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憶苦思甜飯,再捐6.5億,許家印回鄉就是接地氣

“村裡今天比過年還要熱鬧!” 16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高賢鄉聚臺崗村,村民們異常的興奮。與此同時,一則“許家印回河南老家看望家鄉父老”的新聞則在網絡上刷屏了,引來不少網友圍觀。

是的,15-16日,時隔20年,許家印和妻子丁玉梅,陪著96歲的父親許賢高回了一趟河南老家——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高賢鄉聚臺崗村。2天裡,許家印做了3件事:看望家鄉父老,考察其捐贈10多億建設的4所學校、1所醫院及農業基地,決定再向家鄉捐贈6.5億元。

20年斗轉星移,流年成畫。今天的聚臺崗村,已難覓舊時容顏。窗明几淨的房子,寬敞漂亮的校園……連妻子丁玉梅都忍不住感慨,“35年前和許家印回家結婚時,村裡那個窮啊,現在變化真大。”

吃憶苦思甜飯,再捐6.5億,許家印回鄉就是接地氣

出人意料地,在當地生活條件已經大為改善的今天,許家印卻吃了一頓連“簡餐”都算不上的便飯。地瓜、地瓜湯、黑窩頭、煮白菜蘿蔔……網絡上流出的照片裡,許家印和鄉親們圍坐在一起,不知道是不是邊吃邊回憶幼時生活。據說,桌上擺放的,是許家印兒時的家常菜。

1958年10月,許家印出生在聚臺崗村一戶貧困的農民家庭。第二年,因患病沒錢也沒地方醫治,母親去世,許家印成了“半個孤兒”,靠年邁的奶奶照顧長大。舊屋斑駁的牆壁、坑窪的地面、破舊的床板、竹製的揹簍,童年的記憶浮上心頭,許家印打開話匣子:“我們從小吃地瓜和地瓜面長大,鋪的、蓋的、穿的都是補丁摞補丁,現在大夥生活好了,吃的、穿的、住的都越來越好。”

莎士比亞說過,苦難是一種不幸,卻也是人生中的一筆財富。幼時的“苦難”,不但培養了許家印堅韌、不怕苦的優良性格,更令他有著比常人更多的悲憫之心。1978年,許家印考上大學,靠國家每個月給的14 塊助學金讀完了大學。畢業後在國企打工十年,在民企打工五年。1996 年成立恆大,趕上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從七八個人發展成為現在有 14 萬員工的世界 500 強企業。

吃憶苦思甜飯,再捐6.5億,許家印回鄉就是接地氣

這麼多年來,許家印說得最多的是感恩:“我和恆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飲水思源,一定要回報社會,一定要多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時代造就了企業家隊伍,也在呼喚企業家精神。中國當前站在財富榜前沿的第一代,主要為60、70後,他們大多有著艱苦的童年或青年時代,切實經歷過貧窮,正是基於這樣的經歷和認知,才迫切想去幫助或改變現狀。

這些年來,不只是恆大“越做越大”,許家印在慈善上的投入也越來越多。除了反哺家鄉,捐贈巨資建設學校、醫院、農業基地等,還帶領帶領恆大累計納稅超2000億,慈善公益捐款超115億。2015年12月開始,恆大無償捐贈110億,到2020年幫扶畢節全市100多萬人全部穩定脫貧。目前,已捐贈到位60億,幫扶30.67萬人初步脫貧。

恆大官網上寫著這麼一句話,“扶危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飲水思源、回報社會,是民營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從反哺家鄉,到各類慈善捐款,再到幫扶脫貧攻堅……許家印正在用實際行動,帶領恆大人,在慈善的道路上,步履鏗鏘,道路逾來逾深。

吃憶苦思甜飯,再捐6.5億,許家印回鄉就是接地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