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四)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四)

要想贏,就一定不能怕輸。不怕輸,結果未必能贏。但是怕輸,結果則一定是輸。

——Kitcoin世界引領人、Kitcoin應用場景全民東家全球總裁王立清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四)

一無所有的青春

王立清的成長史,也是一部農村娃的奮鬥史。自強不息、樂觀豁達,成為他身上閃亮的標籤。細說成長,他有著萬千感慨;面對成績,他只是淡然一笑。

“男兒立志,天南海北。”高中班主任老師的話王立清至今記在心上。

大學畢業以後,和許多夢想青年一樣,因為年輕氣盛,放棄了一份別人看來不錯的工作,懷著對祖國改革開放最前沿城市——深圳的憧憬和嚮往,依然突破家人和親友的反對,隻身一人踏上開往廣州列車,輾轉來到深圳,從此開始了漫漫的南漂生涯。走在深南大道上,看著地王大廈高聳的姿態,看著附近賓館五彩燈光柱,他徹底被這座神奇的城市所臣服,一下子喜歡上這座城市。他說,他喜歡這裡的年輕人,喜歡這裡溫暖如春的氣候,喜歡這裡的濃濃的開放氣息,這裡的一切。事實上,直到今天,他仍舊深深的愛著這個城市。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和大多數外出闖蕩的年輕人一樣,初到深圳,錢袋乾癟,生活過得異常拮据。他說,剛到深圳的那段日子是他此生永遠難忘的記憶。一邊投簡歷,一邊找工作,一邊找房子。小時候吃不起飯那是家裡的事,來到深圳吃不起飯,那是面子的事。王立清說,“人在剛剛長大後,面子似乎大於一切。”那個時候幾個人租一間房,除了一張床,一盞燈什麼都沒有。幸運之神對他還算眷顧,幾個月之後,幾經挫折,王立清找到了一份較為理想的工作,過了一段相對安穩的日子。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趕公車去上班,“但那時並沒感覺到有多累,也許那就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吧!”王立清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四)

好在他在那家單位幹得不錯,編寫並策劃了一系列的營銷計劃書,以一己之力幫助那家單位某部門扭虧為盈,自己的收入也漸漸好了起來。

他說,在芸芸眾生之中,自己可能平凡的連個背影都不能留在別人的記憶之中,在潮起潮落的深圳洪流中,自己的存在只能是一朵浪花。

雖然那段時間有過擔憂,有過彷徨,有過迷茫。現在回想起來那段青蔥歲月,雖然生活很拮据,但也有別樣的樂趣。和朋友們去吃烤串,在天橋上看滾滾車流,和中介鬥智鬥勇講價錢,週末偶爾去夜總會K歌,午夜在無人的馬路上奔跑......那樣的生活恐怕這輩子再也無法體驗了。

在深圳上班的那幾年,收入還不錯,除了每月給父母寄點錢,自己的生活也過得多姿多彩。本來幹得好好的,可是沒過多久,他那顆不安分的心又跳動起來。

有一天,在夜總會唱歌時遇到了一個人,從此,徹底改變了王立清的人生軌跡。

2009年剛剛過完元宵節,朋友知道王立清喜歡唱歌,週日約她去夜總會唱歌。因為第二天到一個新單位上班,擔心起不來,再三推脫,朋友也是再三邀請。盛情難卻,到底還是去了。

在那裡,他碰到一個叫華哥人,胖胖敦敦的身材,禿頂,大概四十五六歲的樣子。唱完歌,他給女孩子發錢,五六十萬的現金往地上一撒,大家瘋搶。那些女孩子全部往他身上貼,他的年齡都能做女孩子的父親了。

這件事當時對王立清的刺激非常大,他在想,五十萬,不吃不喝一年存五萬,而且在深圳年薪還得在十萬以上,也需要十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夠華哥這樣的人開心一笑。

晚上回去一休未眠,第二天早上便做了個大膽的決定:不再去上班,自己創業!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四)

風浪中滌盪 羊城創業闖出一片天

王立清辭去公職,決定用自己的辛勞和智慧,為自己“不安分”的青春無怨無悔的買單。

朋友勸他,找一份好工作不容易,且創業艱難,萬一失敗了怎麼辦?他說,要想贏,就一定不能怕輸,不怕輸,結果未必能贏,但是怕輸,結果則一定是輸。本就一無所有,大不了用“青春賭明天”。並和朋友開玩笑:青春是用來折騰的,否則,你永遠不知道這個世界什麼可以給你真正帶來快樂。

朋友戲言,王立清總能以一副很牛的思想家面孔審視芸芸眾生,和他聊天,總有種想跪地膜拜的衝動。

創業的第一站就定在廣州。憑藉著敏銳的市場嗅覺,第一時間發現了這一商機——股票經紀人。所謂股票經紀人,就是為投資者提供股票的個人或機構。經紀人以賺取佣金為目的,他們進行的大部分交易為代理業務。

王立清說,之所以想到做股票經紀人,因為這一行不需要太多的本錢。雖在深圳打拼了幾年,每月還要給家裡寄錢,以便減輕父母的負擔,供兩個弟弟完成學業,所以當時手裡僅有六萬多元的積蓄。

王立清先是向兩個朋友借了點錢,加上自己的積蓄共十萬元,便開始了創業。說幹就幹,在廣州一處並不繁華的地方租了一間民房,先是交了半年房租哦,招聘了4名員工,安裝了4部電話,就這樣開始了創業。那時候買一組電話號碼,每個員工平均每人每天打一百個電話,4個人每天4百個電話的任務必須完成。打完一百個,也許有一個成交,也許一個都沒有。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四)

第一次創業,有了自己的公司,激情、夢想、野心讓王立清像打了雞血一樣,拼命找客戶。第一個月找到12個客戶,賺了7.8萬元。第二個月,賺到32萬元,客戶不斷增加。王立清並沒有滿足現狀,開始擴大經營規模,從原來的一居室搬遷到三居室,從原來的4部電話增加到20部,從4名員工增加到20名。最高的時候一個月掙六百萬。有了名氣,好多人紛紛主動要求合作,會員費是百分之十,一百萬資金收取十萬元為對方服務。如果有人不相信,先給他選一隻股票,如果賺錢了先說好三七開。有時候拿不準的股票找股票分析師,賺到錢分給他們一些利潤。王立清說,那時候正趕上股票行情好,選什麼股票都掙錢。僅僅一年半時間,公司就盈利一千多萬。

受當年KTV的“現金”影響,王立清給員工發工資的時候都是拿現錢發放,也是刺激員工積極性。每個月該發工資了,提出來一兩百萬帶到公司裡面,去讓大家看,告訴員工,其實實現夢想很簡單。員工最高的一個月開二三十萬,最低的人,每個月也能拿三萬到五萬,根據業績而定。

就這樣,做股票經紀人大約持續了一年半的時間,王立清依靠著瘋狂的營銷攻勢和獨樹一幟的智慧表述,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這既成就了他自己,也成就了給隨他的員工。

此時的王立清忽然發現,夢想是那麼的重要,執行力是那麼的重要。心想,如果當時還是自己執著於老老實實上班,永遠做不到這些。可能不會是現在的自己了,更不可能是目前引領Kitcoin平臺的人。從這一點上,就看出王立清的性格,說幹就幹,立即行動,而且韌勁兒十足,幹什麼事兒一定要幹好。

和王立清認識的人總能感受到他這位江西人特有的豪氣與激情,朋友們說他沒有商人的詭橘,而王立清總是認真地糾正,我不是商人,我是80後的創業青年。

夢想和自信點燃了王立清創業的火把,執著和用心實現了他創業之火的加速燎原,創造出他精彩亮麗的人生。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四)

日本邂逅區塊鏈

王立清初次創業非常成功。後來,因股票市場的不斷規範,代理股票賺錢就再那麼容易了。大概做了一年半之後,就決定不再做這一行了。

王立清坦言,有了錢以後,開始有些飄飄然。那個時候,甚至認為自己有了很牛的身價,也已經過千萬了,開始膨脹。從2010年到2011年是走了些彎路,不知道幹什麼好了。但他同時認為,每一段走過的彎路,都是一次巨大的成長。直到今天為止,他還特別懷念那一段走彎路的時光。

2012年,王立清有機會去了日本,那是人生中第一次去日本。都說日本人講文明、有素質,日本如何之好,他想去看一看,體會一下。也正是這次日本之行,讓他偶然瞭解到了什麼是區塊鏈。

那是在日本一家洗手間裡,看到一張2009年的中文報紙,他信手打開看了一眼,發現其中一篇是介紹區塊鏈的。區塊鏈會對人們的生

活帶來哪些重要影響,當這一全新的模式邂逅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又將會碰觸出怎樣的火花,以及去中心化、整個系統開源、整個系統由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共同維護、且任何人都可以參於數據、內容公開透明、未來趨勢等等。當時,王立清看的懵懵懂懂,終也沒明白區塊鏈為何物,但“區塊鏈”三個字已深深印在他的腦海裡。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四)

直到後來,接觸到比特幣,才恍然大悟啊:原來比特幣和我在日本看到的區塊鏈有關,居然這個東西還上了什麼交易平臺,甚至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當時他看到報紙的時候,比特幣幾乎是沒有價格的,轉眼就變成幾毛錢一枚。從那時起,王立清開始認真研究,因為手裡有錢,並投了幾萬元買了比特幣。後來比特幣直線上升,很快到了八千美金一枚,從這裡王立清獲得了人生的第二桶金。

2013年比特幣從八千美金跌到了五美金,他開始懷疑比特幣的真偽,加上那時候看到郎鹹平的郎眼財經,說比特幣不能要,當時他自己也認為這個東西確實沒有太大的價值了。甚至就不想要了,一時間送給朋友不少。

據王立清回憶,事實上,2012年,他已經不知不覺進入了這個行業裡來了。真正的要開始引領這個行業的時候,是2015年。這時候,王立清在思考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引領,什麼樣的目標去引領。看到了比特幣的價格浮浮漲漲,他認為,比特幣即使打造一些富豪,也是僥倖成功。

所以王立清和他的團隊採用了打造數據的半中心化,技術去中心化這樣一種方式來做Kitcoin。他認為只有這樣,草根一族才能有致富的可能性。否則的話,只是一些機構投機取巧,老百姓只能當做被割韭菜的樣品,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從那個時候,王立清便下定決心,一定要把Kitcoin做強做大做穩,要拿到世界數字資產的話語權,做時代的引領者,做區塊鏈的引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