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人做了你不願做的噁心事,說明了什麼

魯迅請蕭紅等人來家吃飯,是從福建菜館叫的菜。

有一道魚肉做的丸子,幾歲大的孩子周海嬰吃了一口吐了,說不新鮮。

許廣平也吃了一個,覺得挺好吃啊,別人吃了也覺得不錯。

周海嬰又吃了一個,還是不新鮮。許廣平臉上就沒好顏色了,別人也是尷尬地笑了笑,打算打個圓場。

魯迅先生卻沒有生氣,反而做了一個令人驚奇也讓人有點噁心的舉動——吃下了周海嬰吐出來的丸子。

先生吃完對眾人說:的確不新鮮。

原來那丸子有的新鮮,有的不新鮮,別人吃到嘴裡的恰好都是沒有改味的,只能說周海嬰運氣有點差。

魯迅先生又說:

他說不新鮮,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魯迅先生聽幾歲的孩子說話,沒有和別人那樣不以為然,覺得孩子在胡鬧。

魯迅先生敢於吃吐出來的丸子,這一舉動是一般人做不出來的。

吃了覺得不新鮮,魯迅先生敢於當眾指出,這也不是一般人做的到的。

我想到了最近的一件事件。

同學找我傾訴,我不以為意,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維穩,卻不彎下腰真聽一聽,真去吃一口那個吐掉的丸子。

接下來的領導也沒有吃下去那吐掉的丸子,在那熬雞湯。

接下的情節輕微不起訴,無異於這丸子只不過不新鮮罷了,算不得什麼事,於是老師繼續做老師,什麼也沒變。

路人吃了別的丸子,說很好吃啊。

就是沒有人來吃這個吐掉的丸子,然後告訴大家這個丸子不新鮮。

不禁感慨,真想要做好一件事,就得時刻準備彎腰吃下那個不新鮮的丸子。

那個人做了你不願做的噁心事,說明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