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公務員考試申論技巧——做文字表達的“強迫症”

有人說“讀懂材料,再將要點表達清楚,其實申論就答好了”。讀懂讀透材料,是指閱讀理解能力,而表達清楚,指的是文字表達能力,很多考生在申論考試中尤其是申發論述題目行文時存在表述不明、語言不暢的問題,文意自己雖懂但表達不清,往往詞不達意、讓人摸不到頭腦,甚至會誤導閱卷人。這便是基礎能力不紮實的緣故,申論作答雖不需要多麼高深隱晦的中文文法,但基本表達不能出錯, 文字表達之病灶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語言文字儲備不過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胸無點墨,必然難行好文;二是對病句不瞭解,故而即便是寫錯了也全然不知,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問題不解決,反倒會助長病句的滋生,陷入惡性循環,對文章定檔定類影響頗大,因此,華圖教育老師建議各位考生要從根本入手,克服語病,讓文章水平在細微之處見精神。

2019年上海公務員考試申論技巧——做文字表達的“強迫症”

2019年上海公務員考試申論技巧

一、補齊“成分殘缺”,保證句子完整。

不論哪種文體,涉及到的句子的主幹成分都是主語、謂語、賓語(也有個別謂語不帶賓語),如果一句話中缺少其中一項,必然屬於成分殘缺,一般來說,主要的殘缺項有幾種:一是主語、謂語、賓語殘缺;二是必要的修飾語殘缺;三是關聯詞殘缺;對於這類語言表述的毛病,我們只需要從“誰幹了什麼”和“誰怎麼樣”的格式去梳理檢查,知道缺少了什麼成分,才可以對症下藥進行修改。 除了大作文之外,考生在作答提出對策題時,也常會出現成分殘缺或偷換主語(行為主體)的問題。

例如:1、為了鄉村振興,做了很多努力。(誰做了很多努力?表述不明,屬於缺少主語)2、各級政府積極響應學習黃大年事蹟(響應學習黃大年事蹟的號召,需要補齊賓語)3、國人不愛護公物需要受到懲治。(缺少中心語,應該是不愛護公物的行為需要受到懲治)

二、杜絕 “用詞不當”,做到表述合理。

我們在行文時,應恰當地選用詞語,否則就就容易在詞義範圍大小、褒貶等方面用得不當,特別是近義詞用錯,很容易造成病句。

例如:1、青年人做事要冷靜、果敢、武斷。“武斷”是貶義詞,用得不當,應改為“果斷”2、理想信念應該如松柏一樣傲然屹立。(應將“屹立”改為“挺立”)3、鄉村環境如此優美,到處都能看到鮮花果實的成熟與芳香(看到果實成熟、聞到鮮花芳香)4、要想寫好作文,就要有不怕困苦的精神。(“困苦”應改為“吃苦”)

三、規避“邏輯混亂”,保證語意清晰。

句子中某些詞語概念不清,使用錯誤,或表達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1、學習方法正確是決定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學習方法正確與否是……關鍵)2、如今的青年人在各方面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只是對鍛鍊身體還不夠重視。(“各方面”和“只是”矛盾)

四、警惕“搭配模糊”,規範表達習慣。

句子中的主、謂之間,謂、賓之間,主,賓之間,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間,都要搭配正確。句子中某些詞語在意義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來不合事理,違反了常規的語言表述的習慣,造成了病句。

例如:1、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革命事業。(繼承事業可以,“發揚事業”不恰當)2、黨員領導幹部要明確學習態度。(明確的是目標或方向、態度可以用端正或擺正來搭配)3、大刀闊斧、砥礪前行,戰勝一個又一個艱鉅的任務。(戰勝的是困難,攻克的是難關,任務可以用完成來搭配)

五、解決“歸屬錯誤”,合理區別分類。

指句子中詞語的概念不清,屬性不當,範圍大小歸屬混亂。

例如1、“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和南京長江大橋都是中外遊客嚮往的古蹟。”(這裡的“南京長江大橋”不屬於“古蹟”,歸屬概念不清,應改為“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是中外遊客嚮往的古蹟。”2、前來參觀的有老人、工人、農民、老師、學生。(分類標準不在同一層面上)

六、梳理“關聯邏輯”,謹慎表述語意。

複句中,我們一般用關聯詞把各分句連接起來表達一定的關係。如果不根據實際情況亂用,錯用關聯詞語,也會造成病句。申論題目中常見的關聯詞主要有:並列、遞進、轉折、假設等。

例如:1、雖然垃圾分類是垃圾處理中的重要一環,但是處理設施難題也同樣需要解決。(用轉折關聯詞來表達並列的意思,不恰當)2、只有將傳統文化的內涵留住,就能讓國人重拾溫良恭儉讓的傳統美德。(只要……就,或“只有……才”,這屬於固定搭配)

華圖教育老師認為,文字表達作為申論考察的兩大基礎能力之一,體現在試卷答案的方方面面,考生一定要注意把握每一處細節,只有清晰規範的語言表述才能切實保證非作文題目的要點意思從出題人傳遞給閱卷人的本真性,做好材料的搬運工,更能在大作文語言的字裡行間勝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