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名記張洪波的文化苦旅:一路公益一路彷徨

記者 周琳華

張洪波,原《齊魯晚報》資深記者,曾叱詫山東新聞界風雲多年。2016年,在事業輝煌的高峰期,她激流勇退。沉寂一段時間後,人們才發現,她選擇了從事兒童特殊教育工作,成立公益慈善組織——濟南星神特殊兒童關愛中心。從零星的報道中得知她依然很努力,但似乎也很彷徨。近日,她的兩篇微文更是道盡其中的艱難和辛酸。

新聞名記張洪波的文化苦旅:一路公益一路彷徨

9月11日上午,找到濟南羊頭峪山莊,爬上一段長長的陡坡,終於見到了張洪波。曾在晚報上“見”過她多次,然而眼前的她明顯瘦弱了,但眼神依然清亮,語速頗快,顯得機警、敏銳以及名記者特有的素養和風采。

張洪波2001年從山大新聞傳播學院新聞系畢業,在晚報工作15年,洪波工作室主任,《文化人》週刊主編,多次趕赴全國重大事件發生一線採訪,曾報道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玉樹地震、奧運會、歷年全國兩會等重大事件,先後兩次榮立山東省政府二等功和三等功。個人曾被評為山東省直機關十大傑出青年、山東省巾幗建功個人、省直機關三八紅旗手等。採訪過眾多名人政要,如郭樹清、毛新宇、李肇星、丁肇中等。作品多次榮獲:中國新聞獎單項金獎,中國趙超構新聞獎一等獎,中國晚報都市報新聞獎一等獎,山東新聞獎一等獎,大眾新聞獎一等獎等。

新聞名記張洪波的文化苦旅:一路公益一路彷徨

說起在事業的巔峰期突然辭職,她說主要是因為孩子。兒子小寶三四歲時,在幼兒園裡就表現異常,不合群,原地轉圈,老從窗臺下往下跳……老師讓他退學。當時她患有急性胰腺炎,正住院治療。和老師溝通,能否讓他再上十幾天等她出院。可被拒絕了。他們把孩子的小被褥給扔了出來,小寶大哭,撕心裂肺。

後來轉學到另一所幼兒園,不久也出現狀況,老師鄙視,家長抗議,小夥伴欺負……她和愛人不讓入家長群。有一天早上下著大雨,她去送兒子,發現門鎖著,原來班裡組織去外地遊玩了,群裡發了消息,卻沒有通知他們。小寶一邊拍門一邊哭,她呆立,任雨水把自己和孩子澆透……

新聞名記張洪波的文化苦旅:一路公益一路彷徨

開始幾年,她邊堅持工作邊照顧孩子,還策劃了全國首個特殊兒童美術大賽、大草原夏令營等活動,孩子們在草地上撒歡地奔跑,那開心的樣子!

沉默片刻,她忍住眼淚說,其實,他們看上去和正常兒童一樣天真爛漫,心地純正,只是先天的疾病……他們更需要理解和關愛。一個文明社會不應該歧視和放棄他們。這種被社會拋棄的痛才是一個家庭絕望的源頭。

新聞名記張洪波的文化苦旅:一路公益一路彷徨

一個個不眠之夜讓她不得不痛下決心,雖然她深愛新聞事業,但更是一位母親。2016年3月12日,她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報社。

做公益是看上去很美,情況比預想的還難。她把自己多年的積蓄20多萬都投了進去,很快就沒了,如同石沉大海,沒激起一點浪花。租房歷經波折才找到這裡,這三層樓,有教室,活動室,衛生間,休息室等,每月房租兩萬。還有老師們的工資、保險等,政府沒有扶持,全靠社會捐助,但總是入不敷出。上月發完工資後只剩下189.61元,那時窗外華燈初上,她感覺迷茫得不像人間,在辦公桌前坐了很久……

新聞名記張洪波的文化苦旅:一路公益一路彷徨

她坦言,在晚報時,曾大手大腳地買衣服,現在從不逛商場,好幾年沒買衣服了。所有要花錢的聚會、活動,一律不參加。談到不久前她寫的兩篇微文《離開報社的日子,我過得很卑微》及《189.61元之痛》,她說兩篇文章點擊率都在十萬加,募集了一筆資金,不過要全投入四套教材的編寫中,這是針對特殊兒童的教材,老師和學生各一套。“星神”不僅限於康復、生活技能等訓練,還重點要教給孩子們文化知識,讓他們全面健康的成長,有尊嚴的生活。

她說,目前最大的困難是資金缺口很大,還有老師不夠。現在有20多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一些是外省的。每天面對著層出不窮的問題,她常常感到崩潰……她從沒有休息日,一天忙到晚。這個累是身心的疲憊,但還在咬牙堅持。欣慰的是,一年多過去,孩子們都有了明顯的進步,這是給她的最大獎賞。社會也越來越關注他們,捐贈了好多物件。

新聞名記張洪波的文化苦旅:一路公益一路彷徨

一隻小狗臥在她懷裡,她輕輕愛撫著,是她收養的流浪狗。它不時地叫一聲,好像能聽懂我們的話。

如果您有愛心想要幫助他們,或到學校當老師和義工,請加張洪波微信號:186154546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