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挖地道除掉權臣,確定不是在搞笑?

傀儡並不少見,尤其是在皇帝如走馬燈一般迭換的南北朝。

元善見得以成為其中一員,完全拜高歡高澄父子所賜。

高歡起初立元修為帝,沒多久兩人鬧矛盾,元修就跑到長安宇文泰那裡去了,高歡數次寫信請皇帝回來,元修都不理睬。沒辦法,高歡只好從北魏宗室中再挑一個皇帝出來。

他開始選定的是清河王元亶,然而這個王爺還沒當上皇帝就開始在高歡面前擺譜,高歡就扔掉他,選了他的兒子,時年十一歲的清河王世子元善見。

北魏從此正式分裂為東魏、西魏。

高歡在時,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類似元修跑路的事情,一直對皇帝很恭敬。因此元善見雖然沒有實權,但日子過得還是比較滋潤的。

皇帝挖地道除掉權臣,確定不是在搞笑?

高歡一死,他的苦日子就來了。高歡的繼任者高澄與他父親完全不同,對皇帝十分不客氣。不僅在背後稱元善見為“痴人”,甚至當場毆打皇帝。

在“欺君罔上”這一點上,高澄甩了司馬昭幾條街。

元善見悲憤至極,吟詩道:“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志義動君子。”

歷來傀儡皇帝除掉權臣的方法,幾乎都是將其騙進宮內,再行誅殺,如孝莊帝元子攸手刃爾朱榮,宇文邕用幾個太監就除掉宇文護,再如清朝康熙帝翦除鰲拜。

元善見做了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事:挖地道。

他與元瑾、荀濟等密謀,假稱在宮內修假山,暗中命人挖地道,打算挖到北城高澄經常住宿的東柏堂,將其殺掉。

皇帝挖地道除掉權臣,確定不是在搞笑?

這想法簡直匪夷所思。皇宮到東柏堂最起碼幾十裡遠,那個時代又沒有探測儀等工具,挖地道的時候他怎麼保證不會挖偏方向,怎麼確定地面上是東柏堂?即便能挖到,又怎麼知道高澄身邊沒有護衛?如何行刺殺之事?

接下來證明這些都想多了。

地道挖到千秋門的時候,守門人發覺地下有響動,必然有人在地下挖地道,馬上告訴了高澄。誰都明白皇帝在幹什麼了。

高澄帶兵入宮,質問皇帝:“陛下為什麼要謀反?臣父子兩人功在社稷,有什麼地方辜負了陛下?”(陛下何意反耶?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陛下耶?)示意左右捕殺嬪妃。元善見正色道:“你自己要謀反,又何必來指責我?我自己的生死都已置之度外,何況嬪妃呢!” 高澄被問的啞口無言,只好跪下大哭謝罪。

事已至此,元善見也無可奈何,只好在宮中設宴與高澄共飲,到夜裡才結束。

三天後,高澄就將元善見軟禁到含章堂,參與“謀反”的元瑾、荀濟等人都被烹殺於市。

兩人共飲之時,元善見應該有不止一次的機會可以除掉高澄。《北史》評價元善見“力能挾石獅子以逾牆,射無不中”“有孝文之風”,這麼勇武的人卻錯過了一次次的良機,終高澄一世,他都未能奮起一擊。

這唯一一次的反抗,卻令人瞠目結舌倉皇收場。從這點上看,也難怪高澄叫他“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