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力工業進入清潔低碳發展新階段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5日發佈《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6年我國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達36.7%,比上年度提高2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13.5%,比上一年度提高1.4個百分點。我國電力工業進入了清潔低碳、安全高效、靈活智能的發展新階段。

近年來我國電力工業快速發展,電力結構持續優化,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不斷提高,發電裝機容量、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煤電及電網規模均穩居世界首位,電力供應能力顯著增強,較好地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

報告顯示,在電力工業發展規模上,截至2016年底,我國電源裝機及電網規模多項指標位列世界第一。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16.46億千瓦,其中水電3.32億千瓦(含抽水蓄能0.27億千瓦),風電1.49億千瓦,太陽能發電0.77億千瓦,核電0.34億千瓦,火電10.54億千瓦。2016年,全國電力工程建設投資合計8855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電網建設投資5426億元,同比增長16.9%。

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持續提升。2016年,風電規模達14864萬千瓦,佔比提高9%,穩居我國第三大電源;光伏發電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規模達到7742萬千瓦,佔比提高至5%,躍升為我國第四大電源。

同時,火電機組結構持續優化,煤耗水平持續降低。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比例明顯提高,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比重上升到79%;單機60萬千萬及以上機組比重持續提升,達到43%。2016年,全國火電機組平均供電標準煤耗率降至312克/千瓦時(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比上一年度下降了3克/千瓦時,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電力行業在迅猛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的同時,也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特別是近年來,在電力需求增速明顯放緩和電源清潔低碳化的雙重約束下,我國電力轉型發展出現了一系列新問題。

“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電源集中佈局在三北地區,三北地區系統調節能力嚴重不足,新能源基地開發消納主要依靠煤電外送通道,適應新能源消納的電力市場體系尚未建立,三北地區棄風、棄光問題嚴重。”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杜忠明坦言,“與此同時,部分水電基地開發與外送不協調、水電開發外送政策機制不完善、雲南四川兩省用電增速明顯低於預期,西南地區棄水問題加劇。”

杜忠明表示,隨著我國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電力設備利用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非化石電源利用不充分,煤電利用小時數連續下降,電網利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記者還了解到,隨著我國電力資源大範圍配置規模的不斷擴大,跨省、跨區輸電通道數量及輸電容量大幅增加,多回交直流並列運行的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風險增多,廣東及華東等受端電網多直流饋入問題凸顯。

為根本解決上述矛盾和問題,杜忠明建議,其一,統籌非化石與化石電源,持續推進電源結構優化調整,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確保非化石能源的充分利用,化解煤電過剩風險,促進煤電清潔、靈活、高效利用。其二,緊密結合分佈式能源、智能電網、儲能等技術創新,確保系統安全穩定的前提下,推進“發—輸—配—用”的傳統電力系統向“源—網—荷”互動的新型電力系統轉變,不斷提高電力系統的整體效率。其三,進一步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逐步建立電力現貨市場,充分發揮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電源在現貨交易中的優勢,持續完善適應能源變革的體制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