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周易》第十七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有幾天未與大家分享有關《周易》的文章了,今日我們繼續來聊聊《周易》。

東晉大將王敦很喜歡年幼的王羲之,夜間常留王羲之在他房中歇息。有一天,王敦很早起床,同錢風在室內商議反叛之事,一時間忘了王羲之還在帳中睡覺。王羲之被說話聲驚醒,聽到了王、錢二人所談內容,他便故意吐出很多口水,裝作睡得很香的樣子。待二人突然醒悟到王羲之尚在帳中睡覺時,頓時慌了手腳,便欲將他殺掉。揭開帷帳,但見王羲之滿嘴流涎,呼呼睡得正香,二人以為王羲之未醒,才鬆了口氣,放過了他。

我們應謹慎注意自己的言行,慎言謹行,該你知道的可以知道,不該你知道的你強行知道了只會有害無益,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千萬不能說。用這個小故事我們引出今天的這一卦——山雷頤。


國學經典——《周易》第十七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頤,意思為頰、腮。那自然與我們的嘴巴有關。頤卦上為艮下為震,上山下雷故又稱山雷頤。看到這一卦我們講一個題外話,“錯綜複雜”這個詞語相信大家都知道,其實這個詞也是源於《周易》,我們就來聊聊這個“錯綜複雜”的“綜”,頤卦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要是把它從第三四爻中間分開上下是對稱的,就像一面湖水一般,艮卦在水面上震卦在水面下,這種從三四爻分開對稱的卦我們就稱為“綜卦”。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佔得此卦,我們要更加註意自己的言行,切莫因嘴上痛快而失掉本來有利的東西。


國學經典——《周易》第十七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有關頤卦在我國曆史上有兩個經典的故事。

第一個講的是曹操,在他的部下中有一部分人寫信給袁紹,把曹操臭罵一通,大肆吹捧袁紹,有的還乾脆表示要離開曹營,投奔袁紹。後來在官渡之戰中,袁紹戰敗逃走,扔下了這一大批書信。曹操親信紛紛表示:“應該把他們抓起來。”曹操卻不以為然,微笑了一下後作出指示:“把這些信統統燒了。”並表示不必追查是誰所寫,因為他們當時的所作所為是可以理解的。此事傳出後,那些暗通袁紹的人才把心裡那塊大石頭放下,其他的人也覺得曹操度量大,體恤部下,能夠容人,心甘情願在他的麾下效力。可見,曹操的裝聾作啞並非糊塗,其實是安定軍心的聰明之舉。


國學經典——《周易》第十七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第二個是唐代宗李豫的故事。那時,名將郭子儀率部平定安祿山、史思明叛亂,功居第一,封為汾陽王。唐代宗李豫還把郭子儀六子郭曖招入宮中作駙馬。宮中禮儀要求過嚴,甚至郭曖入內見公主也首先要行“君臣禮”,使得郭曖十分厭煩。有一次郭子儀壽誕,郭家的八子七婿都去拜壽。向二老跪拜時都是成雙成對,唯有郭曖形單影隻,難免受到弟兄們的奚落,於是他一怒之下,喝了些酒壯膽,便趕回宮中,把高懸的紅燈打碎,也不施君臣大禮,怒氣衝衝地質問公主為何不去給公婆拜壽。公主高傲地答道:自己乃金枝玉葉,君就不能給臣拜壽。於是發生口角。郭曖盛怒之下,不僅動手打了這位金枝女,還大聲說道:“你憑著你父親是皇帝嗎?我父親是不願當皇帝罷了!”言下之意,憑其父親的功勞和實力,如果想當皇帝的話,你李家絕不能在官中住下去。公主哭哭啼啼向父皇告狀,並添油加醋地講述了一番。


國學經典——《周易》第十七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面對此事,唐代宗感到朝廷受到藐視,公主受到欺負,開始的時候十分不悅,但經皇后的提示,他最終採取明智的方法處理,沒有認真追究,而是慎言謹行,不因小事而傷大局。他對綁子上殿請罪的郭子儀熱情接待,並說自己女兒不成器,惹得大家不安,希望親家不要把此事放在心上。接著親自調解小兩口的矛盾,先宣佈取消進宮必須看紅燈標誌以及見面先施君臣禮的規定,然後避重就輕地勸說女婿:夫妻間要互諒互愛,不要隨意拌嘴打罵。把郭曖說得心悅誠服,最後還主動向公主賠禮認錯。從此,這對夫妻重歸於好。唐代宗也因與郭子儀的親善而取得一根有力的頂樑柱,憑著郭子儀的功績、威望以及對朝廷的忠心,使當朝局勢更加穩定。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諸君切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