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如果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

趙愛虎


要論起騎馬打仗,哥倆單挑,朱標肯定不是朱棣的對手。但劉邦面對項羽單挑的建議,答應了沒有?最後又是誰贏了?

假設1398年,朱元璋死了,朱標還活著,即位做了二代皇帝。

朱棣要造反,再也祭不出“靖難”的大旗,因為無難可靖,四海一片昇平,朱棣在所有人心目中,只是個跳樑小醜、破壞國家團結的罪人兼野心家。

把靖難之役一幀一幀的倒放。

“毋使朕負殺叔父之名”,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一大敗筆,朱棣也由此成為開掛的偵察兵,每每遇到兩軍交戰,朱老四先衝上山頭獨自執行偵察任務,反正南軍不敢殺我!

對不起,朱標不會這麼善待朱老四。

“殺朱老四者,重重有賞!”在此前提下,朱棣的最後造型應該是一隻渾身中箭的刺蝟。薨。

根本走不了這麼遠!繼續倒放。

什麼耿炳文、李景隆,有他們什麼事兒!南軍派出的是大將軍藍玉,朱標不死,藍玉就是他鐵桿保皇派,朱元璋不會動他。

藍玉一出馬,大軍沒走到真定,北軍先尿了,薊州等重鎮的兵馬紛紛宣佈歸正,跟這位殺神,我們玩不起!

朱棣四面楚歌,羞憤之下,急火攻心,薨。

根本走不到這個程度?好,那就繼續倒放。

朱棣一宣佈起義,五天後,寧王的八萬帶甲、六千革車和朵顏三衛就開到了北平城下,寧王朱權在城下大喊:“四哥,大哥讓我來收你,麻利兒的,投降吧!”

朱棣在城頭帶著哭腔:“老十七,都是自家兄弟,快些收了神通吧。”

寧王攻進城來,朱棣不甘受辱,薨。

也許還不需要寧王出馬,那我們就再倒倒看。

就在朱棣和姚廣孝商量要起兵之前,中央政府任命的北平都指揮使張信把要對燕王動手的消息跟老孃彙報了一下,老孃點點頭,嗯,如此甚好,皇帝陛下仁德遠播,大明的江山又豈是朱老四這種宵小之輩能撼動的,不要走漏風聲,摁倒再說!

張信會同張昺、謝貴,集合重兵,把燕王府圍了個水洩不通,朱棣親自帶家兵抵抗,混亂中王府起火,薨。

但我們低估了朱棣的徐皇后的影響力,不妨再倒放一下。

朱棣的大舅哥徐輝祖聽說朱棣有想法,寫信給妹妹燕王妃小徐,叱責妹妹沒起到好作用,“螳臂當車,還想要命嗎?”

燕王妃小徐越想越覺得有理,帶著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哥兒仨跪了一地,懇請朱棣不要豬油蒙心,“你不要命,總得想想著三個孩子吧!”“要死你去死,我要帶著他們去跟皇上認個錯去,保住你的骨血。”

朱棣鬱郁而薨。

難道還需要燕王妃小徐出馬?我覺得還可以直接倒放到頭。

朱標即位,把朱棣、朱權他們幾個有兵馬的外地弟弟們找來挨個談心。

朱棣跪在地上。

朱標慢條斯理:“那年老爸拿著大棒槌追著掄你,你還記得是誰給你求情的吧?”

朱棣淚如雨下。

朱標繼續慢條斯理:“那年藍玉告訴我說你在燕王府有不臣之心......聽說後來你還記恨上了他,還去老爺子那裡打他的小報告?”


朱棣汗如雨下。

朱標仍然慢條斯理:“老四啊,我就問你一句話,你要是坐在我的位置上,你會怎麼做?”

朱棣立馬起身,“啥也不說了,哥,我主動削藩,能給我條活路不?”


歷來現實


朱標如果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

朱標畫像

如果朱標不是38歲英年早逝,根本沒有會不會成為對手的問題。朱棣只能老老實實在北京趴著,當個有能力的富貴王爺。

之所以有這種推測,基於以下幾點:

1、朱標可是正宗的嫡長子;

2、朱標是老皇帝朱重八著力培養的接班人,擁有自己的政治班底;

3、朱標擁有足夠的人望,能鎮得住場子,也有足夠的政治號召力。

首先作為嫡長子,朱標的繼承權是沒有人敢質疑的。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朱元璋定下的鐵律,從嘉靖朝“大禮議”和萬曆朝的“國本之爭”來看,明朝的士大夫對於朝禮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

如果朱標不死,朱棣根本不會動爭大位的心思。雖然,他自己也號稱是孝慈高皇后馬氏的嫡子,但恐怕也就是他自己說說而已。

他必須是馬皇后的兒子,可能更多源於靖難之役後,坐上了皇位倒推自己,必須為嫡子,以正其位。

目前,史學家多認為其為朝鮮女子李氏碽妃所生。這種說法的主要依據為《南京太常寺志》

記:“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魯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1]

朱棣畫像

其次,作為朱元璋傾力培養的接班人,朱標十歲時便被立為世子,十三歲時,便代父回鄉祭祖。這種安排足以向眾人告示,朱標將會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

為了培養朱標的政治能力,朱元璋給它配備了堪稱豪華的教師集團。其中不但包括宋濂這樣的名儒,還包含李善長(太子少師)、徐達(太子少傅)、常遇春(太子少保)等功臣元勳。除此之外,馮勝、胡美、廖永忠、李伯升、趙庸、王溥、楊憲、傅瓛、康茂才、張興祖、孫興祖、吳楨、耿炳文、鄧愈、湯和、劉基、章溢、文原吉、範顯祖,都是太子府的執政班底。

這個堪稱豪華的太子班底,足以說明朱元璋對自己這個兒子無比信任,從未動過易儲的念頭。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強大的太子班底,才會有朱元璋諭之曰:“朕於東宮不別設府僚,而以卿等兼領者,蓋軍旅未息,朕若有事於外,必太子監國。若設府僚,卿等在內,事當啟聞,太子或聽斷不明,與卿等意見不合,卿等必謂府僚導之,嫌隙易生。”[2]

如果朱標不是英年早逝,而是一直活到繼位,時年44歲的朱標,具備完整的政治控制力,根本不會出現朱允炆主少國疑的局面。就算朱棣有志於天下,也沒機會。

要知道,起兵造反可是一件成本極高的工作,一般只有三種情況下才會出現:

要麼覺得自己擁有絕對的把握,一定成事;

要麼就是被逼的沒辦法了,反不反都是死,乾脆拼了;

第三種是造反的人缺心眼。

朱允炆畫像

最後,朱標在朝中擁有足夠人望,足以鎮得住場子。

《明史》曾經這麼評價朱標:“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3]

從以上記載可見,弟弟們有過多是這位兄長在皇帝面前為其求情,如果朱標順利接任皇帝位,以他仁厚的性格自然不會有“削藩”之事。所以,朱棣也就不會有被逼無奈的藉口。

另外,如果不是朱標英年早逝,朱允炆“主少國疑”之勢已成(朱允炆年紀倒是不小了,不過沒有政治經驗,已經是驗證過的),藍玉案是不是會爆發還真不一定,如果要是藍玉尚在,朱棣估計就更沒動手的心思了。

綜上所述,朱標活著,明朝根本不會有“靖難之役”,也不會有遷都北京之事,也不會有《永樂大典》,就是有也不會叫永樂大典,沒準叫個什麼大典。當然了,歷史是沒有如果這種東西的。

[1]、《南京太常寺志》 汪宗元[2]、《明史·卷115》;[3]、《明史 列傳三》

獨立思維、個人視角,我是頭條號“藏地讀行”,期待您關注。

各位爺,您要是看著覺得還中,要不嘗試點個“贊”?

我用人格擔保,點了絕對不會懷孕!哈哈哈!


藏地讀行0白髮布衣


朱元璋的所有兒子中,沒有任何一個是老四朱棣的對手,包括皇長子朱標。

那麼,如果朱標不死,順利繼承了朱元璋的皇位,朱棣會不會仍然造反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看一看朱棣造反的原因是什麼。

朱棣造反,是對朱元璋隔代傳位的不滿嗎?可能有一點,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他造反,實際上是被自己的侄子建文帝逼的。

建文帝上位伊始,便聽了腐儒的建議,著急忙慌地削藩。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實力最雄厚的燕王朱棣。

朱棣知道,削藩之後,自己就完全變成一個混吃等死的廢物了。這種生活,久經沙場的朱棣當然難以忍受。怎麼辦呢?

朱棣性格強悍,是朱元璋的所有兒子裡最像朱元璋的。這種性格的人,不可能坐以待斃。為了對抗建文帝的削藩,他乾脆扯起了造反的大旗。可見,朱棣造反是不得已而為之。

所以,如果朱標不削藩,朱棣幾乎不可能造反;如果朱標像建文帝一樣削藩,朱棣照樣會造反。

如果朱棣造反,朱標能夠擺平他嗎?

不會。

通過史書記載可以發現,朱標其實就是大一號的建文帝朱允炆。不管是性格還是能力,父子倆都很像——這恰恰也是朱元璋喜歡朱允炆的原因。

所以,建文帝搞不定的事情,朱標也夠嗆。


趣談秘史


朱標不死的話,朱棣不是朱標的對手。朱標不僅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也是朱棣的大哥,朱棣還真的不能反抗自己的大哥啊,當然朱棣有想法也只能吞進肚子裡。朱標看上去很仁慈,不過同樣心機深沉有能力。朱標對於自己弟弟們的慾望再清楚不過了,他有足夠的能力應付,其實朱標早就和朱棣交過手一次了。

朱標是太子,是朱元璋立的,可是在朱標當太子的時候,就常常和朱元璋在政見上鬧矛盾,朱元璋強調對官員苛刻,朱標則反對,要用懷柔的手段安撫官員。朱元璋為了皇權的穩固,決定分封藩王,甚至誅殺開國功臣,朱標強烈的反對,不惜和朱元璋爭吵起來,因此朱標和朱元璋的關係漸行漸遠。特別是朱標當時已經患有重病了,活不了多長時間了,加上自己的兒子朱允炆實在太仁弱了,朱標是害怕自己死後,自己的後代不能當皇帝啊!朱元璋也看到了這些情況,因此就有了換太子的想法,畢竟朱標活不了多久,朱允炆實在不是做皇帝的材料啊!朱元璋看上了自己的四兒子朱棣,朱棣英武非凡,果敢有勇氣,很像自己,朱元璋非常喜歡朱棣,覺得朱棣是當皇帝的好材料。朱標知道朱棣的能力,是自己最大的威脅,朱標想就算自己死了,也不能讓朱棣搶了自己後代子孫的皇位。朱元璋對朱棣表示了自己的想法,朱棣當然興奮了,自己想當皇帝很久了,特別是在朱標重病的時候這個想法更強烈了。有了朱元璋的提示,朱棣開始了運作。同時有病的朱標也作出了安排,兩人在皇位的問題上有了一番交手。

一天上朝,朱元璋就表示了要換太子的想法,覺得朱標病重了,皇孫太廢物,還是早確定立太子為好。開始群臣沒有表態,終於依附朱棣的官員立刻上書說,朱棣無論哪個方面都出眾,太子非朱棣莫屬,朱標一派的官員立刻反對,“嫡長制”必須遵守,所謂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再說了朱標有兒子是不能立其它的皇子的。就這樣朱標和朱棣這兩派的官員爭的不可開交,為了太子的問題連續吵了幾天,那時的朱元璋並沒有表態,就看著底下的官員吵。朱標很清楚自己的父親是個強勢的皇帝,總在最後才會出手的,自己的後代地位可能不保了,朱元璋肯定最後會以強壓的態勢逼著官員就範的,因此朱標使出最後的一招,這一招真的要命啊!朱標因為仁愛,所以很多官員都依附於朱標,朱標就對這些官員說,上書是不能說服朱元璋的,一定要用更激烈的方式對抗,說理不行就死諫,死諫不行就集體辭職,一定要朱元璋就範。就這樣大批的官員上書必須立皇長孫為太子,不然就辭職不幹了,這下子就徹底惹毛了朱元璋。朱元璋把一批批的官員辭職的辭職,關進牢房的關進牢房,可是官員就是不消停,最後朱元璋還殺了一些官員,但是事情還是沒有停止,官員都不要命似的上書,大有一副只要真理在哪怕沒了命。朱元璋被這些有著儒家思想的瘋狂官員搞蒙了,自己再殘暴也不能把所有的官員殺掉啊,自己不就成了光棍司令了嗎?朱元璋徹底的服軟妥協了,立朱允炆為太子,朱標贏了,不久就病死了,朱棣輸了,只能灰溜溜的回去北方自己的封地了靜靜的等待機會。

朱標認為萬事大吉了就放心的去了,朱元璋死後,朱允炆順利當皇帝,只是朱允炆實在能力有限啊!搞個削藩搞的最後朱棣起兵攻入了南京,朱允炆逃跑了,這一局朱棣贏了當了皇帝。如果朱標不死,朱棣不可能當皇帝,可是一切都是如果啦,歷史只有結果,沒有如果!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朱元璋與馬皇后共有五子二女,分別是長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長女寧國公主,次女安慶公主。其中朱標生於公元1355年,朱棣生於公元1360年,也就是說朱標比朱棣大五歲。我們先來看看朱標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朱標出生的時候,朱元璋正在攻打集慶(南京),朱元璋得知朱標出生後,十分高興,就在一座山上刻了八個字“到此山者,不患無嗣。”朱標做為朱元璋的長子,而且還是馬皇后所生,朱元璋自然對朱標的期望值很高。

公元1360年,朱元璋就讓大名士宋濂等人成為朱標的老師。公元1364年,朱元璋在應天府(南京)稱吳王,朱標成為世子。公元1367年,朱元璋讓十三歲的朱標到濠州去祭拜先祖。

臨行之前,朱元璋對朱標說:古代的名君,都知道百姓的疾苦,此行,我希望你能好好的瞭解民間的疾苦,熟悉民間的風俗,就知道我創業的不易了。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朱標被立為太子,朱元璋讓左丞相李善長、右丞相徐達、常遇春、左都督馮勝、劉伯基、耿炳文、湯和等人擔任朱標的老師,可見朱標老師陣容的強大,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朱標的厚望。

朱元璋每次出征的時候,都由太子監國,並請了很多名儒為太子和諸王講學,並從國子監挑了十多個青年才俊為其伴讀。朱標身上沒有半點紈絝之氣,十分的仁厚,聰穎,溫文爾雅,對宋濂等名儒十分尊重。

後來宋濂被牽扯到了胡惟庸的案件中,朱元璋想處死宋濂,朱標和馬皇后力保,才免一死。洪武四年,朱標娶了常遇春之女,洪武七年,朱標的長子朱雄英出生,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朱標的次子朱允炆出生。

朱標二十二歲之後,朱元璋命令一切的政事都先交給太子處置,然後再奏請朱元璋,這個顯然是想讓太子直接參與國政,朱標就開始協理朱元璋處理日常的政務,不過朱標的治國理念是“寬通平易”,和朱元璋有所不同。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命朱標巡撫陝西,朱標回到之後患病。洪武二十五年,朱標去世,諡為懿文太子。朱允炆之所以能繼位,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朱元璋對朱標的疼愛。

而如果是朱標繼位,朱標也不會那麼著急的削藩,朱棣面對自己的大哥,也根本就不可能造反,即使朱棣真的造反了,也完全不是朱標的對手,畢竟朱標不是朱允炆,不會任用李景隆為大將軍的。


歷史簡單說


朱標如果不死,而朱棣又起兵反抗,二人之間誰的勝算更大?可以這麼說,朱標若沒有英年早逝,朱棣絕無可能奪取皇位,因為人心一直都在朱標這裡。



一:作為嫡長子,朱標對兄弟十分關愛,在兄弟之中威望很高。朱標從小就接受了正統的儒家思想教育,再加上有宋濂、劉基等大儒的教導,性格仁慈寬厚,對兄弟團結友愛。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過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在諸王中威信最高。因此,若朱棣起兵反抗,諸王必會心向皇長兄朱標,朱棣有可能會陷入眾矢之的。



二:朱標是文官集團所擁護和栽培的皇太子,在朝廷之中深具威望。在朱元璋討伐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實力的時候,朱標以王世子的身份任南京留守,父王在外浴血奮戰,世子謹慎留守後方,為朱元璋掃除統一障礙解決了後顧之憂。在這中間朱標因其禮賢下士、敦厚仁慈的性格深得文官們的喜歡。1368年朱元璋登基繼位後,朱標被立為皇太子,開始參與中樞,協助父皇處理政務,除了文官集團的傾力輔佐,武官集團中的徐達、常遇春也是太子的堅定擁護者,朱標的皇太子妃常氏即是常遇春的長女。



三:在朱元璋的24個兒子中,朱標最受他喜愛,是明確確立的皇儲。作為皇長子、嫡長子,朱標生於1355年,那一年朱元璋剛剛在紅巾軍展露頭角站穩腳跟不久。朱標的降生對於朱元璋來說是一種福兆,因此他傾盡全力培養朱標,對他寄予極大的期望。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立為皇太子,正式確立他為接班人。自古以來皇帝確立儲君的還未有如此之快的先例,像朱元璋這樣剛一建立新朝就立馬立儲君的更是罕見。由此可見朱元璋真是無比喜愛這個各方面都非常優秀的兒子。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標視察陝西回來後,因風寒病逝,八月葬孝陵東側,即明東陵,諡“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如果沒有英年早逝,這個以“仁孝”著稱的皇太子可能將以天下士民之眾望順利登基,而天下子民亦無不俯首稱拜。這是人心所向,天命所歸,是一切他力所不可逆轉的,即便朱棣再英勇,一旦挑戰最高皇權,下場註定是很慘的。


大國布衣


朱標比朱棣年長五歲,是朱元璋花費大半生心血培養出來的接班人,在識人用人治國安邦上,是朱棣遠遠比不了的。

雖然朱棣能征善戰,驍勇多謀,與朱元璋性格相似,但他畢竟只有燕北彈丸之地,從天時、地利、人義、實力上,都不比朱標。

接下來,我們來算算朱棣到底有多少籌碼可以與準皇帝朱標抗衡。

朱元璋是一個窮怕了的人,得到天下後,為了讓子孫們世世代代享有富貴榮華,先後將24個兒子封為藩王。每一個藩王食糧萬石,相當於月薪百萬,王府設有親王護衛指揮使司,轄軍三護衛,護衛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近兩萬人,也就一個師到一個軍的兵力。

邊塞諸王因有防禦蒙古殘餘勢力的重任,所以護衛甲士尤多。因為他們鎮守著邊塞,故又稱為塞王。

朱棣就是塞王,他的燕王府配備三個護衛指揮使司、二個圍子手所、一個儀衛司,約有三萬餘人。

朱棣在燕北邊塞負責築城屯田、訓練將兵、巡視要害、督造軍器。曾多次出塞征戰,打敗元朝殘殘部。由於朱棣功績卓著,朱元璋令其“節制沿邊士馬”,地位獨尊。

當然,朱棣在長期的軍事活動中得到應有的鍛鍊,軍事指揮才能日益提高,相應的政治野心也隨之萌發。

但就憑朱棣這幾萬員工、千萬利潤的民營企業,想跟壟斷天下,坐擁百萬員工的朱標鬥,那簡直是鹹鴨蛋碰鵝卵石。朱標從二十幾歲就開始參與治理國事,朝中大小文臣武將都敬服於他。為了給他樹立威信和恩惠,朱元璋常唱黑臉,朱標就唱白臉,挽救了許多朝臣的命,當然這些人是會誓死效命於朱標的。

同樣,朱標以仁愛剛直的形象成了弟弟們的楷模,二十幾個弟弟都對他恭敬有加。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還為朱標創建了一個“武人團”,戰神藍玉是團長,特為朱標留著收復北元用的。

藍玉的戰鬥實力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朱棣要是跟他打一仗,十有八九會輸得連褲衩都沒有。

藍玉是朱標的舅舅,也是朱標的忠實擁護者,有他在,朱棣哪有膽量造反。

正是由於藍玉太厲害了,朱標死後,朱元璋想到,皇太孫朱允炆震不住藍玉,所以才想方設法整了個“藍玉案”,牽扯一兩萬人,將整個“武人團”滅了,將絕大部分能征善戰的老將也滅了。

要不然,也不至於當朱棣發起“靖難之役”時,建文帝朱允炆無將可用,最終讓紈絝子李景隆掛帥出馬,導致節節敗退。朱元璋用盡心機,為子孫們鋪好了所有的路,千算萬算,最終沒算到自己的子孫也會鬥得死去活來。

管他怎麼鬥呢,反正都是他朱家的天下。


南宮尋歡


中華文字真的是博大精深,朱標如果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這句話讀出來感覺好像太子朱標鬥不過朱棣一樣,在真實的歷史中真是如此嗎?當然不是,這句話準確的說應該是這樣,朱標如果不死,朱棣敢和朱標競爭嗎?

瞭解明史的都知道,朱棣敢造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皇帝是朱允炆,朱棣也是歷史上第一個藩王造反成功的人。可是假如說朱標不死,朱棣九成的幾率不會造反,他也不是傻子,皇位固然誰都想要,可是沒有絲毫勝算他不會傻到去造反。朱標不死的話,即使朱棣造反了,朱棣也不會是朱標的對手。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首先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並且是太子,同時朱標還是朱元璋眾多兒子中最喜愛的一個,從朱元璋開始造反,就一直把朱標帶在身邊言傳身教,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好兄弟們也都知道,朱元璋的繼承人肯定就是朱標。等到朱元璋稱王之後,他毫不猶豫的選擇朱標做世子。

在朱標做世子的時候,朱元璋就為他找來很多大師,專門教朱標。等到朱元璋稱帝的時候,朱元璋更是毫不猶豫的立下太子,還是朱標。朱標做太子的時候,朱元璋給他找來全國上下最好的老師學習各種知識,可以說朱元璋在朱標身上注入了全部的心血。朱元璋經常把權利下放給太子讓其處理政務。

古時候太子和皇帝的矛盾其實是很深的,皇帝絕對不會下放任何權利給太子,這是大忌。可是朱元璋依然這麼做了,在歷史上屬於比較罕見的情況。朱標也非常會做人,那些開國功臣們也都很喜歡他,自然會一直支持他,試問這樣的局面,朱棣拿什麼競爭?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最後是白髮人送黑髮人。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是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下,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朱標不死,即使給朱棣100個膽子,他也不敢起兵造反。

第一,朱標擁有強大的治國陣容。史書上記載,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在領軍攻打集慶,得知情況後,大喜,隨即在當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無嗣。”朱元璋從小就喜歡太子朱標,對其愛護有嘉,聘請宋濂等名儒為帝師,悉心教導朱標。到了洪武元年,大明王朝剛剛建立,朱標就被立為太子,還為其選拔了一批功勳卓著,德高望重的文臣武將兼領東宮,輔導太子治理國家。其中有左丞相李善長兼任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任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還有馮勝、鄧愈、湯和、劉基、章溢等人也在其中,我就不一一述說了。

朱元璋每次外出征戰之時,讓朱標監國、令文臣武將盡力輔佐,一來可以鍛鍊朱標治理國家的能力,二來密切了朱標與群臣之間的關係。另外一方面,常遇春的女兒嫁給了太子朱標為妻,乃是太子妃。藍玉又是常遇春的妻弟,如此算來,明朝兩大名將與太子朱標乃是姻親,定然會堅定不移地站在朱標這邊。

朱標擁有如此強大的文臣武將陣容,試問朱棣敢不敢有過多的非分之想呢?

第二,朱標是百姓心目中的“明君”。朱元璋為了讓太子“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特地將一切政事交由朱標處分,然後奏聞自己,當時朱標年僅二十二歲。朱元璋時常告誡說,“我之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見面,不斷聽群臣意見,批閱各地奏章,學習治國之道,目的是為了讓你牢記幾個原則:第一是仁,能仁才不會失於疏暴;第二是明,能明才不會惑於奸佞;第三是勤,只有勤懇才不會沉溺於安逸;第四是斷,能斷不致牽於文法。”從此之後,朱標勤勤懇懇地協助朱元璋處理日常政務,治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強。

史書上記載,朱標溫文儒雅,慈仁殷勤,希望實行“寬通平易之政”,但是有些時候與朱元璋意趣不合而難行其道罷了。如果朱標登基稱帝,掌握大權,必然會實行“寬通平易之政”,那麼必然會國泰民安,一副欣欣向榮的模樣,試問朱棣還敢舉兵造反嗎?

第三,朱標是群臣心目中的“仁君”。朱標性格仁慈溫和,深受群臣愛戴。洪武十三年,爆發了著名的明初四大案之一,胡惟庸案。由於宋濂的長孫宋慎,與胡黨中人過往甚密,因此也被牽扯到此案。當時朱元璋想要誅殺宋濂,最後在馬皇后及太子朱標的力保之下,這才得免一死,發配四川。

一日,朱元璋又要大開殺戒,太子勸諫說道:“陛下殺人過濫,恐傷和氣。”朱元璋不作聲。

第二天,朱元璋故意丟下一條棘杖,讓太子去拿。太子聞言後,面有難色。朱元璋說道:“你見上面有刺不敢拿,我現在幫你把這些刺全部去掉,再交給你,豈不是更好。我所殺的都是天下的壞人,內部整理清楚了,你才能當這個家。”

朱標卻不認同,說道:“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意思是說有什麼樣的皇帝,就有什麼樣的臣民。

朱元璋大怒,拿起椅子就朝他扔去,並繼續追打。

朱標連忙跑開,嚇得連忙把懷中畫掉在地上。

朱元璋撿起畫,看到圖中馬皇后揹著自己逃跑,回憶起自己當年創業時多麼的艱難,怒氣也就消解了。

溫和仁慈的朱標乃是群臣心中的“仁君”,在群臣心中具有很高的威望,也能鎮得住這些開國功臣。有些學者認為朱元璋晚年大肆屠殺開國功臣,就是因為朱標的意外離世,害怕性格柔弱的皇太孫朱允炆鎮不住這些開國功臣們,所以這才舉起了屠刀。

朱棣之所以造反成功,有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朱元璋屠殺了太多的名將,可以說是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如果朱標登基,開國功臣們不被屠殺,朱棣還敢輕舉妄動嗎?

第四,朱標是諸王心目中的“好大哥”,威信很高。\t史書上記載,朱標從小接觸儒家經典,性格上來說,仁慈寬厚,重視親情,對其他諸王十分友愛。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人曾多次犯錯,要被朱元璋懲罰,都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才使他們免受責罰,因此,朱標在諸王心中具有很高的威信。

第五,朱標不死,朱棣沒有一個很好的造反理由。古代皇位繼承有個原則,就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朱標死了之後,本來朱元璋應當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其他兒子,然後朱元璋卻把皇位傳給了孫子,違背了這個原則,也是朱棣起兵造反的一個理由。當時朱標就是嫡長子,如果朱標不死,繼承皇位的話,那麼燕王朱棣的起兵理由也就沒有了,試問他該以什麼理由起兵呢?

朱棣是個雄主,五徵漠北,拓展疆土,還創造了永樂盛世,非漢唐所能並肩的,但是我想說的是,如果朱標沒有英年早逝,順利登基稱帝的話(或許只要晚死幾年,登基過渡一下),即使給朱棣100個膽子,也不敢舉兵造反。倘若朱標登基稱帝的話,也一定會開創一個永樂之外的太平盛世,朱棣只是朱標朝中默默無聞的一位普通王爺罷了


清風明月話歷史


提問者應該是把“篡位者”的標籤貼在朱棣臉上了,認為朱棣不管如何都會造反。以我來看,如果朱標不死,朱棣根本不會造反,他會老老實實的做明朝藩王,不敢有半點造次。理由如下:

按常理來說,朱棣和朱標成為對手只有兩種情況:

一是朱元璋在世時兩人有奪嫡之爭。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因為早在朱元璋稱帝之時,就已經把朱標立為皇太子了,不僅朱元璋對朱標非常寵愛,而且朱標為人寬厚,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許多重臣元勳都支持朱標,所以朱棣根本沒機會染指太子之位。

第二種情況是朱標繼位後,朱棣起兵造反。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1、朱棣沒有造反的理由。朱允炆繼位後,朱棣之所以會發動“靖難之役”是因為朱允炆實行削藩,傷及了朱棣的根本利益乃至生命安全,被逼無奈的朱棣才會選擇“鋌而走險”,推翻了侄子的皇位。所以朱棣造反根本原因在於削藩。

如果朱標繼位,朱標會不會實行削藩政策呢?我認為是不會的。據史料記載,朱標為人寬厚,做皇太子之時就多次勸解父親寬恕二弟、三弟在封國犯下的罪過,可以看出他對弟弟們的感情是很深的。所以繼位後的朱標是不會削藩的,朱棣也就沒了造反的理由。

2、朱棣沒有造反的實力。朱棣之所以能推翻朱允炆,是因為朱允炆身邊沒有足智多謀的謀臣和能征善戰的戰將,而這些人都被朱元璋以各種罪名殺掉了。而朱元璋之所以要殺功臣,是因為太子朱標早死,他害怕年幼的朱允炆鎮不住那些開國功臣。

如果朱標不死,朱元璋就不會對功臣大開殺戒。因為朱標早早就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子,而且他的妃子是大將常遇春的女兒,所以他在功臣之中有很高的威信,可以鎮得住這些人。以朱棣手下的將士素質來說,是敵不過那些開國功臣的,所以朱棣也沒有造反的實力。

朱棣既沒有造反的理由,也沒有造反的實力,所有朱棣是不會造反的(除非他缺心眼),他也無法和朱標成為對手,只會老老實實做他的燕王,為哥哥朱標守衛大明北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