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醫療折騰史:入局五年 始終在電商外圍“試探”

京東醫療折騰史:入局五年 始終在電商外圍“試探”

入局醫療五年,京東始終在電商的外圍“試探”。但僅憑電商,做不好醫療?在BAT強壓下“挺身而出”的京東雲,在醫療健康領域有戲嗎?

“健康是一,其他的都是健康後面的零,健康最重要。”

說這話的是劉子豪,他是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雲生態負責人。一個月前,他在一場發佈會上宣佈了京東雲的醫療健康戰略:“京東雲不是醫療專家,是‘水電煤’,是做基礎設施的。”

這是京東今年首次公佈其醫療健康的相關計劃。不過在京東股價大跌、市值縮水、創始人陷桃色新聞陰影未散的當下,這一戰略反響寥寥。

醫療健康這個細分領域已成為“BATJ”必爭之地,但相比之下,京東其實在2011年就初涉醫療健康領域,但進度遠不及騰訊和阿里。

一位業內觀察人士對無冕財經表示,京東目前做醫療只有電商領域有水花,其他領域的投資和整合並不順利,但醫療健康領域最重要的其實是醫療診斷和患者數據。

京東雲此時站出來牽頭,扮演打通上下游數據、資源整合的角色,能彌補京東醫療的短板嗎?

投資收效幾何?

一直以來,劉強東將美國亞馬遜作為京東的“偶像”,亞馬遜進軍醫療領域,是以物流和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這也是亞馬遜優勢所在,亞馬遜雲計算服務可以幫助處理醫療保健領域所需的大量數據存儲和分析。

京東也不會放過這個學習參考的機會。

在互聯網醫療這一塊,京東雖然入局較晚,卻趕上了一個好時代。經過幾十年醫改的洗禮,醫療行業正面臨以智慧化為特徵的新革命。互聯網巨頭們都看到了進軍醫療的巨大商機。

從時間表來看,京東的醫療佈局並不比BAT起步晚,但收效遠不如後者。

2011年,京東就和九州通達成合作,雙方組建京東好醫師平臺,在網上售藥領域佈局,雙方的合作在業界看來是網上銷售藥品資質和流量的優勢互補。可惜,這個看似完美的供應鏈對接合作在不到一年裡就傳出雙方合作破裂的消息。2013年7月,京東將其所持的49%好藥師股權全部轉讓給九州通,“京東好藥師”自此成為歷史。彼時,在以電子商務方式出售藥品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這也被視為此次試水失敗的原因之一。

但是,一次失敗並沒有澆滅京東對醫藥行業的雄心壯志。

2013年,京東投資200萬元建立O2O模式的京東醫藥,繼續進軍醫療。隨後的幾年裡,京東的佈局涉及整個醫療健康產業鏈,包括互聯網醫院、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慢病管理、尋醫問診、電子處方、醫療信息化和醫藥O2O等。

據動脈網統計,在2013至2017這四年間,京東共在醫療健康領域投資了12家公司,投資總額超過4億元。仔細觀察發現,京東進入醫療領域主要是通過合資創辦、投資、自營、戰略合作四個方式來完成,而投資是使用頻率最多的方式,且在2017年資本運作較為活躍。醫療行業門檻高、回報週期較長,用直接投資的方式來進行資源整合,也是企業跨界比較容易操作的辦法。

在這12家被投企業中,A輪、B輪居多,涉及智能硬件領域的企業佔比最大,這符合京東的電商平臺屬性,能豐富其電商平臺的品類。比如投資國內智能體脂秤品牌有品PICOOC,在過去的2017年,PICOOC有品體脂秤產品的出貨量超過百萬臺,在京東商城上的好評率高達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