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如何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取後周江山?都是疑心重惹的禍!

趙匡胤如何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取後周江山?都是疑心重惹的禍!

編寫過供統治者參考的《資治通鑑》的司馬光,用剩下的邊角料編寫成《涑水記聞》,披露了不便載入官修史籍的一些統治者的秘聞。

其中提到,宋太祖趙匡胤登基沒多久就“亟出微行”,有大臣勸諫他說,陛下新得天下,人心未安,輕易外出,萬一有人想趁機搞事,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趙匡胤笑了笑說,帝王之興,自有天命,求之亦不能得,拒之亦不能止,若真有人想趁機搞事,也是避免不了的。

接下來趙匡胤講到,之前周世宗見不得方面大耳的人,見到就殺,而他趙匡胤整天呆在周世宗身邊,周世宗卻始終沒殺他,然後總結道:“若應為天下主,誰能圖之?不應為天下主,雖閉門深居,何益也?”

從趙匡胤的話中可知,周世宗是個疑心很重的人,認為凡是方面大耳的人都是帝王之相,都有陰謀篡位的野心,為了以絕後患,乾脆來個一刀切,見到這種人就殺。

然而,周世宗萬萬沒想到,他整天防這個防那個,甚至對自己老實巴交的姐夫也不放心,恰恰沒有意識到趙匡胤才是他最應該提防的人,從而把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讓”給了趙匡胤。

趙匡胤如何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取後周江山?都是疑心重惹的禍!

據《宋史》記載,周世宗的姐夫名叫張永德,今山西陽曲人,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的女婿,而周世宗柴榮(郭榮)既是郭威妹妹的兒子,又是他的養子,所以張永德是柴榮的姐夫。

早在後周建立之前,張永德便娶了郭威的第四個女兒,隨郭威起兵後屢立戰功,郭威登基後授其為左衛將軍、內殿直小底四班都知、加駙馬都尉、領和州刺史,沒多久又提拔他為殿前都虞候、領恩州團練使,不久又遷為殿前都指揮使、泗州防禦使,年僅二十四歲就收穫了人生這麼多金。

公元954年(顯德元年)郭威病逝,養子柴榮繼位。

柴榮剛登基,北漢世祖劉崇認為後周天子新立無力征戰,便想趁機滅了後周,於是派人與契丹人勾結,自稱“侄皇帝”,請契丹人派兵幫他達到這個目的。

劉崇沒想到,柴榮居然御駕親征,在高平那個地方將他的聯軍打得臉還手之力都沒有,幾乎全軍覆沒。

實際上,高平之戰後周可以說是險勝,因為戰鬥還沒開始,後周大軍樊愛能、何徽方便帶著所部投降了北漢,若不是張永德和趙匡胤奮勇殺敵,後周軍別說扭轉戰局取勝,很可能御駕親征的柴榮都有危險。

趙匡胤如何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取後周江山?都是疑心重惹的禍!

高平之戰後,張永德又在隨後攻打南唐的戰爭中大敗南唐軍,立下大功,於顯德三年冬天被提拔為殿前都點檢,成為禁軍統帥。

顯德五年夏,契丹入侵,周世宗又來了個御駕親征,並命張永德為主將,不料德勝回軍途中,軍隊剛到澶淵,張永德就被解除了兵權,加官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這是什麼操作?張永德帶兵帶得好好的,而且對他忠心耿耿,周世宗為什麼突然毫無徵兆地解除他的兵權?

原來在回軍途中,周世宗審閱各地呈報的文書,從一隻口袋中得到一塊木板,上面的文字,頓時令他心驚肉跳。

木板上的文字不多,僅有區區五個字——點檢作天子!

所謂“點檢”,當然指的是禁軍統帥殿前都點檢張永德,也就是周世宗的這個姐夫。

心驚肉跳之後,生性多疑的柴榮便在心裡琢磨開了:姐夫啊姐夫,萬萬沒想到你看起來老實,原來是個野心家啊,你想做天子,也得等我掛掉之後啊,幹嗎這麼迫不及待呢?

看到木板上的文字之後,柴榮也不調查木板的來歷,果斷地撤了這個姐夫殿前都點檢的職。

那麼那塊木板,到底是弄的呢?木板上的文字,到底是誰寫的呢?當然不可能是張永德,如果他真有篡位野心,那麼他要做的,應該是不動聲色,然後尋找合適的機會,而不是如此愚蠢地、明目張膽地告訴柴榮:我要篡你的位,你可要做好準備喲。

好比一個小偷,打算偷某人錢包之前先告訴他“我要偷你的錢包”——世上有這樣的小偷嗎?

不讓張永德當殿前都點檢了,但這個職務,總得有人來擔任啊,想來想去,柴榮想到了趙匡胤。

能勝任這個職務的,並非趙匡胤一人,在隨柴榮南征北戰的過程中,湧現過不少文武雙全的將領,他為什麼單單想到了趙匡胤呢?

趙匡胤如何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取後周江山?都是疑心重惹的禍!

原來,在決定後周生死存亡的高平之戰中,趙匡胤給柴榮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當寧江軍節度使樊愛能等將領叛變投敵、後周軍十分危急的關頭,是趙匡胤率先振臂高呼“主上面臨險境,我等當拼死一戰”,然後與張永德各率兩千精兵,奮不顧身衝入敵陣,拼死搏殺,北漢軍大敗之後,趙匡胤又乘勝進攻河東城,導致左臂被流箭射中,若不是柴榮阻止他停止進攻,他可能還會把命都丟了。

“主上面臨險境”這幾個字,至今仍在柴榮耳邊迴響,並由此斷定,真正在乎他安危、真正對他忠心耿耿的,是趙匡胤這個“外人”,相比之下,在當初那個危急關頭,姐夫張永德的表現卻沒有趙匡胤那麼“積極”,還是經趙匡胤提醒,張永德才急忙令他手下的弓箭手(張永德的部下擅長騎射)佔領了左邊高地的有利地形,最終取得高平之戰大勝。

“木板事件”發生後,柴榮也不管這個姐夫是否真有篡位野心,毫不猶豫地撤了姐夫的職,把禁軍的統領大權交給他“最信任”的趙匡胤,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禁軍統帥換人沒多久,柴榮就駕崩了,年僅三十九歲,可謂英年早逝,繼位的兒子柴宗訓年僅七歲。

趙匡胤如何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取後周江山?都是疑心重惹的禍!

後來的事情人們都知道了——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兵權在握的趙匡胤“欺負孤兒寡母”,於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發動兵變,把柴榮的兒子柴宗訓趕下臺,奪了後周江山。

那塊木板到底是誰搞的鬼,當然只有上帝才清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若不是柴榮疑心太重,若兵權一直掌握在張永德手裡,手中無兵權的趙匡胤就不可能發動兵變。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弱點,疑心太重無疑是周世宗柴榮最大的弱點,也是他的悲劇,更可悲的是,他的這個弱點,被人輕而易舉地利用了。

疑心太重,不可避免地會導致“防衛過當”,被人鑽空子,被人利用,也就難免了。

由此看來,周世宗的後周江山易主,他本人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