-20可以提前把導彈放出來,只要鎖定目標就可以開火,而F-22必須臨時打開彈倉發射。因為如果你一直開著彈倉的話,那枚橫著的導彈阻力巨大,還會影響操控。空中格鬥風馳電掣,零點幾秒就足以決定勝負,F-22卻要在殲-20面前打開彈倉,這就像高手對決的時候你拔不出劍來,蛋疼程度可想而知。

嘿嘿!殲-20扳回一城!

要風博士說,在彈倉這個事情上,殲-20還是比F-22輸了一段,兩枚中距空空導彈帶來的戰術劣勢靠側彈倉無法彌補。這一點是事實,老風不能吹牛把你們帶偏了。但大家也要看到,F-22上邊那麼多頭疼的問題在我們睿智的設計師面前,竟然一不小心就繞過去了!這就是我們的優勢,四兩撥千斤!

想想我們的99式激光壓制系統,實驗中的電磁炮,挖沙船改裝的造島神器,東風21D。將我千斤之力只四兩使出,卻能把對方撩撥得氣急敗壞。

在尖端科技和美國尚有差距的情況下,用彎道超車的方式鍛造國之神器,這個就叫中國式創新!


我來了!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