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源源不斷的寫作素 材?

大家好!今天是2018年9月5日,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書是《成為作家》,作者是多蘿西婭布蘭德,這是一本風行美國文學界近80年的書籍。


如何找到源源不斷的寫作素 材?​ 【一】

作者明確指出,成為作家主要是培養作家氣質,具體來說,就是:永遠保持孩童般的天性和敏感。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這樣做:一天中抽出半小時的時間,把自己當成5歲小孩。

用5歲小孩的眼光充滿興趣地打量世界,觀察周圍的環境和事物。其中抽出15分鐘的時間,專心致志地觀察,在頭腦中將每一件事、每一樣東西都默默地描述下來,描述時要具體,用詞要精準。

比如車輛的外表,不是要描述出是綠色還是紅色,而是要具體描述出是正綠色,還是橄欖綠,是猩紅色還是褐紫色。

再比如如果搭乘公共車,觀察車門入口在哪裡?有一個售票員和一個司機,還是僅有一個司機兼售貨員?車裡是什麼顏色?

車身、地板、廣告是怎麼樣的?座位朝哪個方向?坐在對面和旁邊的人是怎麼樣的?穿什麼衣服,衣服是什麼款式?他們站著還是坐著?手裡在玩弄什麼?

你聽到了什麼聲音?聞到了什麼氣味?你手握扶手是什麼感覺?從你身邊蹭過去的人是怎樣蹭過去的?穿的外衣是什麼料子?

觀察的過程中,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把看到的景象用精確的文字去想,這樣可以將這些素材鞏固在腦海中,不易忘記。並且以後用到這些素材時,會得到精確的描寫。

然後暫停這種觀察,等場景變化之後再從新開始。

再以後,把注意力集中在你對面的人身上。觀察她的面龐、衣著、態度,看看你能對他(她)瞭解多少?發揮你的想象力,他(她)的家是什麼樣的?

平常中,用脫離常規的、新奇的眼光看看你的家、家人、朋友、學校或辦公室。

從那些平常聽慣了的聲音裡,你也許能聽出獨特的音色。

去新鮮的地方看電影、逛街、漫步等,是不錯的做法,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中用上面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寫作素材了,並且遠遠超過去新鮮的地方。

【二】

這樣細緻的觀察,可以激活人腦中不易覺察的記憶。每一個相關的事實都會帶來一連串相關的事情,直達人的內心深處,釋放人的感覺和經歷。

舊日的歡樂、過往的哀愁、儲存在記憶深處的時光、早已忘懷的逸聞趣事,都會被激活噴湧出來。

這樣做,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大量的鮮活的寫作素材。然後,重點是:不要急著寫下來,要讓它們在人的無意識裡消化、吸收、積累、發酵、加強,從而產生深層的感覺和體悟。

不然,如果急著寫下來,就會像是乾巴巴的新聞記錄。

【總結】

按照以上的訓練,會得到永不枯竭的寫作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