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要立法!也不能馬虎!給孩子打疫苗爸媽還得知道這些

今年12月23號,就在前天,人民日報發佈了消息--我國擬對疫苗管理單獨立法。對疫苗研製、生產、流通、預防接種、補償、賠償等以法律形式進行明確規定,有利於建立系統的、全鏈條的疫苗管理制度。

全文就一個詞兒:監管

疫苗要立法!也不能馬虎!給孩子打疫苗爸媽還得知道這些

一提到疫苗,今年的多起疫苗案讓不少已為孩子接種過疫苗的家長和尚未接種的家長們心驚肉跳。

我兒子今年6週歲,剛剛打完最後一針,到現在我都時不時摸摸孩子頭,看有沒有異常。

從一出生打第一針疫苗開始,每次我們都是懷著十分忐忑的心面對這麼多疫苗種類,真是眼花繚亂。

疫苗要立法!也不能馬虎!給孩子打疫苗爸媽還得知道這些

疫苗要立法!也不能馬虎!給孩子打疫苗爸媽還得知道這些

今年7月份的長生疫苗事件,正值我兒子6週歲生日,那時候緊張的不行不行的,我們夫妻倆每天翻看疫苗本本,最後一針!最後按時打完防疫針,一切正常,感謝國家!

今天有位媽媽在網上求助“4歲的孩子因為抵抗力差,3年多沒打過防疫針,該怎麼辦?”是啊,該怎麼辦呢?


打疫苗這事,說簡單也簡單,到日子去防疫站打就行了。可為什麼我們的擔心那麼多呢?

疫苗要立法!也不能馬虎!給孩子打疫苗爸媽還得知道這些

百度百科解釋--預防接種是把疫苗(用人工培育並經過處理的病菌、病毒等)接種在健康人的身體內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抗體,獲得特異性免疫。例如,接種卡介苗,預防肺結核,種痘預防天花等。

簡單來說,疫苗就是刺激增強人體免疫細胞的。但還有個前提,那就是打之前,寶寶要健康!

健康可不是簡單的能吃能睡活力四射,我們來認真整理整理:

1、過敏體質(先天性)

很多父母常常忽略孩子是否是過敏體質, 如果孩子對某種事物,或者碰觸某些東西時,身體會出疹子,並伴有過敏症狀。那麼在疫苗接種時,一定要及時詢問醫生,遵循醫囑注射,否則一旦出現過敏,很容易危機寶寶的生命安全。比如寶寶吃雞蛋過敏、身上起疹子,這類寶寶最好不能打疫苗。

疫苗要立法!也不能馬虎!給孩子打疫苗爸媽還得知道這些

2、患疾病

患有心臟、肝臟、腎臟疾病和結核病的寶寶,不宜進行疫苗接種。

3、免疫缺陷

有先天性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的寶寶不宜進行疫苗接種,尤其是活疫苗。前面提到的那位求助媽媽,她的孩子就是因為免疫力低,而不能接種疫苗。

4、有中樞神經系統性疾病

如:大腦功能發育不全、癲癇、高熱驚厥、抽風病史、腦炎後遺症等均不宜進行疫苗接種。

5、有急性疾病的情況

如果寶寶處於疾病的急性期或患有急性傳染病,應暫緩接種,以免加重病情。

6、感冒發燒不易接種

疫苗本身是一種抗原病菌,而寶寶發燒的話,身體免疫力下降,如果堅持注射的話,一方面可能會導致疫苗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則可能出現細菌感染,導致併發症的出現,危及孩子生命。如果寶寶發熱、體溫超過37.5℃時,也應暫緩接種。

疫苗要立法!也不能馬虎!給孩子打疫苗爸媽還得知道這些

7、皮膚病

如寶寶的接種部位有嚴重的皮炎、牛皮癬、溼疹、皮疹及化膿性皮膚病,則應在治癒後再行接種。

另外,打完疫苗後,是要觀察半小時的。疫苗接種後,會出現一些症狀:

  • 正常反應,會出現輕微發熱,流鼻涕,頭暈等症狀,另外還會出現注射部位紅腫,疼痛等問題,一般幾天就好了。
  • 如果是過敏體質,注射一秒後,隨即會出現起疹、水腫、甚至休克的問題。

爸媽在給寶寶打防疫針前,要對自家孩子的身體情況充分了解,不要簡單觀察就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