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广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把广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人们谈恋爱时,时常会发现对象突然变了,变得陌生了,不再是熟悉的那个印象。对美食来说亦然,总会有些多年惦记的美味,吃着吃着突然发现,不是当初那味道了。

本世纪初,我赴恭城出差,早餐时主人就要请我们找家“好店子”喝油茶。一路上,不断有人和接待我们的地主打招呼,吃油茶了没有,今早上哪家?我的印象,恭城街头的油茶,就像其他广西城镇的米粉,不是店就是摊,随处可见。摆个摊子卖米粉,以前在广西城乡是常事,但摆个摊子卖油茶,却只在恭城见过。

进得一家店门不显但内里阔大的店,已有几十桌在喝得火热,旁边的包间也传出了高低起伏的吆喝声,甚至有人划拳喊码。我的天,这跟吃饭有什么两样?果真就是吃饭。进了我们包间,一大围桌上已满满当当地摆满了。除了寻常配油茶的小吃、配料,竟还有大盘的白斩鸡、蒸鱼、煎猪杂、蒸腊肉、炒米粉,以及一堆讲不出名字的土菜。主人还想上两瓶酒,被拦下了。当然,主角还是油茶。滚烫的油茶一碗碗地添,喝上几大口,再挟口菜,说是吃早点,却从早上喝到两三点钟。虽知此地有以油茶作早点的习惯,但想起一路上大大小小的油茶店,原以为一锅油茶就能开个店,但与我初喝油茶时的清简相比,实在已是社交宴客的大餐了。本来,在油茶流行的地方,确实油茶早已成为一种社交仪式。别的地方求人办事,请吃饭,请喝酒,在恭城这些地方,“请你喝油茶”,就得了。

上世纪末,我再回到桂林,地头蛇们招呼吃饭,有时候就是到油茶店请。油茶这个作为桂林乡村广为流行多年的重要传统饮食习俗,终于到城里生根落地,蓬勃发展。西城路往火车站一带的街巷里,曾经搞了一个桂林比较早的美食城,现在早被升级取代了。我曾经应约到那儿吃油茶,连着进错了几家油茶店。

随后,南宁也出现了油茶店。我印象中最早见到的店叫“瑶王府”,离我家不远,打的是恭城招牌,后来还开了不少分店,请客上瑶王府,必须先交待清楚是哪一家。后来,渐渐出现其他地方风味的油茶店,如春风润物般,不知不觉地,十几年来南宁街头的油茶店就不少了。打桂林县区招牌的,打桂西县区招牌的,有点儿层出不穷,想喝碗油茶方便得很。甚至很多桂北、桂西风味馆子,名字不叫油茶店,但也供应油茶。南宁所在的桂南地区,绝对没有喝油茶的传统,出现在南宁街头的油茶店,自是来自桂北、桂西的风味。能在南宁站稳脚跟甚至生意红火,足以说明油茶本身的吸引力。

从瑶王府开始,南宁的油茶店就不是桂林街头那种小铺子,更不会有油茶摊子。南宁以油茶为名义开的店,事实上都是馆子,而且规模不小,大多属中档以上,吃得还相当不错,装修上也堪可和中高档酒楼相比。在南宁喝油茶,简直就是广东的喝早茶。不是找个应酬的场所,就是垂涎此处的菜味。这些打着瑶乡油茶、苗寨油茶、侗家油茶的名色油茶店,其实也只是上一钵打好的油茶,加上葱花、炸花生之类的标准配料。任由客人自行将配料添加到自己的碗里,再舀几勺油茶一浇,程式一般喝上一两碗,就开始吃菜喝酒了。一锅油茶也就几十块钱,人再多也就百把块钱,桌上的菜,往往大多比这锅油茶贵。

老实说,南宁的油茶店我去过不少,菜还不错,但油茶的味道真不好说。不说别的,一锅油茶端上桌,挨个分好,都快凉成温吞水了。油茶的味道贵在老山茶的清涩味、老姜的刺激味在油盐的撮合下,形成的一种全新感受,必须吃热的,不能像别的菜那样一次性做好,而是一道边做边吃的“菜”。一锅油茶熬个五六锅水不成问题,这样一锅一锅煮下来,味道渐次由浓入淡,各有滋味,老话就有“一锅苦、二锅呷(涩)、三锅四锅好油茶”之说。其中的乐子,就在边打边喝,热乎乎的穿肠灌肚,要没了那种烫嘴的刺激,口感差了很多。

但这些油茶店,菜却有不少值得赞叹。菜式来源于油茶的家乡,标榜什么地方的油茶,菜也是那个地方的名菜为主。以油菜来打招牌的店,价钱多在中档以上,没几道好菜,唬不来人。一般的应酬,如非刻意要向客人宣示档次,定家油茶店完全可以。被请的人虽然未必爱喝油茶,但在场面上混久的人,都知道油茶店的菜可堪一吃。请客时,有时候甚至就为了那么一两道念念不忘的菜,就不由自主地定到油茶店里。那天我到朋友店里喝油茶,吃到了一道芋头仔焖小白菜,这是一道极其常见的桂林家常菜,大店小店都能点得到,家里也常常烧制,是用小芋头和奶白菜一起烩煮,白菜略有脆意,芋头粉绵,吃起来口感交错,味道丰腴,实在美不胜收。但这道菜好像就没传出过桂林。南宁桂北风味菜馆不少,也有不少馆子有这道菜,但其他菜馆就是不屑于学。或许太家常太简单了,但我是吃得酣畅淋漓。过了几天,恰好接待一拉郑州朋友,想了想拉他到了朋友店里,嘴上讲的是让他见识我们民族地区的油茶,事实上是我想吃芋头仔焖小白菜、

以前我家小区商铺有家恭城风味的文家油茶,虽高居三楼,生意却颇不错,我有几次没预计直接去,就没位子。这家店的油茶如何,不作评说,但他们有一道稻香狗肉,却是地道之极。这本是灵川县的著名风味,桂林无人不晓,杀狗后烧稻草将整条狗燎透,再切块下锅炖焖,香味简直冲天,咬起来软硬正好。有人来此店,连油茶也不点,就点一锅狗肉。我前单位离此店不远,单位里凡是来自桂林或在桂林工作过的老同事,无不光顾过此店,还拉来其他外地同事,我都撞着了好几回。至于其他酸豆角炒猪大肠、黄豆焖干鱼仔、漓江啤酒鱼之类的桂林家常菜,更是时刻奉候,而且味道也不走样。可惜的是,门前修路,有四五年车进不来,这一带的店大多熬不下去,纷纷关张。

油茶本来是桂北、桂西地区一种农村传统家常食俗,但二十余年来,却逐渐从荒野僻壤走进了大小城市,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今天,南宁、桂林、柳州、来宾等城市,想吃个油茶轻而易举。伴随着油茶的商业兴起,一种油茶文化也逐步形成。油茶既作为一种美食受到爱好者的热捧,也作为一种鲜明的民族民俗文化被人欣赏。地方政府也发现了这种势头,有意加以引导和扶持。流行打油茶的地方,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进行宣传,有些地方还以油茶为名义举办节庆。在名义上,给予褒扬肯定,恭城、龙胜、三江等县的油茶,陆续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化遗产保护名录。“恭城油茶”还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是广西首个小吃类地理标志商标,也是广西首个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部门也围绕油茶的产业化发展推出了一些政策,比如恭城县质监部门就制定了恭城油茶制作标准,为二十多家符合规定的企业颁发了证书。文化、旅游部门在各种文化、旅游场所,都恰当地推出了广西油茶的符号。一些景区景点推出了油茶饮食,三江等县的“百家宴”之类富有传统民俗意味的活动上,油茶大显身手。油茶事实上已成为米粉之后,深具广西地域特色的代表性美食标志。

油茶的商业化普及,固然让人吃油茶更方便。但有个真理,但凡穿州过府还能做得很好吃的地方美食,都是空担着一张别人的脸面来做文章的,千万别以为真是原汁原味。就像广西天等县人在北京开的桂林米粉店,桂林老乡一吃无不瞠目咋舌——桂林有这种米粉?要想真正体会到那种传说中的风味,还非得御驾亲征不可。我初喝油茶,就是迷恋那股茶味、姜味交错夹杂的刺激劲儿,所配的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家常点心。现在喝油茶,油茶本身成了酒菜的配置。以前在山里喝油茶,是围坐在火塘边,油茶在锅里滚烫地烧着,火塘的木架子上摆着些葱花、香菜段,大家坐在小矮凳上团团围住,喝得兴高采烈。现在是坐在包厢里,围着一个自动旋转的大圆桌子,油茶楚楚可怜地摆在桌子一角,边上大鱼大肉丰盛地抢着风头。

油茶也好,米粉也好,所有饮食都是在发展中变化的。有些会变得更好,但有些会变得面目全非,招人厌恶。北京全聚德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上海南翔小笼包,这些地方名吃,如今也只落得个招徕游人的下场。按我的经验,离开油茶的故乡后,凡是需要交钱才能喝上的油茶,味道都不堪一提。除非到我前财务科长家里,由他这种土著亲自操刀,才称得上离乡不离味。

不但美食的内容、形式会变,连商业模式都会变。有位大哥,常年在外经商,嫂子固守南宁,放着家里好好的房子不住,围着女儿读书的学校租房子陪伴,直到把前几年女儿送进了大学。人闲了下来,突然沉迷起油茶来,一个人转遍了广西喝油茶的县区,不断请教、品尝、后来,回到老家梧州市龙圩区(由原苍梧县城调整区划改成)街上开了家小油茶店。有一回我去梧州,上车前特意拐到她的油茶店探望,梧州的高铁站就在龙圩区,远离老城区,正好顺便吃个晚饭。她的店和其他小吃店、快餐店的装修并没什么差别,是时连招牌都还没打上,用红纸写了几样供应品种和价格贴在墙上。

她做的油茶,是打好后盛火锅里端上桌架到电磁炉上的。我喝了一大碗,感觉味道太淡。他们家受粤菜影响颇深,做菜味道都很淡,但我喝油茶就非得喝浓烈的,茶叶要浓,姜味也要浓,连放盐都要下咸点儿。然后,就着这锅油茶,给我下饺子、丸子、排骨、蘑菇和青菜。这我并不惊奇,我吃过用牛奶代替水来打的油茶,吃过油茶烫熟的肥鸡,在油茶锅烫过猪肝、粉肠。老实说,这晚上我是吃了一顿不错的饭,但差点没想到这顿饭跟油茶有关系。攀谈中我还知道,附近几乎已经成为油茶一条街了,把我着实震了一跳。要知道,这个桂东小县城没什么少数民族,离传统喝油茶的地方距离很远,居然也把油茶店形成一条街,油茶流行到这程度了吗?

后来,嫂子回到南宁住,开油茶店之心仍未死,而且很有想法。既想开成会所型的,聚拢一批像她一样居家无所事事的闲太太为茶客,又想开个咖啡馆型的,力争建成小文青的阵地。无论她有什么想法,我都一概予以痛击。这不是做买卖,而是想过家家。油茶再怎么普世,也不可能进化得如此浪漫。

广西的油茶文化愈来愈鲜明,希望城乡愈来愈飘满的油茶味儿不要变样太多。

把广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朋友的店里,进门就先摆着一套家伙当众打油茶

把广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如果不挑明,外地客人不会知道这是油茶店供应的内容

把广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质监部门为油茶制定了服务规范

把广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地方政府制定了油茶的制作标准

把广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油茶店的装修,和普通中档饭店分不出吧

把广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油茶店的装修,和普通中档饭店分不出吧

把广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油茶店的装修,和普通中档饭店分不出吧

把广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油茶店包间的内饰,和普通饭店完全一样

把广西油茶打成文化(下)

这间包间的内饰,比普通饭店的包间还略显豪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