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春暖花開,你未歸來

熟知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句話的意境十分悠遠綿長,從語言上生出絲盎然生氣,讓人覺得這世間處處陽光,沒有黑暗,初高中的作文中常常提到這句,用來表達現世安穩。但我們都知道這句話的背後,擔負著沉重的過往,它的作者海子,沉睡在喧鬧的軌道上保留世間最寡淡的名分,成為滾滾紅塵中最虔誠嬉笑怒罵卻單純的白衣少年人。人們熟知的海子是個詩人,他不似徐志摩那樣風流倜儻,和多少傾國才女又有多少糾葛,海子看著不像詩人,他是頹廢的,寡言的,粗糙的,就是這樣的海子,卻十分擅長抒情詩,喜歡抒情的詩人大多有一顆七竅玲瓏心,細膩到能發現落葉下的幼蟲,枯枝上的殘雪,夕陽下的剪影,黑夜裡的風聲,寫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應該是這樣的人。但海子說,抒情就是血,要經歷過火烙般的印記才足以成為別人的過目不忘。海子的世界是複雜的,他的詩歌是他靈魂被洗滌時的吶喊,既有對世間美好事物的眷戀,又有對世俗之物的迷惘,在詩學的觀念裡,海子相信大地的原始本質力量,藝術觀念裡,他也崇尚瘋狂。海子認同死亡,這或許就是海子願意用一種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海子,春暖花開,你未歸來

海子最後一首詩《春天,十個海子》中寫道: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因為是絕筆,所以這首詩被別人翻來覆去探究,究竟那一夜海子在想什麼,文字裡蒼涼的孤寂感順著字跡延伸出來,旁逸斜出一點落寞,他說自己是野蠻悲傷的,在光明的景色長久的沉睡,世間只剩他一個還在黑夜裡熱愛空虛寒冷的鄉。詩人用自己敏感的洞察力和生命之光將黑暗照亮,不是追求歷史盡頭,也不想探求精神力的神秘,海子將詩稱為是一個巨大的元素召喚的產物。詩中的世界是理想的,海子明白這一點,但詩人不在意這個世界的真假,他認為世界是真,那就是真,他認為世界是假,那一切就是虛幻,詩人通過原始的語言創造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詩人是主宰。

海子,春暖花開,你未歸來

海子留下的遺書中這樣說:我的死與任何人都無關。越是這樣瀟瀟灑灑的留白就越讓人想要探出點什麼,友人西川說海子的自殺和他敏感,倔強,偏執的性格都有點關係。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海子見到了他的初戀情人,那個女孩在學生時期喜歡海子的詩,戀愛期間海子給她寫了無數情詩,有的長達兩萬字,他們形同陌路的原因誰都不知道,多年後初戀在深圳組建自己的家庭,再次相見時,女孩已做他人婦,並且不再是與海子互相愛慕的人。那夜海子喝了許多酒,朋友問他怎麼了,海子不記得,他只是堅信自己說了很多傷害女孩的話,這些話讓他無法原諒自己,陷入深深的自責。生活中的海子其實經歷了很多磨難,遠沒有詩中那般浪漫,而這件事可能就是壓倒海子的最後一根稻草,他選擇在這種折磨中結束自己,讓沉睡的海子醒來。

海子,春暖花開,你未歸來

書評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來解釋海子的離開:要麼向現實妥協,而成為精神死去的普通人,要麼永遠不低頭,仍成為肉體死去但精神不死的一柱光芒。詩壇乃至文學界一直對海子的行為諱莫如深,因為海子遠沒有他們要向新一代傳達的美好積極向上的精神作為榜樣,並且最後的結局也惹人唏噓,所以海子不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更沒有出現在教科書中,只是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時被人提起,思緒千迴百轉繞到寒冷的夜裡,穿著舊衣的男人,張開雙臂呼喚自己醒來。我們無法評定這種輕易放棄自己生命的行為是不是一種道德罪過,畢竟生而為人,常常身不由己。

海子,春暖花開,你未歸來

海子的死亡是一個詩歌時代的結束,中國詩歌的先鋒性便不再了,取而代之的是泛娛性,海子所處的時代是改革開放初期,人人都懷揣激情,詩歌的發展沒有受到太大擠壓,詩人擁有比較單純的文學環境,沒有一個詩的方式生存,就沒辦法寫出真實的詩。這是大部分文人給海子離開賦予的意義,這種意義帶有人為性,並不是海子的本意,也只是讓我們多一點對詩歌的概念,讓這種文體從高深莫測的神壇走下來,無論如何,海子都不會和我們解釋他做出這樣的選擇時想的是什麼,是那個笑容明媚的姑娘,還是春暖花開的大海,面朝大海,他未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