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縣大楊鄉:貧困夫妻 勤勞致富不忘鄉鄰

  “人窮心不窮,身殘志不短。”在去採訪大楊鄉楊集村貧困戶史玉虎的路上,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王維向筆者這樣介紹說。“他和妻子馬玲身上都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一個是思維活絡的‘點子王’,一個是勤勞能幹的‘女漢子’,更難得的是二人都有著一副熱心腸!”

泗縣大楊鄉:貧困夫妻 勤勞致富不忘鄉鄰

  今年39歲的史玉虎,原本是村裡建築施工隊的包工頭,一家四口人,妻子馬玲跟著他也在工地當小工,兩人每天收入數百元,一雙女兒活潑可愛,生活幸福美滿。201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史玉虎落下了嚴重腿部殘疾,看病就醫花光了家中多年積蓄,史玉虎也無外出務工能力,2014年,史玉虎一家因殘致貧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泗縣大楊鄉:貧困夫妻 勤勞致富不忘鄉鄰

  “俺家這種情況,單靠種幾畝地咋行?”那段時間,史玉虎走投無路,迷惘至極。2015年,泗縣強英鴨業興起“公司+農戶”產業扶貧模式,這讓史玉虎看到脫貧致富一絲曙光。說幹就幹,史玉虎積極申請扶貧小額貸款,很快,一座佔地3畝的養殖大棚建起來了,史玉虎成為當地第一批參與養鴨的貧困戶。

  史玉虎夫妻兩人十分珍惜政府幫扶的機會,妻子每天起早貪黑給鴨子們餵食、上水。史玉虎不能出力氣,就用手機上網一門心思鑽研科學養殖技術,努力幫助妻子將鴨子養的又肥又大。經過辛勤付出,兩年間,史玉虎一家足足掙了十餘萬元。2017年,家裡蓋起了二層小樓,添置了彩電、空調等傢俱,年底,一家人順利實現脫貧。

  2018年初,為響應政府環境治理號召,史玉虎又積極拆掉鴨棚,努力尋找其他致富門路。不服輸的史玉虎那段時間,天天抱著手機找致富渠道。


泗縣大楊鄉:貧困夫妻 勤勞致富不忘鄉鄰

  一次偶然的機會,史玉虎發現了養泥鰍既環保,又有著技術要求低、養殖投入小、效益好等特點,於是又動起了水產養殖的念頭。“當時,人家介紹說,可實現統一供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解決咱養殖戶的後顧之憂。”說幹就幹,到江蘇省連雲港實地考察當天,挖養殖塘子的挖掘機就開到了田頭。一個月後,60萬隻泥鰍種苗順利投放。


泗縣大楊鄉:貧困夫妻 勤勞致富不忘鄉鄰

  如今,史玉虎家的3畝泥鰍養殖塘裡的泥鰍生長良好,再過兩個月,泥鰍便可以出水銷售了。現在,附近十里八村的貧困戶也時長來他們家的養殖水塘前轉一轉。很多人也打算跟著史玉虎夫婦學習養泥鰍這門手藝。“只要想學,俺家人絕不保留!”馬玲笑著說。

泗縣大楊鄉:貧困夫妻 勤勞致富不忘鄉鄰


泗縣大楊鄉:貧困夫妻 勤勞致富不忘鄉鄰

  自家日子過紅火了,史玉虎夫婦從來就沒有忘記眾鄉鄰。去年,妻子馬玲被村裡選為扶貧小組長,積極帶動其他貧困群眾奮力脫貧。近日,在第5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夫妻二人又向全村144戶貧困戶,捐贈總價值1.5萬元的秋冬季棉襯衫300件。“鄉里鄉親的,能幫別人一把就要幫一下,希望大夥都能靠自己雙手過上好日子!”史玉虎誠懇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