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錯失的40年:決策失誤?不思進取?新能源汽車能否彎道超車

這兩年國產車的進步大家都看在眼裡,很多的國產車也已經逐漸的走進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家庭,以至於很多人開始理所當然的認為,國產車已經追趕上了合資車的腳步,那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國產車距離合資車還是差一個層面的。

國產車錯失的40年:決策失誤?不思進取?新能源汽車能否彎道超車

為什麼說在一個層面呢?我們從數據上來看,2017年中國的乘用車銷量為2500萬輛,不出意外的保持了連續多年全球第一,可是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國家的自主汽車品牌的發展卻異常的艱難,從總量上來看,自主車汽車佔有量不足50%,並且它還是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出在哪裡呢?那可能和我們國產車錯過的40年有關……

國產車錯失的40年:決策失誤?不思進取?新能源汽車能否彎道超車

錯過的40年,是哪40年呢?實際上,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我們國家就已經制定了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確立了汽車工業為支柱產業,並且提出了一是雙方技術的合作模式,是在1984年上汽與大眾成立了合資公司上海大眾。

國產車錯失的40年:決策失誤?不思進取?新能源汽車能否彎道超車

在這段時期內合資車企基本上靠引進國外車型和生產線進行組裝生產汽車。可是以目前的數據來看,這個計劃基本上可以說是泡湯了,同時又把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拱手讓人。

國產車錯失的40年:決策失誤?不思進取?新能源汽車能否彎道超車

決策失誤。在1988年,國務院頒佈了《,關於嚴格控制轎車生產點的通知》,這份文件毒轎車生產點建設外資轎車,整車設計製造技術以及裝配線眼鏡等等,都作出了嚴格的限制,以至於那時候政府只支持一汽、二汽以及上汽等中外合資轎車廠商生產,雖然說出發點是好的思想,遏制了一些市場的無序競爭,但是所帶來的後果就是一些具備資質的中外合資車企,形成了長期的市場壟斷,因此獲得了高額的利潤!

國產車錯失的40年:決策失誤?不思進取?新能源汽車能否彎道超車

壟斷的後果相信大家都知道,一旦坐享高額利潤之後,在創新方面的投入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特別是有一些外資方為了自身的利益,還會限制國內的自主進程。很多合資企業即使有研發計劃,但是襪子總會以各種理由推延住啦,很多技術特別是核心技術,是根本換不來的!以至於技術這方面遲遲丟失話語權,止步不前,無所作為!

國產車錯失的40年:決策失誤?不思進取?新能源汽車能否彎道超車

那麼新能源汽車能否真正的實現彎道超車呢?大家也都知道我們國家是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國家,同時也是最為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數據表明,在今年的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100萬輛,同比增長70%!

國產車錯失的40年:決策失誤?不思進取?新能源汽車能否彎道超車

儘管有很多人對於新能源汽車有很多的設計,但是我們知道,新能源汽車勢必就是未來的汽車發展方向,也希望我們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能夠真正的把這條路走好走大,實現真正的彎道超車!【本文由溜溜汽車原創,喜歡本文歡迎點贊留言關注我。注: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