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鲁莽而冲动、寻找与迷惘的日子,还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每一个年轻人,都要经历从校园踏向社会的过程。那是一段鲁莽而冲动、寻找与迷惘的日子。

我们带着心中的理想和对生活的热爱、激情,勇敢地投进社会的洪流。我们犹如初生牛犊,到处横冲直撞。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往往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我们不知道什么工作最适合自己;但是我们所做的工作,大都不是自己想做的。

喜欢画画的人,做了医学编辑;喜欢音乐的人,做了行政助理;喜欢新闻的人,做了网络小说;喜欢文学的人,做了媒体公关……

于是,因为不甘心,我们从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我们从北京的这一头,跑到那一头。我们为了找工作穿遍北京的大街小巷。

去过西直门的彩票公司,也去过德胜门的图书公司;去过三元桥的团购网站,也去过劲松的门户网站;去过十三号线的开心麻花剧组,也去过十号线的迅雷看看;去过四号线好几层楼的时尚公司,也去过上地只有四个人的小说网站……

或者是因为工资,或者是因为工作内容,或者是因为公司领导,或者是因为公司的名气,我们不断地辗转于不同的工作之中,只是想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环境。

在奔跑与忙碌之中,我们疲惫而又迷茫。那些刚从校园里携带的热情,像泄了气的气球。有些人放弃了,回家乡去了;有些人离开北京,去到另一个可以拥有一份安稳工作的城市;有些人继续在城市里晃荡,高不成低不就。

那些早在几个月前还说着毕业就回家很没出息的人,现今说着不同的话。“其实想想回家也挺好的,有车有房有工作,过得安稳舒适。”“在北京不过是见多识广。”“关键还在于你自己,究竟能否放下,或者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也很瞧不起毕了业就卷着行李回家的人。我曾跟朋友说:“正是因为你家里什么都有,才应该在外面放手一搏。即使拼败了,到时候回家也不晚。”

现在,虽然我不想离开北京这个城市,也不愿放弃我的梦想,但是我愿试着理解那些离开这里回到家乡,去往二三线城市的朋友们。

每个人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渴望,并不一样。

当我前去山东看见刚毕业的同学要结婚的时候,我便理解了这一切。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两个人的家不过几站公交站。有车,有房,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相爱的人,这还不够吗?你又能因此笑话他们没有骨气,没有追求吗?

有一些人,找到了,坚持下来。有了一份好的工作,或是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也或许是有了一颗不再浮躁的心。

原本以为不给五千绝对不干的工作,现在给三千也干着;原本以为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现在也踏实干着;原本以为自己不喜欢的人,无论如何都不给他好脸色,现在也忍着;原来非常鄙视别人溜须拍马,如今自己偶尔也那么做。

我们不再看钱的多少,我们看的是上升的空间;我们不再看公司的大小,看的是能学到多少东西;我们不再看领导的好坏,知道“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不再计较同事的不真诚,知道商场即战场,少有好友。

我们大都是这样一路彷徨,走进这个现实的社会。虽然眼下还没有成功,但是在经历无数打击和挫败之后,也并没有失败。

现在想来,应该感谢生活。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我们也许就会轻易地被打败,轻易地放弃了。那时候想的是,再不上班就吃不上饭,也交不起房租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条件,迫使我们无法懈怠,无法懒惰,无法放弃。于是我们拖着疲沓的身体,继续奔走。

幸而,我们年轻;幸而,我们有梦。或许这不过是人生必经的过程。

经过一段鲁莽而冲动、寻找与迷惘的日子,还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