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特索道中途换帅,曙光乍现再次腾飞?


三特索道中途换帅,曙光乍现再次腾飞?

项乾君按:三特索道“换帅”了。

2013年上任的公司副董事长、总裁郑文舫先生,在任期结束还有不到2年的时候,突然辞任公司总裁一职,“让贤”给了公司首席运营官张泉先生。

三特索道中途换帅,曙光乍现再次腾飞?


(图1:三特索道2018年11月21日高管变更的公告)

根据三特索道三季报,2018年Q1-Q3实现营业收入5.04亿元,同比增长27.87%;归母净利润达到1.59亿元,同比大增1032.43%;扣非净利润也有0.35亿元,同比爆增6799。72%。Q1-Q3扣非净利润和半年报时的-2736万元、去年同期的50万元相比大幅改善。为何公司业绩有望进入拐点、经营明显向好之际三特选择了换帅?三特索道能否借机成功转型,焕发新春?带着这些疑问,项乾君决定一探究竟。

郑文舫和“亏损”的这五年

五年前,也是一场“突然辞职”发生在了三特索道。

三特索道成立于1989年,最早是东湖高新区的国企,2007年在众多期盼中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湖北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上市的“旅游板块”企业。

2013年,掌舵三特13年之久的齐民决定辞职并退休,担任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并主持经营工作20年的刘丹军扶正,出任董事长。

刘总的“上位”顺理成章,值得注意的是,郑文舫走马上任,接替刘丹军担任公司总裁,首次出现在三特索道的历史当中。

郑文舫是1968年生人,时年45岁,工作履历丰富,年富力强。公司表示此次调整为“新老交替、自我完善”也并非虚言。

不过,2013年公司董事长、总裁的更替并非只是为了“年轻化”,资本的博弈和公司的经营困局更受业内的关注。

郑文舫履历显示,他曾在道博股份、天风证券工作,带有“当代系”的标签和资本光环。2013年,三特索道的第一大股东仍是东湖新开,但持股比例已逐步下降至11%左右,而资本大佬孟凯的介入使得武汉资本有失去三特索道控制权的可能。郑文舫的此次任职,很可能是武汉国资和有着“亲密”关系的“当代系”的再一次联手合作狙击。

其后的股权变动证实这点。当代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增发上市、大宗交易和二级市场等方式,大幅增持三特索道股份。截至2018年三季报,当代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三特索道总股本的25.07%,第二大股东东湖新开则持有7.7%,“当代系”稳当地获得并掌控了三特索道控制权,而曾经的搅局者孟凯,和他的湘鄂情已在资本市场上沉沦。

福祸相依,资本市场上虽然节节“胜利”,三特索道的经营却越发的困难起来。根据公开资料,三特索道最早从事综合性业务,上市后以主要从事索道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同时向上游即旅游开发转型,投资了不少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地产项目。2014年前董事长刘丹军表示,公司的核心战略是索道加景区,旅游地产业务是公司快速实现权益获取现金流的重要手段。可见公司很明白,景区和索道开发投资是长期投资,很可能在短期内会亏损,想要长期稳定发展,需要有旅游地产的回报来弥补。

不管是景区的长期投资还是地产的短期回报,这类项目投资都很大,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盘和资本运作,这或许是选郑文舫出任公司总裁的重要原因和抓手。但事与愿违,从2012年和2013年扣非净利润均亏损数千万开始,郑文舫上任后并没能扭转三特索道的颓势。公司除了保证隔年归母净利利润为正使得公司不会ST外,在业绩上似乎束手无策。年年在旅游、地产和景区项目上出手并购,不仅没有带来业绩的提升,还进一步加大了扣非净利润的亏损。

2012年-2017年公司年报显示,公司扣非净利润从负一千多万元加剧至2017年的负三千多万元,其中2016年一度亏损高达近六千万。这几年在多个项目上的投入和资本运作一直没能带来可观的回报,还加大了公司的负债水平,公司的负债率从2013年的49%上升至68%。

三特索道中途换帅,曙光乍现再次腾飞?


(图:2:三特索道近十年净利润数据变动情况,单位:万元;数据来源:Wind)

三特索道中途换帅,曙光乍现再次腾飞?


(图3:三特索道近十年资本负债率变动情况,单位:万元;数据来源:Wind)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投资者和交易所规则可以容忍公司业绩的平庸,也可以容忍公司经营的单一,但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长期亏损。长期扣非净利润的亏损以及隔年的每股负收益会让投资者很难有长期投资的坚定信心,目前维持在不到三十亿的市值让公司控股股东、经营层也备受压力。公司除了考虑从索道经营主业继续转型之外,还必须修炼内功,摆脱亏损项目的桎梏,寻找自身真正实现可持续经营的核心竞争力。

资本冲动褪去,旅游返璞归真

索道和景区需要先投入,然后等待开花结果。但或许郑文舫及背后的“当代系”决心不再等待资本冲动后的“增值”。或许众人皆认为,回归“大自然”的初心做旅游或才是公司再度腾飞的基础。

此次同是50岁的张泉和郑文舫两位的交接,应该并非像2013年那样是“股权之争”或新老交替。知天命之年,个人的荣辱应该淡然和放下,努力实现公司愿景和个人抱负,向公司股东和员工有交待。

2017年开始,公司连续对外出售了还未盈利或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部分项目,尤其是2018年,公司连续出售了三个项目,回笼了近4亿元资金。近两年因处置亏损资产获得累计投资收益逾2亿元,还避免了对项目持续“输血”,进一步整合了现有资源,使财务报表增色不少。

三特索道中途换帅,曙光乍现再次腾飞?


(图4:三特索道2017-2018年重大并购事项)


同时,在三特索道工作26年的张泉主导的多个旅游、索道项目开始盈利。这些盈利项目说使得公司“起死回生”有些夸张,但确实给公司多年的经营紧张和乏力注入了强心剂。双管齐下,确实给公司带来了一些活力,让人看到了扭转的希望。

据安信证券、中信建投等券商研报表示,公司剥离亏损项目后实现减负预期,在三季度注销多个子公司,体现继续“减负”的决心。同时,受益于梵净山申遗成功、海南新政等影响,盈利项目的也持续增长,整体经营明显改善。2018年内生业绩有望扭亏为盈。

张泉常年在旅游项目上深耕细作或许是他在控股股东和董事会获得青睐的重要原因。从公开资料上可知,张泉担任了梵净山旅业公司,南漳古山寨公司,克旗青山索道公司,贵州太平河公司,汽车营地公司,贵州智慧旅游公司,千岛湖旅业公司董事长,子公司庐山三叠泉公司,华山宾馆,咸丰坪坝营公司,保康九路寨公司董事,对多个项目盈利有着不可否认的贡献。作为一个资深驴友,张泉曾经提到,做旅游需要高度专业和行者的情怀,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赢,凭借着这种专业能力和执着情怀,张泉打造了“梵净山模式”,将一个曾经的“四无产品”变成了“诺亚方舟”,成功实现了项目的价值。梵净山项目在申遗的近三年里的业绩持续增长,今年7月又申遗成功,为三特索道的经营转型和张泉的理念进一步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砝码。

结语

项乾君认为三特索道具有行业的稀缺性,是唯一的索道上市企业和湖北唯一的上市旅游企业。当代系的入主给三特索道带来了资本扩张的实力,郑文舫带领着三特度过了五年的阵痛期。但企业的经营好坏不完全决定于资本的扩张和实力,曾经的“搅局者”孟凯的下场就是教训。当下经济转型和改革开放进入到深水区之时,具有民营经济和国资双重背景的三特的“长征”还没有结束。未来,还需要管理层齐心协力,继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策略,在优化组织结构后,继续专注于旅游本质和核心效益,实现发展的“大回旋”。期望2018年成为公司的拐点,公司品牌和业绩再次腾飞。

——END——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项乾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