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如何记录时间流动的速度?

或许在理工领域,这是一道能够以时钟指针旋转所解答的题目,而在用雨露与泥土所黏合的江南水乡却衍变为答案未满,且永远未满的哲学难题。

“漫步于1/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犹如“秒速五厘米”的落寞,何尝不是时间流逝的计算器,而在作者心中,手握方向盘,用脚下的油门踏板去丈量时间的脚印,或许是多数人所欣然效仿的方式。

“漫步于1/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穿过人影渐疏的街市,后视镜内的楼宇林立也阑珊作别,而与己同行的座驾则逐步临近现实中的世外桃源。

“漫步于1/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150匹的马力被存放于1.5升的空间内,5500rpm的旋转速度也为马力输出画上句号。

在空无一人的环湖公路,似乎油门踏板的深浅已褪去了追逐时间的意义,无论是210牛·米的瞬间输出,还是禁锢于2000 – 4500rpm的扭矩区间,所展现出的顺畅感则意义深远。

“漫步于1/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与追逐时间的速度相比,唯有与时间流速相吻合的动力曲线方可称为恰如其分的公式,而旋转的车轮便是答案。

无论是活塞冲程,或是节气门开启的幅度,均听从于油门踏板的调遣,而右脚掌的踩踏动作则是一切指令的发令枪,激进的低扭参数塑造了契合度极佳的动力响应,甚至一度出现加速先于意识的错觉。

“漫步于1/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追逐时间的脚印并非局限于“深入浅出”的油门踏板,波箱手柄的数字似乎在暗示时间的流速,而左脚所控制的离合器踏板也以清晰的结合点标注了“时间齿轮”的位置。

“漫步于1/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驱车漫步于斜阳夕照的湖岸,作者一度希望将座驾停靠于岸边,即使进退挡位的质感堪比停驶状态下的感官体验,但仍旧希望将波箱推至空挡,面向斜阳,感受片刻之间的宁静,感受停留于瞬间的时间。

“漫步于1/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背靠斜阳,在收入眼中的轮廓中,唯有形似女性眼眸的头灯最为晶莹,而贯穿于头灯的饰条也于夕照的余辉中点亮高光。

或许点阵式的黑色中网已平衡紧凑尺寸与精致细节的天平;或许不以对比反差而刻意营造存在感的方式则秉承中庸之美;或许在平和心境下体会身处平和环境中的平和设计才是独到之处。

“漫步于1/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黑红双色的涂装格调与夕照下的湖岸景色相映衬,而涂装的分割线也宛如切分波光与蔚蓝的天际线,边缘清晰却不失色调的柔和过度。

“漫步于1/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紧致且上扬的车尾轮廓并未限制雅致元素的展现,与头灯存在异曲同工之妙的尾灯则弱化了尖锐的棱角,同时以宛如女性眼线的黑色边缘所勾勒,在磨砂质感的后保险杠陪衬下,使得红色烤漆与黑色涂装的比例等同于侧身。

“漫步于1/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在一望无际的湖岸留下几许依稀可见的脚印后,脚印则逐渐指向了楼宇耸立的方向,步入驾驶席,身体陷于柔软细腻的皮质座椅,双手挽握与肩平齐的方向盘,告别即将淹没于湖面的夕阳,驶向形似海市蜃楼般的都市残影。

“漫步于1/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夕阳余辉穿透后风挡,投射至中控台面板,甚至能够洞察到真皮材质的纹理,而磨砂质感的皮面也反射出柔和的暖色光芒。

“漫步于1/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随着天色渐暗,手指也不自觉地转动头灯控制器,纯黑色调的内装则已弱化了整体背景,所点亮的灯源也在光线褪去的过程中,逐渐勾勒出光芒的轮廓,而城市公路的俯瞰图也尽收于彩色资讯幕。

“漫步于1/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瞳孔的面积随着光线的变化而浓缩于一点,而脚掌却尚未感受到随时钟指针旋转而昏暗的天色,随着高低错落的行车道相聚于同一水平面,眼前的红色灯光也逐渐浓密,并且闪烁的频率也越发频繁,而踩踏制动踏板的频次则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前方制动灯的闪烁缝隙内。

“漫步于1/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近乎呈45度直线上扬的制动曲线诠释出毫无保留的制动马力,或许1355公斤的车身重量已为这条本应弯曲的线条拉紧了力度。

“漫步于1/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当然,215毫米的轮胎接地面积与18英寸的铝合金双色轮圈,也等比例上移了这条笔直的制动曲线。

“漫步于1/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随着制动踏板被踩踏至最深处,车轮已静止于公寓窗下的驻车位,熄灭引擎,而握于掌中的钥匙也与远去的脚步,一并淡出了头灯所照射的距离。

距焦观点

“漫步于1/2的海岸线” 环游154公里的世外桃源

落座案前,翻动屏幕,轻敲键盘,记录情愫。

1/2的海岸线?

——轮廓154公里的太平湖。

旋转的车轮图章?

——江淮瑞风S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