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家暴,明星家暴,名人家暴.....

這個詞似乎不只是存在網絡,現實時候中時常出現,只是很少願意向他人提及,不願向別人承認你遇到了一個錯誤的人。

《當家暴發生在你面前》,法國達人秀現場兩個舞蹈演員以家暴為主題用舞蹈“還原”了一段家暴現場。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舞蹈開場,女演員化了一個帶輕微傷痕妝容,她和男演員二人微笑著跟評委打招呼,還在表演前親了一下,現場氣氛溫馨活躍。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當音樂響起,畫風突變...醉醺醺的丈夫踉蹌著回到家,看到穿著睡衣的妻子,第一反應不是開心,而是直接推搡。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又使勁把妻子的頭扭了90度,妻子生氣的轉過頭。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遇到妻子的反抗,丈夫面露兇惡強行將妻子的臉掰過來。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妻子很快被抓著領子拉了回來,丈夫先是抓著妻子的頭髮繞了半圈。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又把妻子高高舉起,而後摔到地上,丈夫似乎還不滿意,拉著妻子的胳膊在地上轉了一圈,妻子披頭散髮倒在地上。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不解氣,丈夫又提著妻子的衣服把她拉了起來,摔到地上,這一次,妻子在地上躺了很久。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可這並還沒有結束.....妻子又被丈夫抓住衣服拉了回來,她沒站穩後退了好幾步。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又被使勁摔了出去,她在地板上直接被摔得翻了個身,又是一段時間,她躺在地上沒有起來。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妻子想要出去,她試圖掙脫並扯住丈夫的衣服,似乎成功跑開了。可再次被丈夫用衣服又一次拉了回來......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2分鐘的舞蹈結束了,家暴似乎沒有停止。舞蹈的目的是希望更多人看到後,能夠參與到反家暴的行動中來。

現場的評委和很多觀眾都沒有反應過來,然後所有人起立鼓掌,評委“哇”聲不斷,有觀眾大喊“太棒了、太棒了”。評委表示,通過這樣的方式向人們傳達有關家暴的信息本身就值得讚揚。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有網友看完後表示,從開始到結尾,完全是哭著看完的,全身起雞皮疙瘩。也有人想起了自己曾經親歷或目睹過的家暴。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在新聞裡看到的家暴遠比這段“還原”來的猛烈。而且這樣的受害者並不在少數。

根據全國婦聯最近針對已婚夫婦的一項調查顯示,30%的已婚婦女曾經經歷過某種形式的家庭暴力。每7.4秒就有一位中國女性遭受家庭暴力。40%的女性殺人案件和家庭暴力有關,每年約有9.4萬名婦女因不堪家庭暴力自殺。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看到過這樣家暴的報道,片中主角是幾位遭受家暴,卻不願離開。

“結婚39年,被家暴39年。年輕時有想過離婚算了,但是他每次一說好話,痛哭流涕的樣子總讓我覺得他會改,所以每次我都會原諒他。”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剛懷孕那會兒,他喝醉酒回來,拿擀麵杖往我肚子上砸,就是往死裡砸的那種,說我生個女娃還不如不生。我想著也是,能怪誰呢,只能怪自己肚子不爭氣。”鬧了離婚,周圍親戚都來勸我,說女人哪兒有不受男人欺負不受婆婆氣的。要懂事,孩子大了他就不會了。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父親在外面有小三,在家裡還總是家暴妻子,妻子一次次的下決心離開渣男,又在丈夫的懺悔中一次次的心軟,孩子經常目睹家暴現場在心中潛移默化的改變了他的心性,變得暴躁易怒。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揮不動拳頭的父親向他的母親跪地懺悔,希望迴歸了家庭。家庭氛圍終於變得平和了。但家暴的陰影並沒有因為父親迴歸家庭而消失不見。耳濡目染長大的男孩,開始變得暴躁,動不動就會選擇動手打罵。打走了3任女友,打散了自己的婚姻。家暴從父親身上轉移到了男孩身上。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家暴的新聞在全球都存在,巴西男子醉酒後回家毆打妻子,將妻子直接從樓道上推了下去;英國一男子對妻子進行家暴,活活將其打死;美國男子因關於房子的意見不合對妻子殘忍毆打。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被家暴的婦女真沒用!”

“一個巴掌拍不響,你要是好好的他幹嘛打你”

“打一下多大點事情,夫妻吵架很正常,你就是太作!”,恐嚇、精神虐待、經濟控制和世俗的偏見煎熬著受害者。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2014年,一份全球暴力成本的報告指出,當年因家暴等人際暴力關係死亡的人數,超越了因戰爭死亡的人數,戰場上每死1人,就會有9人死於家暴等,全球政府每年為了“家暴”須付出約合60萬億人民幣。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家暴”不僅造成的經濟損失,對親人造成的影響和傷害卻是沒辦法用數字計算的。中國家庭暴力的發生率是29.7%-35.7%,其中,有1/4是人格障礙患者,甚至還有些是反社會型人格。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男人打女人叫家暴,家長打孩子一樣叫家暴,成年人與幼童的體力懸殊更大。遭遇家暴的孩子在幼時埋下的“施暴種子”,成年後會因為力量上的優勢,逐漸讓這個種子發芽。

家暴的陰影會跟隨人的一生,遇到家暴一定要勇敢離開它,離開任何讓你受傷害的地方。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2016年,國家頒佈了《反家暴法》,這是保護自己的有效途徑。我們是需要被尊重,被信賴和被愛的,要勇敢說不,保護自己去過更好的人生。

樂意傳播 平臺由2017級榕樹夥伴、CFC公益共同策劃,旨在專注公益信息傳播,助力公益慈善事業發展。


家暴不是“私事”,不存在被打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