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我們在伊犁的4日遊中,逛完了巴音布魯克和那拉提草原,於第3天的傍晚到達了伊犁首府伊寧市,前往北疆唯一的一個以維吾爾族民族風情為主體的大型原生態人文景區 -- 喀贊其民俗旅遊區參觀遊覽。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逛喀贊其要乘坐伊犁一種古老的交通工具“哈迪克”,也就是被稱為“六根棍”的馬車,因最初的車廂是由六根圓木棍並排架起而得名。每輛“哈迪克”除了趕馬車的最多能坐6個人, 一側坐3個人,背靠背,臉朝外,我們這個團有50多個人,差不多僱了10輛車,跑起來很壯觀的場景。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坐上馬車就出發,清脆的鈴鐺聲響了起來。 看街區的街景,很有維吾爾族的特色,導遊說,這裡的人們依舊保留著原汁原味的維吾爾族傳統生活方式,在街區裡也到處都能看到色彩豔麗的維吾爾族民居。這讓我們感到很興奮,因為這次旅遊沒有去南疆維族地區,基本上都是在哈薩克族和蒙古族自治區裡遊覽,對維吾爾族實在是瞭解太少了。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這裡有一個快餐廳,門臉裝修得很有特色。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大街上乾淨整潔,道路也很寬敞,有汽車、摩托車和自行車,還看到了公共汽車的站牌。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據介紹,喀贊其民俗旅遊區位於伊寧市東南方向,面積約22.9平方公里, 是以維吾爾族為主,回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區,人口近10萬。最早維吾爾族群眾從南疆遷居到這裡(喀贊其),大部分以傳統手工製造業為生,而其中多以鑄鍋為業,因此當時“喀贊其”就是指鑄鍋為業的人,但鑄鍋這個行業早已被機械化生產所取代,但這個區域仍然保留了許多傳統手工藝產品,比如馬鞍、鐵藝、木雕等。而在伊寧市,不少少數民族作曲家、作家以及知名人士都出生在喀贊其。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除了旅遊團的馬車隊,別的馬車是不可以上路的。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街道和馬路上剛灑了水,感覺非常的清爽。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進入街區,路邊住戶的大門一一閃過,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真的是太美了。難怪有介紹這樣說:喀贊其是一座箇中世紀中亞異域的迷城。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街區裡 滿眼都是綠色的樹木,這一段的圍牆也塗成了綠色,據說綠色是新疆少數民族比較喜歡的色彩。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兩個孩子在自家的門口向我們招手,露出了可愛的笑容,可惜車速太快,拍糊了。。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門窗和房簷上,都有一些民族特色的小雕刻,藍色居多。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來到了一家對外開放的住戶,大家下車參觀。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剛一進門就看見了高大的葡萄架,一直從院子通向客房和臥室,走在下面好涼爽。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據說這是一戶具有維吾爾族特色的庭院。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院子裡幾乎全都被葡萄架遮滿了。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透過葡萄架的縫隙看上面的房頂,那個圓形的裝飾金碧輝煌的好漂亮。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院子裡有一張幾乎是露天的大床,床上有一個維族婦女在做針線活。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維族的規矩是進門要脫鞋,看客房外面有一大堆遊客的鞋,基本都是女士的,大部分男士都怕暴露了自己腳臭,不敢進屋,就在院子裡閒逛。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院子裡的葡萄架下面掛滿了色彩豔麗的絲巾。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客廳的門口裝飾得好漂亮,藍色是我們這裡看到的最多的色彩,看來是這裡的主色調。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客廳的走廊裡掛著彩色的絲巾和民族服裝。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走廊裡還掛著一件民族樂器,這個細脖子的瓢一樣的樂器,據我瞭解,應該叫都塔爾,是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和塔吉克族常用的一種樂器。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對於新疆少數民族的樂器,我只聽說冬不拉、熱瓦普和都塔爾這三種,但一直分不清他們的區別,這次來新疆總算是搞明白了一些,給大家介紹一下,也不知我理解得是否正確。以下的是都塔爾,和上面的照片一樣,細脖子的琴桿,下面的音箱像一隻水瓢。是新疆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和塔吉克族常用的傳統彈絃樂器,“塔爾”是“琴絃”之意,即兩條弦的樂器。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以下的樂器與都塔爾有些相似,但琴桿有點短,是冬不拉。是北疆的哈薩克族常用的彈撥樂器,是兩條弦的,冬不拉的音箱有瓢形和扁平型的。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以下的叫做熱瓦普,琴桿雖然也是細脖子,但下面的“瓢”很小很圓,琴桿與音箱連接處兩側有兩個對稱的鷹翅形木製彎角, 可以起著保護共鳴箱的作用, 是維吾爾族和塔吉克族常用的彈絃樂器,據說南疆和北疆的熱瓦普形狀還略有不同,好像是兩弦、三絃、五絃的都有。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這是臥室裡床上的佈置,那些花被子色彩好美,質地也很好。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最裡面的小屋有幾件漂亮的掛毯,大家都紛紛在這裡留影,這是一名女遊客和當地的維吾爾族導遊在合影。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這個好像是經書吧,應該是可蘭經。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院子對面有一間小木屋,裡面是一間小臥室,佈置的很溫馨。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廚房裡的設備,已經很現代化了。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花格子的地毯。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在我們離開這間庭院時,一個少婦模樣的女青年騎著摩托車回家了,很民族也很現代的打扮。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在這家附近的街道上,我們又逛了逛,看了看其他住戶的房子,風格也都和他們家差不多。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看見了幾個放學的小學生,還有幾個俏皮的小男孩在玩耍。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我們的馬車一溜兒排開在等人,看街道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摩托車居多。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這裡的住戶對馬車隊都司空見慣了。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以下就是我和老妹乘坐的馬車,穿紅衣服拍照的就是我老妹。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坐在我們的馬車上讓老妹給我拍張照。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參觀完這一家,導遊招呼大家快走,還要去參觀一家歐式風格的庭院和一家巴依老爺的住宅。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白樺樹和藍色的窗,真像是一幅畫。

「家鄉文化印記」伊寧喀贊其民俗區—乘哈迪克車,逛維族風格大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