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如何記錄時間流動的速度?

或許在理工領域,這是一道能夠以時鐘指針旋轉所解答的題目,而在用雨露與泥土所黏合的江南水鄉卻衍變為答案未滿,且永遠未滿的哲學難題。

“漫步於1/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猶如“秒速五釐米”的落寞,何嘗不是時間流逝的計算器,而在作者心中,手握方向盤,用腳下的油門踏板去丈量時間的腳印,或許是多數人所欣然效仿的方式。

“漫步於1/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穿過人影漸疏的街市,後視鏡內的樓宇林立也闌珊作別,而與己同行的座駕則逐步臨近現實中的世外桃源。

“漫步於1/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150匹的馬力被存放於1.5升的空間內,5500rpm的旋轉速度也為馬力輸出畫上句號。

在空無一人的環湖公路,似乎油門踏板的深淺已褪去了追逐時間的意義,無論是210牛·米的瞬間輸出,還是禁錮於2000 – 4500rpm的扭矩區間,所展現出的順暢感則意義深遠。

“漫步於1/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與追逐時間的速度相比,唯有與時間流速相吻合的動力曲線方可稱為恰如其分的公式,而旋轉的車輪便是答案。

無論是活塞衝程,或是節氣門開啟的幅度,均聽從於油門踏板的調遣,而右腳掌的踩踏動作則是一切指令的發令槍,激進的低扭參數塑造了契合度極佳的動力響應,甚至一度出現加速先於意識的錯覺。

“漫步於1/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追逐時間的腳印並非侷限於“深入淺出”的油門踏板,波箱手柄的數字似乎在暗示時間的流速,而左腳所控制的離合器踏板也以清晰的結合點標註了“時間齒輪”的位置。

“漫步於1/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驅車漫步於斜陽夕照的湖岸,作者一度希望將座駕停靠於岸邊,即使進退擋位的質感堪比停駛狀態下的感官體驗,但仍舊希望將波箱推至空擋,面向斜陽,感受片刻之間的寧靜,感受停留於瞬間的時間。

“漫步於1/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背靠斜陽,在收入眼中的輪廓中,唯有形似女性眼眸的頭燈最為晶瑩,而貫穿於頭燈的飾條也於夕照的餘輝中點亮高光。

或許點陣式的黑色中網已平衡緊湊尺寸與精緻細節的天平;或許不以對比反差而刻意營造存在感的方式則秉承中庸之美;或許在平和心境下體會身處平和環境中的平和設計才是獨到之處。

“漫步於1/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黑紅雙色的塗裝格調與夕照下的湖岸景色相映襯,而塗裝的分割線也宛如切分波光與蔚藍的天際線,邊緣清晰卻不失色調的柔和過度。

“漫步於1/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緊緻且上揚的車尾輪廓並未限制雅緻元素的展現,與頭燈存在異曲同工之妙的尾燈則弱化了尖銳的稜角,同時以宛如女性眼線的黑色邊緣所勾勒,在磨砂質感的後保險槓陪襯下,使得紅色烤漆與黑色塗裝的比例等同於側身。

“漫步於1/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在一望無際的湖岸留下幾許依稀可見的腳印後,腳印則逐漸指向了樓宇聳立的方向,步入駕駛席,身體陷於柔軟細膩的皮質座椅,雙手挽握與肩平齊的方向盤,告別即將淹沒於湖面的夕陽,駛向形似海市蜃樓般的都市殘影。

“漫步於1/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夕陽餘輝穿透後風擋,投射至中控臺面板,甚至能夠洞察到真皮材質的紋理,而磨砂質感的皮面也反射出柔和的暖色光芒。

“漫步於1/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隨著天色漸暗,手指也不自覺地轉動頭燈控制器,純黑色調的內裝則已弱化了整體背景,所點亮的燈源也在光線褪去的過程中,逐漸勾勒出光芒的輪廓,而城市公路的俯瞰圖也盡收於彩色資訊幕。

“漫步於1/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瞳孔的面積隨著光線的變化而濃縮於一點,而腳掌卻尚未感受到隨時鐘指針旋轉而昏暗的天色,隨著高低錯落的行車道相聚於同一水平面,眼前的紅色燈光也逐漸濃密,並且閃爍的頻率也越發頻繁,而踩踏制動踏板的頻次則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前方制動燈的閃爍縫隙內。

“漫步於1/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近乎呈45度直線上揚的制動曲線詮釋出毫無保留的制動馬力,或許1355公斤的車身重量已為這條本應彎曲的線條拉緊了力度。

“漫步於1/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當然,215毫米的輪胎接地面積與18英寸的鋁合金雙色輪圈,也等比例上移了這條筆直的制動曲線。

“漫步於1/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隨著制動踏板被踩踏至最深處,車輪已靜止於公寓窗下的駐車位,熄滅引擎,而握於掌中的鑰匙也與遠去的腳步,一併淡出了頭燈所照射的距離。

距焦觀點

“漫步於1/2的海岸線” 環遊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落座案前,翻動屏幕,輕敲鍵盤,記錄情愫。

1/2的海岸線?

——輪廓154公里的太平湖。

旋轉的車輪圖章?

——江淮瑞風S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