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特索道中途換帥,曙光乍現再次騰飛?


三特索道中途換帥,曙光乍現再次騰飛?

項乾君按:三特索道“換帥”了。

2013年上任的公司副董事長、總裁鄭文舫先生,在任期結束還有不到2年的時候,突然辭任公司總裁一職,“讓賢”給了公司首席運營官張泉先生。

三特索道中途換帥,曙光乍現再次騰飛?


(圖1:三特索道2018年11月21日高管變更的公告)

根據三特索道三季報,2018年Q1-Q3實現營業收入5.04億元,同比增長27.87%;歸母淨利潤達到1.59億元,同比大增1032.43%;扣非淨利潤也有0.35億元,同比爆增6799。72%。Q1-Q3扣非淨利潤和半年報時的-2736萬元、去年同期的50萬元相比大幅改善。為何公司業績有望進入拐點、經營明顯向好之際三特選擇了換帥?三特索道能否藉機成功轉型,煥發新春?帶著這些疑問,項乾君決定一探究竟。

鄭文舫和“虧損”的這五年

五年前,也是一場“突然辭職”發生在了三特索道。

三特索道成立於1989年,最早是東湖高新區的國企,2007年在眾多期盼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成為湖北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上市的“旅遊板塊”企業。

2013年,掌舵三特13年之久的齊民決定辭職並退休,擔任公司副董事長、總裁併主持經營工作20年的劉丹軍扶正,出任董事長。

劉總的“上位”順理成章,值得注意的是,鄭文舫走馬上任,接替劉丹軍擔任公司總裁,首次出現在三特索道的歷史當中。

鄭文舫是1968年生人,時年45歲,工作履歷豐富,年富力強。公司表示此次調整為“新老交替、自我完善”也並非虛言。

不過,2013年公司董事長、總裁的更替並非只是為了“年輕化”,資本的博弈和公司的經營困局更受業內的關注。

鄭文舫履歷顯示,他曾在道博股份、天風證券工作,帶有“當代系”的標籤和資本光環。2013年,三特索道的第一大股東仍是東湖新開,但持股比例已逐步下降至11%左右,而資本大佬孟凱的介入使得武漢資本有失去三特索道控制權的可能。鄭文舫的此次任職,很可能是武漢國資和有著“親密”關係的“當代系”的再一次聯手合作狙擊。

其後的股權變動證實這點。當代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通過增發上市、大宗交易和二級市場等方式,大幅增持三特索道股份。截至2018年三季報,當代科技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三特索道總股本的25.07%,第二大股東東湖新開則持有7.7%,“當代系”穩當地獲得並掌控了三特索道控制權,而曾經的攪局者孟凱,和他的湘鄂情已在資本市場上沉淪。

福禍相依,資本市場上雖然節節“勝利”,三特索道的經營卻越發的困難起來。根據公開資料,三特索道最早從事綜合性業務,上市後以主要從事索道業務的專業化經營,同時向上遊即旅遊開發轉型,投資了不少的旅遊景區和旅遊地產項目。2014年前董事長劉丹軍表示,公司的核心戰略是索道加景區,旅遊地產業務是公司快速實現權益獲取現金流的重要手段。可見公司很明白,景區和索道開發投資是長期投資,很可能在短期內會虧損,想要長期穩定發展,需要有旅遊地產的回報來彌補。

不管是景區的長期投資還是地產的短期回報,這類項目投資都很大,需要專業人士進行操盤和資本運作,這或許是選鄭文舫出任公司總裁的重要原因和抓手。但事與願違,從2012年和2013年扣非淨利潤均虧損數千萬開始,鄭文舫上任後並沒能扭轉三特索道的頹勢。公司除了保證隔年歸母淨利利潤為正使得公司不會ST外,在業績上似乎束手無策。年年在旅遊、地產和景區項目上出手併購,不僅沒有帶來業績的提升,還進一步加大了扣非淨利潤的虧損。

2012年-2017年公司年報顯示,公司扣非淨利潤從負一千多萬元加劇至2017年的負三千多萬元,其中2016年一度虧損高達近六千萬。這幾年在多個項目上的投入和資本運作一直沒能帶來可觀的回報,還加大了公司的負債水平,公司的負債率從2013年的49%上升至68%。

三特索道中途換帥,曙光乍現再次騰飛?


(圖:2:三特索道近十年淨利潤數據變動情況,單位:萬元;數據來源:Wind)

三特索道中途換帥,曙光乍現再次騰飛?


(圖3:三特索道近十年資本負債率變動情況,單位:萬元;數據來源:Wind)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投資者和交易所規則可以容忍公司業績的平庸,也可以容忍公司經營的單一,但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長期虧損。長期扣非淨利潤的虧損以及隔年的每股負收益會讓投資者很難有長期投資的堅定信心,目前維持在不到三十億的市值讓公司控股股東、經營層也備受壓力。公司除了考慮從索道經營主業繼續轉型之外,還必須修煉內功,擺脫虧損項目的桎梏,尋找自身真正實現可持續經營的核心競爭力。

資本衝動褪去,旅遊返璞歸真

索道和景區需要先投入,然後等待開花結果。但或許鄭文舫及背後的“當代系”決心不再等待資本衝動後的“增值”。或許眾人皆認為,迴歸“大自然”的初心做旅遊或才是公司再度騰飛的基礎。

此次同是50歲的張泉和鄭文舫兩位的交接,應該並非像2013年那樣是“股權之爭”或新老交替。知天命之年,個人的榮辱應該淡然和放下,努力實現公司願景和個人抱負,向公司股東和員工有交待。

2017年開始,公司連續對外出售了還未盈利或不利於公司長遠發展的部分項目,尤其是2018年,公司連續出售了三個項目,回籠了近4億元資金。近兩年因處置虧損資產獲得累計投資收益逾2億元,還避免了對項目持續“輸血”,進一步整合了現有資源,使財務報表增色不少。

三特索道中途換帥,曙光乍現再次騰飛?


(圖4:三特索道2017-2018年重大併購事項)


同時,在三特索道工作26年的張泉主導的多個旅遊、索道項目開始盈利。這些盈利項目說使得公司“起死回生”有些誇張,但確實給公司多年的經營緊張和乏力注入了強心劑。雙管齊下,確實給公司帶來了一些活力,讓人看到了扭轉的希望。

據安信證券、中信建投等券商研報表示,公司剝離虧損項目後實現減負預期,在三季度註銷多個子公司,體現繼續“減負”的決心。同時,受益於梵淨山申遺成功、海南新政等影響,盈利項目的也持續增長,整體經營明顯改善。2018年內生業績有望扭虧為盈。

張泉常年在旅遊項目上深耕細作或許是他在控股股東和董事會獲得青睞的重要原因。從公開資料上可知,張泉擔任了梵淨山旅業公司,南漳古山寨公司,克旗青山索道公司,貴州太平河公司,汽車營地公司,貴州智慧旅遊公司,千島湖旅業公司董事長,子公司廬山三疊泉公司,華山賓館,咸豐坪壩營公司,保康九路寨公司董事,對多個項目盈利有著不可否認的貢獻。作為一個資深驢友,張泉曾經提到,做旅遊需要高度專業和行者的情懷,核心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贏,憑藉著這種專業能力和執著情懷,張泉打造了“梵淨山模式”,將一個曾經的“四無產品”變成了“諾亞方舟”,成功實現了項目的價值。梵淨山項目在申遺的近三年裡的業績持續增長,今年7月又申遺成功,為三特索道的經營轉型和張泉的理念進一步實現提供了重要的砝碼。

結語

項乾君認為三特索道具有行業的稀缺性,是唯一的索道上市企業和湖北唯一的上市旅遊企業。當代系的入主給三特索道帶來了資本擴張的實力,鄭文舫帶領著三特度過了五年的陣痛期。但企業的經營好壞不完全決定於資本的擴張和實力,曾經的“攪局者”孟凱的下場就是教訓。當下經濟轉型和改革開放進入到深水區之時,具有民營經濟和國資雙重背景的三特的“長征”還沒有結束。未來,還需要管理層齊心協力,繼續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經營策略,在優化組織結構後,繼續專注於旅遊本質和核心效益,實現發展的“大回旋”。期望2018年成為公司的拐點,公司品牌和業績再次騰飛。

——END——

免責聲明:本文(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項乾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在任何情況下,本文(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