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記憶」2019年第一天,讓我們重溫《告臺灣同胞書》!

2019年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

40年前的今天,《告臺灣同胞書》的正式發表,鄭重宣示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

正如文告真情所言,“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歡度新年的時刻,我們更加想念自己的親骨肉——臺灣的父老兄弟姐妹。

新年第一天,讓我們重溫《告臺灣同胞書》!

臺灣迴歸祖國、爭取和平統一的鄭重宣示

「新年记忆」2019年第一天,让我们重温《告台湾同胞书》!

新中國成立後,如何解決臺灣問題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重大政治課題。早在1955年5月,周恩來同志就代表中國政府第一次公開提出“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臺灣”的主張。1956年,毛澤東同志進一步指出,國共兩黨過去合作過兩次,“我們還準備第三次合作”,並在不同場合闡明瞭和平解放臺灣的具體方針政策。1958年10月,毛澤東起草以國防部長名義發佈的《告臺灣同胞書》以及《國防部命令》《再告臺灣同胞書》《再告臺灣同胞書稿》《三告臺灣同胞書》等文稿,公佈和闡明瞭對臺灣的新政策。1963年,周恩來同志把這一系列對臺新政策歸納為“一綱四目”,“一綱”即臺灣必須統一於中國,“四目”具體闡述了臺灣迴歸後的一系列政治安排。

20世紀70年代末,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1971年,第26屆聯大將臺灣當局逐出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之後,遍及世界各大洲的國家紛紛與中國恢復建立外交關係,

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中國尋求和平統一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中,首次以“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統一大業”代替了“解放臺灣”的提法,為制定新的對臺方針政策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1978年12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討論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告臺灣同胞書》,並於1979年元旦正式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佈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臺灣迴歸祖國、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其要點是:

(1)強調堅持一箇中國的立場,反對臺灣獨立。這是我們與臺灣當局“共同的立場,合作的基礎”。

(2)在解決統一問題時,一定要考慮臺灣的現實情況

,“尊重臺灣現狀和臺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不使臺灣人民蒙受損失”。

(3)提出解決臺灣問題要“寄希望於1700萬臺灣人民”的方針。

(4)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針對海峽兩岸仍存在的軍事對峙局面,提出首先應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種軍事對峙狀態,以便為雙方的任何一種範圍的交往接觸創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環境。

(5)希望“雙方儘快實現通郵通航,以利雙方同胞直接接觸、探親訪友、旅遊參觀”,並“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

《告臺灣同胞書》中所宣告的臺灣歸回祖國、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大政方針,標誌著新時期對臺方針政策的重大轉變。《告臺灣同胞書》在國內外得到了各方面的積極響應,廣大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國外僑胞熱烈擁護。臺灣朝野中的不少愛國有識之士,也熱切贊同實行通郵、通商、通航,進行雙方人員的各種交往,希望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

為加強對臺統戰工作的組織領導,推進實現和平統一,1979年12月,中央成立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由鄧穎超擔任組長,廖承志、羅青長為副組長。同時下設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為其辦事機構。在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與親自組織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大陸方面逐漸形成了新時期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並制定出解決海峽兩岸在經濟、貿易、文化、商務、交通、民航、郵電等領域所面臨問題的具體對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

(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舉行第五次會議討論通過)

親愛的臺灣同胞:

今天是一九七九年元旦。我們代表祖國大陸的各族人民,向諸位同胞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衷心的祝賀。

昔人有言:“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歡度新年的時刻,我們更加想念自己的親骨肉——臺灣的父老兄弟姐妹。我們知道,你們也無限懷念祖國和大陸上的親人。這種綿延了多少歲月的相互思念之情與日俱增。自從一九四九年臺灣同祖國不幸分離以來,我們之間音訊不通,來往斷絕,祖國不能統一,親人無從團聚,民族、國家和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損失。

所有中國同胞以及全球華裔,無不盼望早日結束這種令人痛心的局面。

我們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佔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享有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對世界文明和人類發展的卓越貢獻,舉世共認。臺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民族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儘管歷史上有過多少次外族入侵和內部紛爭,都不曾使我們的民族陷於長久分裂。近三十年臺灣同祖國的分離,是人為的,是違反我們民族的利益和願望的,決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每一箇中國人,不論是生活在臺灣的還是生活在大陸上的,都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和繁榮負有不容推諉的責任。統一祖國這樣一個關係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務,現在擺在我們大家的面前,誰也不能迴避,誰也不應迴避。如果我們還不盡快結束目前這種分裂局面,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我們何以告慰於列祖列宗?何以自解於子孫後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屬黃帝子孫,誰願成為民族的千古罪人?

近三十年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發生根本變化。我國國際地位越來越高,國際作用越來越重要。各國人民和政府為了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穩定,幾乎莫不對我們寄予極大期望。每一箇中國人都為祖國的日見強盛而感到自豪。

我們如果儘快結束目前的分裂局面,把力量合到一起,則所能貢獻於人類前途者,自更不可限量。早日實現祖國統一,不僅是全中國人民包括臺灣同胞的共同心願,也是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和國家的共同希望。

今天,實現中國的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世界上普遍承認只有一箇中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最近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定,和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實現,更可見潮流所至,實非任何人所得而阻止。目前祖國安定團結,形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在大陸上的各族人民,正在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偉大目標而同心戮力。我們殷切期望臺灣早日歸回祖國,共同發展建國大業。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已經表示決心,一定要考慮現實情況,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在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臺灣現狀和臺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不使臺灣人民蒙受損失。臺灣各界人士也紛紛抒發懷鄉思舊之情,訴述“認同迴歸”之願,提出種種建議,熱烈盼望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時至今日,種種條件都對統一有利,可謂萬事俱備,任何人都不應當拂逆民族的意志,違背歷史的潮流。

我們寄希望於一千七百萬臺灣人民,也寄希望於臺灣當局。臺灣當局一貫堅持一箇中國的立場,反對臺灣獨立。這就是我們共同的立場,合作的基礎。我們一貫主張愛國一家。統一祖國,人人有責。希望臺灣當局以民族利益為重,對實現祖國統一的事業作出寶貴的貢獻。

中國政府已經命令人民解放軍從今天起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臺灣海峽目前仍然存在著雙方的軍事對峙,這隻能製造人為的緊張。我們認為,首先應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種軍事對峙狀態,以便為雙方的任何一種範圍的交往接觸創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環境。

由於長期隔絕,大陸和臺灣的同胞互不瞭解,對於雙方造成各種不便。遠居海外的許多僑胞都能回國觀光,與家人團聚。為什麼近在咫尺的大陸和臺灣的同胞卻不能自由來往呢?我們認為這種藩籬沒有理由繼續存在。我們希望雙方儘快實現通航通郵,以利雙方同胞直接接觸,互通訊息,探親訪友,旅遊參觀,進行學術文化體育工藝觀摩。

臺灣和祖國大陸,在經濟上本來是一個整體。這些年來,經濟聯繫不幸中斷。現在,祖國的建設正在蓬勃發展,我們也希望臺灣的經濟日趨繁榮。我們相互之間完全應當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這是相互的需要,對任何一方都有利而無害。

親愛的臺灣同胞:

我們偉大祖國的美好前途,既屬於我們,也屬於你們。統一祖國,是歷史賦於我們這一代人的神聖使命。時代在前進,形勢在發展。我們早一天完成這一使命,就可以早一天共同創造我國空前未有的光輝燦爛的歷史,而與各先進強國並駕齊驅,共謀世界的和平、繁榮和進步。讓我們攜起手來,為這一光榮目標共同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