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廣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把廣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人們談戀愛時,時常會發現對象突然變了,變得陌生了,不再是熟悉的那個印象。對美食來說亦然,總會有些多年惦記的美味,吃著吃著突然發現,不是當初那味道了。

本世紀初,我赴恭城出差,早餐時主人就要請我們找家“好店子”喝油茶。一路上,不斷有人和接待我們的地主打招呼,吃油茶了沒有,今早上哪家?我的印象,恭城街頭的油茶,就像其他廣西城鎮的米粉,不是店就是攤,隨處可見。擺個攤子賣米粉,以前在廣西城鄉是常事,但擺個攤子賣油茶,卻只在恭城見過。

進得一家店門不顯但內裡闊大的店,已有幾十桌在喝得火熱,旁邊的包間也傳出了高低起伏的吆喝聲,甚至有人划拳喊碼。我的天,這跟吃飯有什麼兩樣?果真就是吃飯。進了我們包間,一大圍桌上已滿滿當當地擺滿了。除了尋常配油茶的小吃、配料,竟還有大盤的白斬雞、蒸魚、煎豬雜、蒸臘肉、炒米粉,以及一堆講不出名字的土菜。主人還想上兩瓶酒,被攔下了。當然,主角還是油茶。滾燙的油茶一碗碗地添,喝上幾大口,再挾口菜,說是吃早點,卻從早上喝到兩三點鐘。雖知此地有以油茶作早點的習慣,但想起一路上大大小小的油茶店,原以為一鍋油茶就能開個店,但與我初喝油茶時的清簡相比,實在已是社交宴客的大餐了。本來,在油茶流行的地方,確實油茶早已成為一種社交儀式。別的地方求人辦事,請吃飯,請喝酒,在恭城這些地方,“請你喝油茶”,就得了。

上世紀末,我再回到桂林,地頭蛇們招呼吃飯,有時候就是到油茶店請。油茶這個作為桂林鄉村廣為流行多年的重要傳統飲食習俗,終於到城裡生根落地,蓬勃發展。西城路往火車站一帶的街巷裡,曾經搞了一個桂林比較早的美食城,現在早被升級取代了。我曾經應約到那兒吃油茶,連著進錯了幾家油茶店。

隨後,南寧也出現了油茶店。我印象中最早見到的店叫“瑤王府”,離我家不遠,打的是恭城招牌,後來還開了不少分店,請客上瑤王府,必須先交待清楚是哪一家。後來,漸漸出現其他地方風味的油茶店,如春風潤物般,不知不覺地,十幾年來南寧街頭的油茶店就不少了。打桂林縣區招牌的,打桂西縣區招牌的,有點兒層出不窮,想喝碗油茶方便得很。甚至很多桂北、桂西風味館子,名字不叫油茶店,但也供應油茶。南寧所在的桂南地區,絕對沒有喝油茶的傳統,出現在南寧街頭的油茶店,自是來自桂北、桂西的風味。能在南寧站穩腳跟甚至生意紅火,足以說明油茶本身的吸引力。

從瑤王府開始,南寧的油茶店就不是桂林街頭那種小鋪子,更不會有油茶攤子。南寧以油茶為名義開的店,事實上都是館子,而且規模不小,大多屬中檔以上,吃得還相當不錯,裝修上也堪可和中高檔酒樓相比。在南寧喝油茶,簡直就是廣東的喝早茶。不是找個應酬的場所,就是垂涎此處的菜味。這些打著瑤鄉油茶、苗寨油茶、侗家油茶的名色油茶店,其實也只是上一缽打好的油茶,加上蔥花、炸花生之類的標準配料。任由客人自行將配料添加到自己的碗裡,再舀幾勺油茶一澆,程式一般喝上一兩碗,就開始吃菜喝酒了。一鍋油茶也就幾十塊錢,人再多也就百把塊錢,桌上的菜,往往大多比這鍋油茶貴。

老實說,南寧的油茶店我去過不少,菜還不錯,但油茶的味道真不好說。不說別的,一鍋油茶端上桌,挨個分好,都快涼成溫吞水了。油茶的味道貴在老山茶的清澀味、老薑的刺激味在油鹽的撮合下,形成的一種全新感受,必須吃熱的,不能像別的菜那樣一次性做好,而是一道邊做邊吃的“菜”。一鍋油茶熬個五六鍋水不成問題,這樣一鍋一鍋煮下來,味道漸次由濃入淡,各有滋味,老話就有“一鍋苦、二鍋呷(澀)、三鍋四鍋好油茶”之說。其中的樂子,就在邊打邊喝,熱乎乎的穿腸灌肚,要沒了那種燙嘴的刺激,口感差了很多。

但這些油茶店,菜卻有不少值得讚歎。菜式來源於油茶的家鄉,標榜什麼地方的油茶,菜也是那個地方的名菜為主。以油菜來打招牌的店,價錢多在中檔以上,沒幾道好菜,唬不來人。一般的應酬,如非刻意要向客人宣示檔次,定家油茶店完全可以。被請的人雖然未必愛喝油茶,但在場面上混久的人,都知道油茶店的菜可堪一吃。請客時,有時候甚至就為了那麼一兩道念念不忘的菜,就不由自主地定到油茶店裡。那天我到朋友店裡喝油茶,吃到了一道芋頭仔燜小白菜,這是一道極其常見的桂林家常菜,大店小店都能點得到,家裡也常常燒製,是用小芋頭和奶白菜一起燴煮,白菜略有脆意,芋頭粉綿,吃起來口感交錯,味道豐腴,實在美不勝收。但這道菜好像就沒傳出過桂林。南寧桂北風味菜館不少,也有不少館子有這道菜,但其他菜館就是不屑於學。或許太家常太簡單了,但我是吃得酣暢淋漓。過了幾天,恰好接待一拉鄭州朋友,想了想拉他到了朋友店裡,嘴上講的是讓他見識我們民族地區的油茶,事實上是我想吃芋頭仔燜小白菜、

以前我家小區商鋪有家恭城風味的文家油茶,雖高居三樓,生意卻頗不錯,我有幾次沒預計直接去,就沒位子。這家店的油茶如何,不作評說,但他們有一道稻香狗肉,卻是地道之極。這本是靈川縣的著名風味,桂林無人不曉,殺狗後燒稻草將整條狗燎透,再切塊下鍋燉燜,香味簡直衝天,咬起來軟硬正好。有人來此店,連油茶也不點,就點一鍋狗肉。我前單位離此店不遠,單位裡凡是來自桂林或在桂林工作過的老同事,無不光顧過此店,還拉來其他外地同事,我都撞著了好幾回。至於其他酸豆角炒豬大腸、黃豆燜乾魚仔、灕江啤酒魚之類的桂林家常菜,更是時刻奉候,而且味道也不走樣。可惜的是,門前修路,有四五年車進不來,這一帶的店大多熬不下去,紛紛關張。

油茶本來是桂北、桂西地區一種農村傳統家常食俗,但二十餘年來,卻逐漸從荒野僻壤走進了大小城市,大有星火燎原之勢。今天,南寧、桂林、柳州、來賓等城市,想吃個油茶輕而易舉。伴隨著油茶的商業興起,一種油茶文化也逐步形成。油茶既作為一種美食受到愛好者的熱捧,也作為一種鮮明的民族民俗文化被人欣賞。地方政府也發現了這種勢頭,有意加以引導和扶持。流行打油茶的地方,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進行宣傳,有些地方還以油茶為名義舉辦節慶。在名義上,給予褒揚肯定,恭城、龍勝、三江等縣的油茶,陸續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化遺產保護名錄。“恭城油茶”還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證書,是廣西首個小吃類地理標誌商標,也是廣西首個獲得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部門也圍繞油茶的產業化發展推出了一些政策,比如恭城縣質監部門就制定了恭城油茶製作標準,為二十多家符合規定的企業頒發了證書。文化、旅遊部門在各種文化、旅遊場所,都恰當地推出了廣西油茶的符號。一些景區景點推出了油茶飲食,三江等縣的“百家宴”之類富有傳統民俗意味的活動上,油茶大顯身手。油茶事實上已成為米粉之後,深具廣西地域特色的代表性美食標誌。

油茶的商業化普及,固然讓人吃油茶更方便。但有個真理,但凡穿州過府還能做得很好吃的地方美食,都是空擔著一張別人的臉面來做文章的,千萬別以為真是原汁原味。就像廣西天等縣人在北京開的桂林米粉店,桂林老鄉一吃無不瞠目咋舌——桂林有這種米粉?要想真正體會到那種傳說中的風味,還非得御駕親征不可。我初喝油茶,就是迷戀那股茶味、姜味交錯夾雜的刺激勁兒,所配的僅僅是一些簡單的家常點心。現在喝油茶,油茶本身成了酒菜的配置。以前在山裡喝油茶,是圍坐在火塘邊,油茶在鍋裡滾燙地燒著,火塘的木架子上擺著些蔥花、香菜段,大家坐在小矮凳上團團圍住,喝得興高采烈。現在是坐在包廂裡,圍著一個自動旋轉的大圓桌子,油茶楚楚可憐地擺在桌子一角,邊上大魚大肉豐盛地搶著風頭。

油茶也好,米粉也好,所有飲食都是在發展中變化的。有些會變得更好,但有些會變得面目全非,招人厭惡。北京全聚德烤鴨、天津狗不理包子、上海南翔小籠包,這些地方名吃,如今也只落得個招徠遊人的下場。按我的經驗,離開油茶的故鄉後,凡是需要交錢才能喝上的油茶,味道都不堪一提。除非到我前財務科長家裡,由他這種土著親自操刀,才稱得上離鄉不離味。

不但美食的內容、形式會變,連商業模式都會變。有位大哥,常年在外經商,嫂子固守南寧,放著家裡好好的房子不住,圍著女兒讀書的學校租房子陪伴,直到把前幾年女兒送進了大學。人閒了下來,突然沉迷起油茶來,一個人轉遍了廣西喝油茶的縣區,不斷請教、品嚐、後來,回到老家梧州市龍圩區(由原蒼梧縣城調整區劃改成)街上開了家小油茶店。有一回我去梧州,上車前特意拐到她的油茶店探望,梧州的高鐵站就在龍圩區,遠離老城區,正好順便吃個晚飯。她的店和其他小吃店、快餐店的裝修並沒什麼差別,是時連招牌都還沒打上,用紅紙寫了幾樣供應品種和價格貼在牆上。

她做的油茶,是打好後盛火鍋裡端上桌架到電磁爐上的。我喝了一大碗,感覺味道太淡。他們家受粵菜影響頗深,做菜味道都很淡,但我喝油茶就非得喝濃烈的,茶葉要濃,姜味也要濃,連放鹽都要下鹹點兒。然後,就著這鍋油茶,給我下餃子、丸子、排骨、蘑菇和青菜。這我並不驚奇,我吃過用牛奶代替水來打的油茶,吃過油茶燙熟的肥雞,在油茶鍋燙過豬肝、粉腸。老實說,這晚上我是吃了一頓不錯的飯,但差點沒想到這頓飯跟油茶有關係。攀談中我還知道,附近幾乎已經成為油茶一條街了,把我著實震了一跳。要知道,這個桂東小縣城沒什麼少數民族,離傳統喝油茶的地方距離很遠,居然也把油茶店形成一條街,油茶流行到這程度了嗎?

後來,嫂子回到南寧住,開油茶店之心仍未死,而且很有想法。既想開成會所型的,聚攏一批像她一樣居家無所事事的閒太太為茶客,又想開個咖啡館型的,力爭建成小文青的陣地。無論她有什麼想法,我都一概予以痛擊。這不是做買賣,而是想過家家。油茶再怎麼普世,也不可能進化得如此浪漫。

廣西的油茶文化愈來愈鮮明,希望城鄉愈來愈飄滿的油茶味兒不要變樣太多。

把廣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朋友的店裡,進門就先擺著一套傢伙當眾打油茶

把廣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如果不挑明,外地客人不會知道這是油茶店供應的內容

把廣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質監部門為油茶制定了服務規範

把廣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地方政府制定了油茶的製作標準

把廣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油茶店的裝修,和普通中檔飯店分不出吧

把廣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油茶店的裝修,和普通中檔飯店分不出吧

把廣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油茶店的裝修,和普通中檔飯店分不出吧

把廣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油茶店包間的內飾,和普通飯店完全一樣

把廣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這間包間的內飾,比普通飯店的包間還略顯豪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