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学外语十几年,还是无法开口?

为什么你学外语十几年,还是无法开口?

最近我打工度假的农场来了个小伙伴,能和外国人谈笑风生。我们都好奇她的英语怎么那么好,她也挠挠头表示费解,只给我们讲了她的经历:读书时候学的英语毕业多年都忘光了,现在的英语全部是在一年新西兰生活中,一点一点积累的。

她有句话特别有意思:英语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学的。

恰恰与《跟各国人都聊得来:三个月外语流利术》作者的观念不谋而合。

本书的作者本尼.刘易斯自认为是个毫无语言天赋的理工男。他在高中选修过的德语和爱尔兰语学得一塌糊涂。此外,他还专程去西班牙学了半年西语,仍然一窍不通。

直到他开始接触讲德语和爱尔兰语的人,并与他们建立友情,他才发现,对话和交流,才是最真实的沟通。

本尼开始对语言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在此后学习了十二种不同的外语。

《跟各国人都聊得来:三个月外语流利术》一书为作者学习多种外语的经验。此书并不能算是语言学习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我们被应试教育强压下,对外语学习紧闭的心门。

为什么你学外语十几年,还是无法开口?

为了使我们对语言学习抛开成见,作者在第一部分就解析了二十个关于语言学习的错误。

本尼坚信,大部分人学习外语之所以会失败,不是因为天赋或者方法,而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热情,去支持着你找到适合你自己的方法。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尼循循善诱,给读者展示了记单词、创造语言环境、特定语言学习技巧、去除口音等等具体可行的方法。

这些语言学习方法显然可以在其他外语学习书籍里找到,本尼最希望的还是解除我们给自己设置的语言障碍。

这些障碍有些客观存在,更多的是我们的假想敌。如

我没有时间

作者认为,时间多与少与语言学习的成果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个人能善用有限时间,抓住重点,完成各个小任务,比长时间枯燥无味地填鸭式学习来得更具效率。

语言学习不是靠时间堆积起来的,而是看你每天到底真正学了几分钟。我们每个人从小学以来学了十几年英语,到了大学还是有人连大学英语四级都过不了。

只有学到一定程度,我才能开始练习对话

作者鼓励我们从学习的第一天起,就开口与人练习语言。事实上,亚洲人常常因为担心自己的语法错误而不敢轻易开口。

这需要我们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外语对于我们来说本来就不是母语,犯错是进步的开始。

出国语言就能变好了

作者在没出国之前也幻想着,沉浸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就会使我们的语言突飞猛进,可惜事与愿违。

当一群人去到国外,会不自觉地与同乡来往,始终使用母语。此外,去到国外,会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干扰。我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认识新朋友,面对文化不同的挫败感。这些生活琐事往往就能消耗掉我们学习语言的精力了。

“态度胜过纬度”。

作者认为,与人交流就能够解决语言学习中的一切问题。而语言交流可以通过网络各种聊天工具,并不需要亲临国外。

为什么你学外语十几年,还是无法开口?

像本书标题,三个月掌握一门外语,似乎有些天方夜谭。但如果只是打破心理障碍,重燃对外语的激情,也许并不需要三个月那么长。

季羡林老先生是一代语言学习大师,他精通英语,德语,梵文,巴利文,俄文,法文,吐火罗文等等。

然而季老先生在去到德国读书时,其实讲了一口标准的“哑巴德语”。

到了柏林之后,他专门找人练习德语,坚持贯彻“不要脸”原则,经常和自己的房东太太唠嗑。他的德语水平很快得到提升。

正如本书作者本尼所说,尽早开始全程目标语交流,会让我们的外语学习渐臻佳境。

学习一个新的语言,能架起我们通往一个新世界的桥梁。与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相比,不成功的学习者唯一缺乏的是对语言本身的激情和热爱。

当我在YouTube上看到本尼讲述自己的语言学习经验时,没有看到很多的应试技巧或者语言学习攻略,更多的是看到他享受与目标国家人们交流的快乐。

无论我们是在学习第一门外语,第二门外语,或者是第十三门外语,唯有不忘初心,将其当成沟通的阀门,才能打开我们语言学习的无限潜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