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種野果長得像雞頭,農民稱它“雞頭米”,現在賣100塊一斤

在我國農村地區,分佈了很多種類的野生資源。這些野生資源的價值很高,但數量卻很少,一起某些野生資源只在一些特定地區生長,到了其他位置,可能就無法存活了。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很多農人都發現,自己家園有一些十分有名的特產,但到了其他地區,可能連聽都沒聽說過。

此種野果長得像雞頭,農民稱它“雞頭米”,現在賣100塊一斤

在我國南邊地區,戶外的池塘或許沼地中,生長了一種奇怪的野果,這種野果長得十分像一個“雞頭”,一起它的外殼上還有很多小刺。正是因為這些特色,農人稱這種野果為“雞頭米”,雞頭米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當作“大米”使用。在它稚嫩的時候,可以直接剝皮生吃,吃起來就像生果一樣。而等到8月份之後,雞頭米就會漸漸變老,裡邊的種子也會變得十分硬,這個時候的雞頭米就真的變成大米了,可以用來熬粥或許煲湯。

此種野果長得像雞頭,農民稱它“雞頭米”,現在賣100塊一斤

雞頭米是一種水生植物,它在每年的10月份老練,老練之後的雞頭米需要農人人工在水中打撈,採摘過程十分費事。雞頭米採摘過後並不能直接食用,想要將它變成一種大米,還需要通過5道左右的工序,首先是兩次去殼、取種子。老練之後的雞頭米外殼十分堅固,在過去的時候農人只能用棒槌砸開,這些年一般用一些工具取出它的種子。

此種野果長得像雞頭,農民稱它“雞頭米”,現在賣100塊一斤

取出雞頭米的種子之後,還需要對種子進行去殼。種子去殼是一件十分費事的手工活,農人會用一種相似“鉗子”一樣的工具將它夾碎,然後完整的取出種仁,這一步需要一粒一粒的去殼,十分費事。將種子的外殼去掉之後,雞頭米並不能直接食用,還需要對去殼的種子進行去皮處理,這一步現在一般用一些機器即可完成。一般情況下,去皮的種仁,再通過脫澀、曬乾之後,就可以直接用來出售。

此種野果長得像雞頭,農民稱它“雞頭米”,現在賣100塊一斤

依據瞭解,雞頭米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鈣以及一些礦物元素,在歷史上,雞頭米有著“水中人參”的功效。正是因為其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加上製作工藝十分費事,因而它的價格也極高。現在雞頭米一般用來熬粥或許煲湯,是一種上好的攝生食物,在市場上,雞頭米的價格在100元一斤左右。各位農村朋友,你們當地有這種野味嗎?你們稱它為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