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感悟|論《瑜伽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掌櫃碎言# 最近在看豐子愷先生的《緣緣堂隨筆》,看到“剪網”這篇,頗有點感觸,跟大家分享。

大娘舅白相了“大世界”回來,把兩包良鄉栗子在桌子上一放,躺在藤椅子裡,臉上現出歡樂的疲倦,搖搖頭說:“上海地方白相真開心!京戲,新戲,影戲,大鼓,說書,變戲法,什麼都有;吃茶,吃酒,吃菜,吃點心,由你自選;還有電梯,飛船,飛輪,跑冰。。。老虎,獅子,孔雀,大蛇。。。真是無奇不有!唉,白相真開心,但是一想起銅錢就不開心。上海地方用銅錢真容易!倘然白相不要銅錢,哈哈哈哈。。。”
。。。
原來”價錢“的一種東西,容易使人限制又減小事物的意義。譬如像大娘舅所說:”共和廳裡的一壺茶要兩角錢,看一看獅子要二十個銅板。“規定了事物的代價,這事物的意義就被限制,似乎吃共和廳裡的一壺茶等於吃兩隻角子,看獅子不外乎是看二十個銅板了。然而實際共和廳裡的茶對於飲者的我,與獅子對於看者的我,趣味決不止這樣簡單。所以倘用估價錢的眼光來看事物,所見的世間就只有錢的一種東西,而更無別的意義,於是一切事物的意義就被減小了。”價錢“,就是使事物與錢發生關係。可知世間其他一切的”關係“,都是足以妨礙事物本身存在的真意義的。故我們倘要認識事物本身存在的真意義,就非撤去其對於世間的一切關係不可。


這篇文章豐子愷先生寫於1929年,但是我們看了是不是仍然很眼熟,這樣的情景可能天天在我們身邊發生,比如掌櫃非常愛好住各種度假酒店,喜歡旅遊吃不一樣的美食,不想起錢的時候總覺得特別感謝人生的順遂,感謝酒店的服務,即使偶爾出現不和諧音也很能包容淡定,但是一想起錢就容易心態失衡,出現一小點事情不覺得自己是花了“銅錢”的,於是就給自己生氣的機會。


比如瑜伽教學這份工作,本來就是為了喜歡,跟一圈同樣愛好者說說文化,談談瑜伽的好處,做一些放鬆冥想,幫助自己也幫助大家,是何等的快樂,但是一想到,上一堂課不過就是這點錢,可能連一頓像樣的晚餐也吃不了,被拖堂的學生拖著問問題,這些時間又是無償服務,一想到這個情況,不消說喜歡上課,怕是對於“上課”這個事情都開始“厭惡”起來。


比如參加瑜伽培訓這件事,本來一直很期盼自己心儀的名師可以來自己所在的城市,但是老師真的來了,一看“銅錢”就不開心了,全然忘記自己之前從這位心儀老師身上學習到的知識,學習的樂趣,以及跟同學之間交流的無阻礙,只是想著花去這個“銅錢”能不能馬上賺雙倍的“銅錢”回來?此時即使報了名,樂趣也消失了一大半。(掌櫃我曾經不斷犯這樣錯誤,捂臉狀)


同樣的一件事情,出發點不一樣,生起的念頭不同,我們能享受的人生樂趣就不同,有些甚至南轅北轍,所以豐子愷先生說:“倘能常常不想起世間一切的關係而在這世界裡做人,其一生一定更多歡慰。”難怪聞中老師會說“你要小心你的念頭中,你的念頭就是你的命運,你的命運就是你的念頭。”這大概也是《瑜伽經》所說:要控制心意的波動的主要原因吧。


瑜伽感悟|論《瑜伽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作者:馬菁,瑜社書屋掌櫃,瑜伽文庫推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