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逃離婚姻

最近的諮詢過程當中,越來越多的人問我“老師,婚姻這麼痛苦,我們為什麼要結婚?”,也有人說“老師,如果這次我和我老公離婚了,我以後再也不會結婚了。”“戀愛的時候,覺得他哪裡都好,這麼結了婚就變了呢?”。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逃離婚姻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逃離婚姻

....

很多人以為,從戀愛到結婚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毫無技巧可言,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書面上對婚姻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樣的。

婚姻,由兩個人一起生活而組成的合法結合或契約。

可以看到,從婚姻的定義上來看,婚姻只是兩個人一起生活組成的一個契約關係。換句話說,就是兩個人決定長時間和對方在一起而做出的一個承諾,並沒有提到愛情。

那愛情的定義是什麼呢?

愛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強烈的依戀、親近、嚮往,以及無私並且無所不盡其心的情感。

從字面上看,愛情和婚姻實際上是兩碼事。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很多來訪者有一種感覺,彷彿擁有一場愛情並不難,可維持一段長久的婚姻卻很不容易。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逃離婚姻



前段時間有一首很紅的歌,叫《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前兩天在聽外公外婆講他們的婚姻,那時候,結婚的新房還是找單位借的一間房和一張床,領導批了申請,兩人就算是結婚了。婚後的生活也很是艱苦,外公出差在外,外婆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生活,一家人還要算著糧票過日子。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兩個人都是相互包容,相互體諒。他們互相扶持著一步步走過來,閱歷的風風雨雨十分不容易。去年外公住院,快90歲的外婆不眠不休的陪在病床邊。

隨著生存環境的改變,現在只要談到婚姻,不外乎會談到房、車、工作、存款。女人們彷彿想要通過婚姻去換取物質保障,而男人們也很無辜的認為:我當初做的是金錢買賣,義務是要給錢,現在倒好,你給我附加那麼多項義務,不僅要求我養家,還要溫柔體貼、要關心你心情、甚至還要我理解你。

人們越來越吝嗇自己的付出,永遠覺得伴侶做的不夠,越是計較,越是活的不快樂。

我問過外公,在他們的婚姻中,就沒有遇到外面的誘惑嗎?

他說:怎麼沒有,當年再單位上班,有個小姑娘本來自己有對象,把對象甩了我和我好,結果被我狠狠的拒絕了。

我很好奇,是那個姑娘不好嗎?

外公卻反問我,她好不好和我有什麼關係呢?我已經有家庭了,就算她是個天仙,和我也沒有半毛錢關係呀。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逃離婚姻


外公的話讓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本書裡面提到的一個觀點:

當我們開始需要伴侶時,我們便在心中描畫出一個夢中情人。這個夢中情人的形象,可能在孩童時代就已開始刻畫了。隨著未被滿足的需求不斷增加,夢中情人會變得愈來愈複雜。

這個夢中情人可能擁有父親的包容、某位老師的成熟和睿智、或者某位電影明星般的身材和麵孔、班上一位同學的幽默感和鄰家大哥哥的親切感,簡單的說,能滿足我們對另一半的全部需要和慾望。

但是現實和理想的差距總是讓人非常矛盾,我們會發現,每個吸引我們的異性都多多少少會擁有夢中情人的一到兩個特質,而能夠滿足所有特質的人,幾乎沒有。

期望的目的是要讓需求得到滿足,但在這同時,必然會發生兩件事:其一,我們感到內心缺乏愛;其二,如果沒有某個人——例如父母——來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就會覺得這個世界沒有足夠的愛。

把過多的期望放在伴侶身上,會對親密關係施加極大的壓力,也會讓自己慾求不滿、怒火中燒。一旦自己得不到滿足,就難免會向外去尋找補償。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逃離婚姻


婚姻正是如此,過去的婚姻之所以能夠穩固而長久,是因為他們大多思考的是自己能夠為對方做些什麼,和自己已經得到了些什麼。而現在的婚姻之所以脆弱,是因為大多數人想的都是向對方索取些什麼,自己還沒有得到什麼。

一切都取決於你的意向。如果你願意放手,就很有機會發現,你所需要的一切,其實都存在於你的心裡,不假外求。如果你不願意放手,那就請做好心理準備來面對更糟的情形。因為不被滿足的期望,遲早會變成憤恨,而讓你和伴侶漸行漸遠。

END


文字/錦舒

排版/錦舒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逃離婚姻

關於我們

讓愛轉身:專業致力於拯救婚姻、挽回愛情、戀愛脫單、婚姻修復、外遇矯治、危機處理、婚前交友、長期關係維護、情感陪護、婆媳關係、親子教育、私人定製婚姻情感諮詢指導服務、等人性化、個性化婚姻情感心理服務

倡導幸福婚姻生活的踐行者

--讓愛轉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