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到“渣龍”,週一圍用演技改變我們的刻板印象

對於故宮,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莊嚴、雄偉壯觀這些應該都是大家都故宮的第一印象吧,但是新的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全新的故宮,給我們看到了故宮另外的一面。鄧倫和週一圍是《上新了·故宮》裡面的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

從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到“渣龍”,週一圍用演技改變我們的刻板印象

今年夏天有兩部很熱的電視劇《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兩部戲都是以乾隆年代位時代背景,發生在乾隆兩位不同妃子身上的故事,一位是嫻妃一位是令妃。兩部劇的故事人物設定也是完全的相反,也刻畫出了兩個不一樣的乾隆的印象。《延禧攻略》裡面的乾小四刻畫成了浪漫的形象,但是在《如懿傳》裡面就變成了大家眼裡的“渣龍”。同樣的背景,讓大家又不一樣的感受,作為清宮劇裡面,編劇們最喜歡寫的乾隆,到底真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這應該是大家最想要了解的吧!

從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到“渣龍”,週一圍用演技改變我們的刻板印象

從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到“渣龍”,週一圍用演技改變我們的刻板印象

估計在很多80、90後的心中,對乾隆年代的作品,一定少不了瓊瑤阿姨火遍大江南北的《還珠格格》,更加忘不了那一句“皇上,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每次《還珠格格》重播都會縈繞在我們的耳邊。

從“皇上,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到“渣龍”,這次《上新了·故宮》給我們呈現了一個不一樣的乾隆皇帝,週一圍也用他的演技讓我們看到了乾隆內心的獨白。讓我們改變了以往對乾隆的“刻板印象”。

從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到“渣龍”,週一圍用演技改變我們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社會互動人際互動理論裡面的一個要素。社會互動是指社會主體之間為了滿足各種需要而發生的以信息傳播為基礎而形成的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以群體與群體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作用和相互瞭解,從而在經濟、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產生相互影響和相互依賴的社會行動過程。而“刻板印象”就是我們在社會互動中,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對於乾隆,我們的認識一直是電視劇裡面塑造出來的“刻板印象”,但是《上新了·故宮》改變了我們這一印象。

歷史上乾隆皇帝愛江南,他也曾經6次下江南,但是去一趟就要好幾個月,可以看出他對江南的喜愛,而且乾隆也把江南搬到了他的御花園倦勤齋裡面,在這座私人戲院裡面,見證了乾隆的多面人格。

從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到“渣龍”,週一圍用演技改變我們的刻板印象

而倦勤齋整個設計就是一個“輪迴”,從一個小鏡子後面進入到了後面的戲臺,都是從這個戲臺出去又回到了一開始的只有一條小小通道的竹香館,這樣的設計真的不得不讓大家感嘆,“要是在今天,乾隆一定是一個很棒的設計師”。

而乾隆最欣賞的就是王羲之,在週一圍飾演乾隆的這一段,和心中江南的自己的對話,渴望在湖上泛舟,傾聽鳥語花香,但是卻“高處不勝寒”。週一圍這一段演繹得很好,臺詞功底很不錯,眼神裡都是戲,很打動人,看到了一個與電視劇刻畫的“多情”的形象完全不一樣,凸顯了帝王的一種孤獨感。

從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到“渣龍”,週一圍用演技改變我們的刻板印象

嚮往的是自由,無奈卻是一代君王。《上新了·故宮》真的是一個好節目,有人會誤把電視劇當成了歷史,而這才是真正的給我們呈現了一個不一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