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靜物全解|畫好素描靜物必須熟知的乾貨

素描理論知識

什麼叫素描靜物

▼▼▼

素描”就是“素色描繪”和“樸素的描寫”靜物就是靜止不動的物體。

什麼叫三大面五大調(明暗與調子)

▼▼▼

物體的形象在光的照射下,產生了明暗變化。光源一般有自然光、陽光、燈光(人造光)。由於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光源與物體的距離不同,物體的質地不同,物體面的傾斜方向不同,光源的性質不同,物體與畫者的距離不同等,都將產生明暗色調的不同感覺。在學習素描中,掌握物體明暗調子的基本規律是非常重要的,物體明暗調子的規律可歸納為 “ 三面五調 ”

A :三面物體在受光的照射後,呈現出不同的明暗,受光的一面叫亮面,側受光的一面叫灰面,背光的一面叫暗面。這就是三面。

B :五調調子是指畫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層次。是體面所反映光的數量,也就是面的深淺程度。對調子的層次要善於歸納和概括,不同的素描調子體現的不同的個性、風格、愛好和觀念。在三大面中,根據受光的強弱不同,還有很多明顯的區別,形成了五個調子。除了亮面的亮調子,灰面的灰調和暗面的暗調之外,暗面由於環境的影響又出現了 “ 反光 ” 。另外在灰面與暗面的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響,因此擠出了一條最暗的面,叫 “ 明暗交界 ”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 五大調子 ” 。當然實際畫起來,不僅僅是這五的調子,還要更豐富。但在初學時,我們起碼要把這五種調子把握好。在畫面中樹立調子的整體感,即畫面黑、白、灰的關係,運用好這幾大調子來統一畫面,表現畫面的整體效果。



素描靜物的常用工具需要繪畫資料請點擊

▼▼▼

1、筆常用的:鉛筆(分H、B兩種;H,2B至5B屬於硬鉛筆適用於亮灰麵塑造,6B以上適用於暗部塑造及打型起稿時用)、炭筆(軟、中、硬)粉筆、鋼筆、炭精條、毛筆

2、橡皮:4B橡皮、軟橡皮(韓國)、硬化橡皮

3、美工刀:

4、素描紙:

5、橡皮泥:

6、擦筆:餐巾紙、衛生紙、手指

素描靜物的基本作畫步驟

▼▼▼

1、構圖起形(先觀察再勾出物體基本輪廓):開始構圖可以藉助水平線、垂直線或關聯線畫出物體整體位置關係及基本形。找出物體輪廓的細微變化及明暗交界線的位置。該階段用筆須淡、鬆動注重整體關係。


素描靜物全解|畫好素描靜物必須熟知的乾貨


2、快速區分整體明暗面、投影(鋪大色調):該階段要主觀地概括畫面的整體明暗關係以及單個物體自身的明暗關係。投影需要一定的講究,前面的投影要有形,且要深些。【1.2兩個步驟時間上控制在30分鐘內】


素描靜物全解|畫好素描靜物必須熟知的乾貨


3.、整體區分物體固有色,主觀處理畫面黑白灰關係(逐步開始塑造):素描中的物體固有色是指:物體本身在黑白灰層次上的深淺。畫面要想做到體積飽滿空間強烈,必須做到主觀處理,把黑白灰關係增強對比。畫面上必須存在最深的層次(黑色)和最淺的層次(白色:高光等),中間層次的灰色部分要主觀分配,且要做到層次清晰,畫面對比強烈。


素描靜物全解|畫好素描靜物必須熟知的乾貨


4、深入塑造:本步驟是整個繪畫步驟中最重要的一步。建議深入塑造時要樹立整體意識,在整體的意識控制下,逐個突破。體積空間是本步驟前期要做的工作,細節(如罐子口,瓶口等)、虛實是後期要做的工作。【3.4兩個步驟時間上控制在1.5個小時】


素描靜物全解|畫好素描靜物必須熟知的乾貨


5、整體調整:本步驟要少畫多看多想,在整體意識下,通觀整合畫面,敢於取捨,做到畫面黑白灰關係分明、單個物體體積明確,前後節奏虛實關係有序


素描靜物全解|畫好素描靜物必須熟知的乾貨


素描靜物的種類(一切靜止,能畫的物體都可以畫)

▼▼▼

1、蔬菜水果類:包菜,大白菜,蘋果,梨子,水果刀,菜刀蒸板類、麵包、雞蛋、魚等

2、辦公文具類:辦公包、書包,文具盒、工具箱、書本、墨水、眼鏡等

3、瓶罐碟盤類:陶罐類、釉罐類、瓷器類瓶子、盤子、碗等

4、不鏽鋼類:燒水壺、湯勺、保溫杯等

5、透明玻璃類:高腳杯、玻璃杯、馬燈、礦泉水瓶、酒瓶等

6、石膏類:石膏幾何體、五官、人頭像等

7、其他類:花、鳥、紙、繩子、磚頭、木頭等

素描靜物畫面中常見幾大問題及解決辦法

▼▼▼

1、結構問題—糊與浮

a、糊

即對明暗色調的表現含含糊糊、虛實不分。主要原因是對形體結構缺乏深入地分析理解,不能將明暗色調同形體,結構聯繫起來,因而在描繪明暗色調時摸稜兩可,該肯定的地方不敢肯定,該含蓄的地方又不甚明確。即是說對形體結構認識含混,而導致色調描繪的含混,而失去表現形體結構基本特徵緊密相聯繫的黑、白、灰大關係。

克服“糊”的辦法,在於牢固樹立結構觀念,養成觀察分析的習慣。要從形體結構去理解表現於形體體面的明暗變化,描繪明暗色調要善於從形體結構上去找依據,弄清“為什麼”再動筆。要緊緊抓住由形體結構所制約的黑、白、灰大關係去塑造形體


b、浮

即“浮光投影”只注意表面效果而無實質內容。主要原因是對形體缺乏認真的分析研究,這裡既有認識即對形體結構的理解問題,也有態度即“畫風”問題。華而不實,耍小“聰明”,也是產生“浮”的重要原因。

克服“浮”的辦法一是在寫生過程中要深入觀察對象,加強對形體結構的分析研究,把著眼點放在形體的塑造上,二是要老老實實,腳踏實地,端正學習態度,把著眼點放在練好基本功上,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上


素描靜物全解|畫好素描靜物必須熟知的乾貨


2、色調問題—灰與髒

a、灰

即畫面沉悶,不明亮。有如罩上一層薄“灰”,該暗的暗不下去,該亮的亮不起來,主要原因是明暗兩大部分色調比例把握不當,或中間色調層次繁雜重要,或對物象固有色缺乏比較,削弱了形體的明暗對比關係和畫面整體的黑、白、灰的大關係。

克服“灰”的辦法,是掌握整體觀察,比較觀察、本質觀察的方法,要善於歸納和概括中間色,必要時可以採取加強或減弱的辦法,把握好黑、白、灰的大關係



b、髒

即不該有顏色的地方塗上了顏色或出現了不應該出現的顏色,形成一塊毫無聯繫的孤立的顏色。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確運用明暗變化的規律去認識物體的明暗色調變化,使色調關係出現混亂,或著眼於明暗與描摹,忽略了形體的塑造和明暗色調關係。作畫方法不當,缺乏控制筆跡線條的基本技巧,也是造成“髒”的原因。

克服“髒”的辦法,要從形體結構出發,運用明暗變化的規律去分析明暗色調變化,把握明暗層次比例關係,處理好物體的固有色關係。要養成良好的作畫習慣,防止橡皮和手上的汙跡弄髒畫面,同時注意加強技能技巧的訓練


素描靜物全解|畫好素描靜物必須熟知的乾貨


3、整體的問題—花與板

a、花

即畫面缺乏整體感,或“反光”過跳,或高光過多,不分主次地“深入”面面俱到“刻畫”,局部似“精細入微”、整體卻“支離破碎”。主要原因是缺乏整體觀念,注重於局部而忘記了整體。

克服“花”的辦法,重要的是樹立整體觀念,掌握整體觀察的科學方法和“整體 — 局部 — 整體”的作畫程序。將明暗色調和“細節”的刻畫,都統一了形體體面的大關係之中,對“細節”刻畫要概括取捨,抓住主體,注重整體

b、板

即畫法僵硬,死板,缺乏生動感。畫面無主次之分,無方法之別,如實描摹,機械複製,缺乏藝術處理。主要原因在於未能正確領會“真實”與“整體”的含義,誤把如實描摹當“真實”,把千篇一律當“整體”,不能正確理解客觀制約與主觀表現的關係,同時,造型語言貧乏,缺乏造型技能技巧,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克服“板”的辦法,重要的是提高對素描造型的認識,培養藝術的感受能力。在素描造型中要有主功表現對象的熱情和慾望,要加強素描造型的技能技巧訓練,豐富造型語言,提高駕馭造型語言的能力


素描靜物全解|畫好素描靜物必須熟知的乾貨


怎樣才算一幅優秀的素描靜物(如何評價賞析)

▼▼▼

1、構圖:構圖合理,物體錯落有致,疏密得當。常見構圖形式有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S型、圓形、X型、橢圓形構圖等

2、透視:遵循近大遠小,近清楚遠模糊原則;常見透視有平行透視(一點)、成角透視(兩點)、圓形透視。

a.一點透視:

物體的兩組線,一組平行於畫面,另一組水平線垂直於畫面,聚集於一個消失點,也稱平行透視。一點透視表現範圍廣,縱深感強,適合表現莊重、嚴肅的室內空間。缺點是比較呆板,與真實效果有一定距離

b.二點透視:

物體有一組垂直線與畫面平行,其他兩組線均與畫面成一角度,而每組有一個消失點,共有兩個消失點,也稱成角透視。二點透視圖面效果比較自由、活潑,能比較真實地反映空間。缺點是,角度選擇不好易產生變形(圖4)。

c.三點透視:

物體的三組線均與畫面成一角度,三組線消失於三個消失點,也稱斜角透視。三點透視多用於高層建築透視。

3、對比:虛實對比、明暗對比(物體與物體對比,物體內部明暗對比)、大小對比,

4、關係:主次關係、空間關係、整體與局部關係、結構與調子關係(調子圍繞結構畫)

5、體積與質感:體積感強、質感到位

小結:比例、結構、透視準確,構圖合理,主次及黑白灰分明,空間表現合理,有一定的藝術表現力。

| 中央美術學院附中靜物作品欣賞|


素描靜物全解|畫好素描靜物必須熟知的乾貨


素描靜物全解|畫好素描靜物必須熟知的乾貨


素描靜物全解|畫好素描靜物必須熟知的乾貨


素描靜物全解|畫好素描靜物必須熟知的乾貨


素描靜物全解|畫好素描靜物必須熟知的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