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即是一個人的味道,品茶即是品人

即做人——做茶人。

一杯茶即是一個人的味道,品茶即是品人。

記得小時候總聽父親說,學做事先要學做人。這句話真的是對我影響一生,也讓我受益一生。每期茶藝班開課時,首先講的不是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不是讓人感覺玄之又玄的泡茶功夫,而是講茶人的精神,即謙遜、包容、真誠,不僅是要理解這3個詞6個字的意義,還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事事去踐行。一個上善若水的人去泡一杯茶,茶怎會不好喝?

一杯茶即是一個人的味道,品茶即是品人

分述一下茶人精神,首先是謙遜。茶文化屬於一個綜合性的學科,它包括歷史(茶的發展史)、地理(茶的產地)、植物學(茶葉本身)、化學(加工工藝中的物質變化)、美學(茶藝)、哲學(茶道層面)等。即使是一個智慧超群的人也不可能每一項都研究得精、研究得透,只能說對某個點有深刻的認識和突破,因此在茶文化領域沒有絕對的老師。

謙遜,是每個茶人必修的品質之一。

其次是包容。我們國家的茶種豐富,有六大基本茶類,還有非茶之茶,再加工茶,色、香、味各不相同,而作為茶人要包容茶的千滋百味,要客觀地品評每一款茶,猶如人生苦辣酸甜,皆是最好的安排,包容接受是茶人修行的重要品質。

最後便是真誠了。人格是和諧的基礎細胞,而真誠是高尚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茶文化的社會功能除了以茶雅緻、以茶敬客,最重要的是以茶行道。真誠也是茶人要修的高尚品質之一。曾有做茶葉生意的學員說:“我想做到茶人的真誠,可是我100元進的茶葉,也要100元賣掉,那我怎麼生活啊?”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只要不標高、不忽悠就可以,是獅峰龍井,就告訴客人是獅峰山的,不是就說不是,不要為獲取更大的利潤以次充好。

一杯茶即是一個人的味道,品茶即是品人

要想泡好一杯茶,首先泡茶之人要有一顆善良、純淨、自然的心,人的品質要和茶的品質相一致,只有這樣茶、人才能融為一體,達到人性與自然相融合。這也是我們從富到貴蛻變的第一步。

其實茶人精神一—謙遜、包容、真誠,不只是茶界友人們的必修課,也是每個社會人需要自我修為的重要品格。

一注水會把泡茶人的喜怒哀樂盡顯其中,所以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泡出什麼樣的茶湯。泡茶心態的3個境界為:靜心斷欲、氣定神閒、行雲流水。

靜心斷欲:當手持熱水壺的時候,要摒棄一切干擾和慾望,守護住一顆寧靜的心,將呼吸的節奏以及對茶的愛一起隨著水流注入茶中。“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易(he)窺其體。流動者愈於安靜,負陰者勝於向陽。真源無味,真水無香。”此時為茶、水、人三者合一,天地精華,宇宙靈物共為一體。

有一次一位朋友誠邀我與他會所的一位茶藝師一起沖泡一款紅茶(那時候我自己的沖泡技藝境界只是停留在第一個層面上的修煉,即靜心斷欲)。起壺的那一刻,手機響了,所有人開始詢問誰的手機在響,當把一杯沖泡好的茶湯分別倒入每位客人的杯中以後,我說是我的手機,有茶客不解,問:“為什麼剛才你像沒聽到一樣,也不回答我們的問話?”我笑而答之:“心動茶動,心寧茶凝。茶為靈物,納萬物之氣,所以初習泡茶功夫首先要做到的是靜心,斷掉慾望。”

一杯茶即是一個人的味道,品茶即是品人

茶藝師修行的三大要素,即:敬、淨、靜

敬:

不管從事什麼行業,懂得尊敬是一個人重要的修養,作為茶藝師要做到哪些呢?尊敬客人、尊敬茶品、尊敬器皿,更重要的是尊敬自己,一個懂得自尊自愛的人,才會懂得尊重他人。

淨:

環境乾淨,器皿乾淨,茶藝師的形象乾淨,最重要的是心靈乾淨,很多時候心靈不乾淨是因為慾望。記得有一期學員在學習茶藝表演的時候,大家都已經入境,唯獨有一位女士,感覺總是心不在焉,魂不守舍。於是我問:“剛才從一樓上來一人,誰知道?”唯獨她舉起手來。我又問:“剛才鄰居家的電鑽響了幾下,誰聽到了?”她再次舉起手。我笑問:“您在想什麼?”她答:“我在想馬上十一點了,回家給兒子做什麼飯呢?下午兩點上課,能不能睡一覺?”所以慾望有時候是一種為他人服務的心理,不能做當下之事,心裡也就不能做到乾淨,因此便不能達到茶藝師的最終境界一寧靜。

靜:

靜是茶藝師泡茶技藝的基本功。躁的心,茶必躁;急的心,茶必急。靜的心與茶本性合一,茶湯必可口怡情。

氣定神閒:定氣閒情,神態恰然是泡茶的第二個境界了。練就一個不被左右的寧靜心態,能在注水的過程中,氣韻悠然,神情自若,且心如泰山,即使笑談間,也能做到心不亂,且靜如湖水。

行雲流水:算是泡茶技巧的最高境界,身、心、水、茶能渾然相融,一體相通,隨心所欲地去泡出適口的味道,茶的味道可由心而生,由人而定,動如行雲流水,靜如處子恬淡。安禪未必需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一杯茶即是一個人的味道,品茶即是品人

輕拂紅袖微側面

清水潺潺戲杯盞

茶香一片

端坐隔案,默無言

似近似遠

拿起

情深意長

放下

始如初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