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3億白菜價控中國聖牧核心資產 “慰留”兩位前老闆別有深意

對於正衝擊營收、市值雙千億目標的蒙牛,儘管此次標的持續虧損,好在相關風險尚屬可控

蒙牛3億白菜價控中國聖牧核心資產 “慰留”兩位前老闆別有深意

《投資時報》研究員 王彥強

14個月後,儘管“改嫁費”由當初伊利股份(600887.SH)一度承諾的46億元銳降至3億元,但中國聖牧(1432.HK)在和蒙牛乳業(2319.HK)牽手後。能否過得幸福?現在回答還為時尚早。

2018年12月24日,在香港上市的中國聖牧發佈公告稱,公司已與?蒙古蒙牛(中國蒙牛全資附屬公司)訂立投資協議,後者同意購買其旗下附屬公司聖牧高科奶業有限公司(下稱聖牧高科)的待售股份。

根據股份購買協議,中國聖牧全資附屬公司聖牧控股及聖牧高科分別向內蒙古蒙牛出售目標公司26.67%和24.33%的權益,與此相應,內蒙古蒙牛需要向前述二者分別支付1.59億元及1.45億元。此項收購完成後,內蒙古蒙牛將持有聖牧高科51%的股份,其餘49%則由中國聖牧現有股東持有。

據悉,此次股份購買協議得以實施的其中一項先決條件是中國聖牧須完成重組。根據協議,中國聖牧應將所有下游乳製品業務鏈及相關資產轉讓予目標公司,包括但不限於知識產權。

此次股權變動也意味著一年半前剛剛入主中國聖牧的大北農(002385.SZ)實控人邵根夥的重大挫敗。據悉邵氏當初合計投資33.5億港元,對應上市公司市值在140億港元。而截至12月28日,該公司市值已下挫至21.6億港元,期間共蒸發84.6%,邵氏損失近29億港元。

事實上,入主中國聖牧很可能是邵根夥走麥城的開始。公開資料顯示,大北農2018年上半年淨利大幅下挫80.18%至1.04億元,而全年淨利則預計下滑30%至60%,股價年內已縮水54%。邵本人目前持有大北農1.75億股(佔公司總股本41.25%),質押率約達99.99%,其餘股份也多處凍結狀態。就在2018年12月2日,大北農公告稱已就邵氏股權轉讓事宜與國資背景的首農食品集團達成合作框架協議,董事長邵根夥有可能放棄控股權。

頗有意味的是,如同大北農入主之際,邵根夥為防中國聖牧創始人姚同山實施“空留一殼人財皆走”策略而強制“慰留”了姚,最新接棒的蒙牛以彼之術還施彼身,同樣明確要求邵根夥、姚同山等8位重要公司股東在上市公司的股權必須維繫在47.74%,且此要為“不可撤之承諾”。

很顯然,雖然在外界看來蒙牛方面近乎於白菜價實控了中國聖牧,但無論是拒絕全息收購的決定,還是綁定邵、姚二人的舉動,更像是饉防招勢用老而留有餘味的一步。

而這或與急速下滑的業績有關。《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中國聖牧的業績增速從2015年便開始走軟,2017年更是虧損9.86億元。2018年該公司發佈公告稱溢利總額減少約10.6億元,同時錄得虧損。對於蒙牛來說,之前收購雅士利國際(01230.HK)和現代牧業(01117.HK)已略顯疲態,而今剛剛得到喘息機會的蒙牛又接手中國牧業最重要資產聖牧高科,自然需小心為上,哪怕從控制上游高端奶源到衝擊千億營收目標,此次行動都有著不菲的價值。

選擇的重要性

海明威說過,今天只是未來生命中的某一天,但你的未來卻取決於今天你做了什麼。

譬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當時整個中國乳製品行業都蒙受巨大損失。十年後,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蒙牛乳業的營收為344.74億元,歸母淨利潤為15.62億元。截至2018年12月28日,蒙牛乳業市值為942億港元。

曾經,蒙牛想斥資百億收購雅士利來彌補自身奶粉業務短板,並進入中國奶粉第一梯隊。可惜,雅士利差強人意的業績反而導致蒙牛乳業2016年虧損7.51億元。這也是近十年來蒙牛乳業的第二次虧損,而第一次在2008年。

2017年蒙牛因看重原料奶優勢以及低溫巴氏奶的發展,宣佈入主現代牧業,不料再次業績承壓。Wind數據顯示,現代牧業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47.90億元和24.77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55%和5.27%。淨利潤分別為-9.75億元和-1.40億元,同比增長-31.40%和78.95%。

俗話說再一再二不可再三,但蒙牛乳業最終仍選擇收購聖牧高科51%股權。這次,蒙牛又期待什麼?

事實上,蒙牛並不是第一家與中國聖牧接洽的企業。早在2016年10月,伊利就宣佈擬斥資46億元收購中國聖牧37%股權。不過2017年4月,伊利再發公告稱,由於股份買賣協議中的先決條件未能全部達成,停止對該公司的收購。

兩相對照一目瞭解,伊利此前標的是整個中國聖牧,而蒙牛的目標是處在下游的聖牧高科。

“助力”還是“拖累”?

中國聖牧和蒙牛乳業當然“緣來已久”。

眾所周知,中國聖牧創始人姚同山曾在蒙牛擔任首席財務官一職長達6年之久,亦是蒙牛創業之初跟隨牛根生的十大元老之一。2010年3月,姚同山正式從蒙牛離職,遂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創立聖牧高科牧業有限公司。在蒙語中,巴彥淖爾意為“富饒的湖泊”,其原生態奶源資源對於正處於奶製品消費升級中的中國人具有獨特價值。

截至2018年7月末,中國聖牧擁有奶牛11.7萬頭,其中有機奶牛近9萬頭,同年上半年生產有機奶24.5萬噸,非有機奶9.5萬噸。作為中國最大的有機乳品公司,聖牧也是中國唯一一家符合歐盟有機標準的有機原奶公司和100%由自有認證有機牧場生產的品牌有機乳製品的乳品公司,這一切無疑對蒙牛吸引力巨大。

事實上,蒙牛一直缺少一款主打有機牛奶的明星品牌。而聖牧在下游液態奶方面的主營產品為全程有機奶,這將令蒙牛在有機奶以及高端液態奶產品線方面得到進一步補足。

然而,無論是姚同山還是此後趁虛而入的邵根夥,都無力改變中國聖牧近幾年業績的慣性下落。

據wind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中國聖牧營收分別為11.45億元、21.32億元和31.04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62.84%、86.30%和45.57%。當然必須注意,這一高光表現恰好發生在該公司赴港上市前後。

而其盈利從2016年開始負增長。2016年至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中國聖牧的營收分別為34.73億元、27.07億元及14.00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1.89%、-22.06%及21.52%。同期淨利潤分別為6.81億元、-9.86億元及-10.67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4.99%、-244.84%及-16819.86%。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披露此次收購協議的前3天,中國聖牧發佈盈利警告稱,受旗下兩家全資附屬公司貿易應收款和其他應收款項計提減值撥備10.6億元影響,預計公司2018年度將繼續虧損。

由於持續虧損,中國聖牧早已淪為仙股,截至2018年12月28日收盤,其股價又下挫4.23%至0.34港元/股。

而面對2017年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提出的2020年實現“營收、市值雙千億”的戰略目標,中國聖牧倒是扮演一定角色。在上述入股行動發生後,摩根斯坦利與大和證券分別將蒙牛乳業標註為“買入,目標股價則為29港元及29.3港元”而當日其股價升2.35%至24港元/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